APP下载

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提升批判思维品质

2020-05-21黄志英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术著作乡土中国批判性

黄志英

整本书阅读的正规化、课程化、常态化,源自于课标的变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习要求发生了变化:单元教学成为学习形式,专题教学成为学习主题,18个“学习任务群”成为学习内容;而学习任务群之重点又在于“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教材。

18个任务群中,必修的第一个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选择性必修的“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与选修的“学术论著专题研讨”本身就属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为了使这一重要任务得以落实,《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规定了相關要求。

“整本书阅读”的学习方向: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的学习内容: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学术著作。利用书中目录、序跋、注释等信息,学习检索作者、作品背景、相关评价、同类作品比较等资料,对作家作品作深入研读。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撰写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一、用好《乡土中国》的学术特点,助力提升批判思维品质

新课标对学术类著作课程特别强调,要“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

“学术类整本书阅读”的落实需要具体的“载体”来实现,部编必修教材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就是实现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的载体。对作为实现必修课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载体《乡土中国》的“研讨”,可建立在“研习”的基础上,研习主要追问“旨意何在”,研讨主要追问“规律何在”“原因何在”“背景何在”“依据何在”“道理何在”“其必然性和偶然性何在”等问题。通过对《乡土中国》的研读,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批判思维能力,力求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探索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这正是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提升批判思维品质来进行学习设计的出发点。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其中收录了14篇论文,是根据作者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的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阅读《乡土中国》,可以发展我们的思辨能力,提升思维的品质。

学术著作的本质在于“说理”,在于“论证”,费孝通在文中反复地、多角度多层面地将中国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乡村与都市,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进行对比,我们能够在阅读《乡土中国》这部学术著作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训练,从宏观角度培养我们如何去发现问题、表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我们了解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关系,文本涉及了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方面,同时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阅读这部学术著作,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乡土社会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树立关注乡村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在感悟文本特殊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言的修养;以作者的学术精神来启迪、影响我们,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注入“学术因子”。

二、定好《乡土中国》的学习目标,分层提升批判思维品质

新课标下的语文高考更趋向于对阅读质量的考察,体现平时精读、略读、泛读、速读的教学效果,考查思维的敏捷性。而提升思维的敏捷性,尤其是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需要搭建阅读的桥梁,《乡土中国》正是这样一本有内涵的、使阅读训练能够落地的书!

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提升批判思维品质,是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落实课程化。这本学术著作属于语文课程,因而对它的学习设计就考虑到课堂教学的要素:提问、思考、质疑、研讨、交流分享和测评。这个系列化的学习设计旨在让思维远离空疏与浮泛,走向具体与落实,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方向、框架与抓手。

整本书阅读的目标重在“整”,即整体思维意识。叶圣陶说教材就是例子,《乡土中国》著作本身就是深入探究和批判思维的例子,我们要学的是费孝通从现象到结论的学术提炼过程,这个学术提炼的过程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呈现。《乡土中国》就可以作为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有效载体,通过对《乡土中国》的带读、促读、研读,来训练批判性思维。

学习目标的确定在实际教学中需依据学情分层次设置,使批判性思维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

基本目标:所有学生要达成的目标。1.培养逻辑思辨批判思维能力,用浏览、略读、精读和研读的阅读方法读完《乡土中国》整本书。2.能具体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能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整本书文脉,理解书中出现的重要概念和学术观点,读懂整本书。3.完成本书阅读后,能反思、归纳、总结出自己个性化的、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以及问题研讨方法,并形成书面成果。

发展目标:多数学生须要达成的阅读目标。1.培养逻辑思辨批判思维能力,能在阅读过程中感知作者在文中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能在自己认为较典型的论述内容旁,用批注方式评价其表达效果。2.能在阅读过程中感知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并能对一些自己认为精彩之处用批注的方式作出自己的评价。3.在完成本书阅读和研讨活动后,能从作品中汲取作者的论证方法、技巧和语言艺术为自己所用。

个性目标:有能力深入研读的学生选择性达成的目标。1.培养逻辑思辨批判思维能力,联系现实,学以致用。能调动过去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自书中所学的知识和学术观点,研讨、解决一定范围和层次内的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兼顾对语言品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研究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形成书面成果。2.有兴趣深入探讨本书的学术观点,并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形成书面成果。3.拓展阅读范围,选读《生育制度》《江村经济》及其他社会学著作,形成自己的社会学认知。

在阅读具体实施中的“过程”指导十分重要。在“过程”指导中,要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在乐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落实读懂阅读过程的督促、监控、调控、修正、优化;用好本书的五点阅读价值,视野价值、观察价值、启迪价值、思辨价值、写作价值;用好跨媒介阅读,用跨媒介阅读走进作者的时代,去认识、感悟、理解、读懂本书;体现和用好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阅读后的经验分享,过程性阅读成果和终期性阅读成果的呈现交流。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思维的成长,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

三、做好《乡土中国》的“三读一评”,有序提升批判思维品质

整本书阅读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导读、批读、研读质疑和测评。

导读重在激发兴趣,对全书的相关信息做系统介绍,包括“为什么读(课标要求与该书的价值)”“怎么读(阅读的方法)”,制定阅读规划。

批读重在对内容的阅读和理解,边读边批,浏览、细读,化整为零,读懂为要。在名著阅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中,融入思维方法的指导。

研读质疑重在以“整合思维”为出发点,打通全书,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值得研讨的“专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学会选题,提炼观点,合理分析。《乡土中国》这本学术著作的研读重在于思辨、探究、质疑中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在研读环节,批判思维体现在层进的五个步骤:提炼概念、解读重点、分析原因、理清思路、反思当下。对《乡土中国》整本书的学习设计可以从以下四个研读层次多维度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

第一,对《乡土中国》进行整合性研读。例如:整体研读梳理绘制表格,对比梳理各篇的核心概念或主要观点,绘制思维导图从整体上梳理全书逻辑结构。

第二,对《乡土中国》进行横向研读。例如:与费孝通自己的《江村经济》《生育制度》进行比读。

第三,对《乡土中国》进行拓展研读。例如:与《圈子情节的前世今生》《“差序格局”探源》《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等当代文化进行比读。

第四,对《乡土中国》进行互文研读。比如:与教材《小二黑结婚》《哦,香雪》《雷雨》《祝福》等进行互文研读。

测评重在着眼整体,观照全局。考査对论著研读理解基础上的体验、感悟、思考。可以从两种方向进行评价:一是指向任务的表现性评价。比如,设计一个书面性任务、策划一项实践活动性方案或进行一个论证。二是指向思维的应试性评价,体现学生阅读的过程,考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比如,请用三个词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并思考怎样让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怎样把传统文化播向世界。

四、上好《乡土中国》的四种课型,渐进提升批判思维品质

从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出发,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实施上,《乡土中国》整本书学习设计可分为四种课型:方法学习指导课、文本学习研读课、比较学习展示课、运用学习测评课。具体课型设计如下:

整本书阅读需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与单纯的课外阅读不同的是,它必须借助精心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活动,以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整本书的课外阅读中,教师是倡导者、管理者与督促者;在整本书的整个阅读过程中,教师更是批判思维的主教练、读写结合的示范者、思想学术的引领者。

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是一座语言的富矿,也是一座精神的富矿,整本书学术类著作更是一座思想的富矿。批判思维下的《乡土中国》整本书学习设计,正是希望能真正把课标精神落到实处,在评价、探究、创造等批判性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引领学生借助《乡土中国》提升批判思维品质,成为思想富矿的拥有者。

[作者通联: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术著作乡土中国批判性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学术著作出版的边界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