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还学生以主体地位

2020-05-21阚建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案积极性课文

阚建平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分析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规教学模式。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文的具体分析,甚至以笔记的形式将对课文的支解记录,并进行记忆背诵。在整个过程中,往往缺乏学生本人对文本个性的欣赏和理解。枯燥的分析本身也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应有的兴趣,同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被无情扼杀。因而,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改革成为必行之势。从课改大背景来说,几轮课改确实已收到一定实效,但由于传统观念依然存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情况似乎并没有彻底的改变。有不少老师还是固执地认为:传统的讲授方法能使学生通过掌握课文的分析内容,从而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因而,他们表现出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不屑。但事实证明,如果从兴趣出发,主动学习,学生必然会学得更轻松,用时更短,效果更明显,收获必然更多。

那么,现实中的一堂堂语文课,该用什么样的课堂模式去适应新的课堂改革,并能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展示的舞台呢?

正在老师们在课堂改革的道路上摸索时,作为全国教育排头兵的南通教育主管部门,适时提出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十二字方针,积极引导老师们在课堂上进行大胆实践。不久之后,又将这十二字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细化为“学生自觉先学、独立思考、有效合作、踊跃展示、大胆质疑、自主构建、应用技术;教师的价值观引领正确、学科素养突出、学案设计科学、讲授简明扼要、多媒体运用恰当”的十二条课堂评价标准。从“十二字、十二条”上,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讲授,但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必然要为现实所淘汰。虽然我们看到有些地方的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课时间作了明确的限制,也许显得太过刻板,因为这还应该根据课型、内容等有所变化,个人认为一刀切的做法难免欠妥。但从中却可以看出这些学校在改革中所体现出来的势在必改的勇气和决心。而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更是强调了学生合作探究习惯、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就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關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那么,如何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好地体现“十二字”,落实“十二条”,怎样才能彻底地将我们的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修养。

我们很容易看出,南通市所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十二次方针其实是对传统的课堂模式的一种颠覆。它变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变老师讲授为主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变老师将知识和答案告诉学生为学生自己合作探究答案并在课堂展示,变教学给学生知识为学生自主构建并提升能力。

其实,这种理念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阅读现当代教育家的著作,或者关注特级教师们的课堂,不难发现,他们早就提出过这样的理念,并身体力行着。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提出过“以学生为主体”。钱梦龙老师提出的“以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语文导读方法,并运用于他的教学实践。魏书生老师更是成为一个传奇,他可以长期不在班上教学的情况下,学生们的语文照样能考出优秀成绩。究其原因,也没什么神奇之处,只是因为他们都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

有一个关于学走路的笑话,说当官人家的孩子总也学不会走路,同样大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就在路上奔跑了。原因很简单,为了拍官老爷的马屁,大家抢着抱孩子,孩子始终就没有机会被放到地上,怎么能学会走路呢?所以,只要我们老师转变观念,放开手脚,相信孩子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他们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只有我们老师的观念彻底转变,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放开手脚而不是包办代替,一开始也许他们做得不是很好,但充分相信他们,让他们“走一步,再走一步”,不久的将来,语文课堂一定是真正属于他们的。

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要你学”为“我要学”。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生们在下面毫无生气,昏昏欲睡。如果老师比较严厉的话,估计同学们还能够耐着性子听讲,时不时还能在老师的授意下,记下点对于课文分析的内容,至于有没有真正理解,或者记下的这些内容对他们又有多少帮助,恐怕连孩子们自己也不敢说。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习,甚至对学习持敌对态度。在这种情况下,“要你学”只会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对于不自觉的学生,效果肯定是基本为零了。

“我要学”说到底,其实质就是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调动。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学智慧,通过种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南通的特级教师陈剑峰老师,积极倡导问题群导学模式,课前,他会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找出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课堂上他围绕着学生提出的问题来与同学们一起分析课文,在解决同学们问题的基础上,他又会提出一些更加深入的新的问题,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对课文是真正理解了,以学生的问题来结构课堂,一方面固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对课堂更加感兴趣,在此基础上的深入解读文本,学生自然很快能进入情境,学生的主动求知欲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笔者曾坚持通过日记等方式尝试着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对症下药。通过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在学生中树立好的榜样,班级进行阅读竞赛,学习小组成员的自我管理和互相监督管理等方式,努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同学找到更多的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喊出“我要学”。

第三,要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导学案已经成为新的课堂模式中学生学习的一根拐杖。如何利用好这根拐杖,使学生们在它的帮助下走得更快、更稳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有效的导学案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什么样的导学案是成功的导学案,个人认为是最适合学生实际的。每个学校甚至每个班级的整体水平都不一样,导学案太容易,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太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导学案时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梯度的题目,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梯度的题目,达到大家都有收获的目的。当然,导学案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渗入其中,并要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课堂的小组讨论中,还要围绕导学案,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避免出现组内几个好的学生在讨论、展示,其他同学成为看客的现象。

导学案中应该可以出现具体的学习目标,达到什么样的学习要求,也可以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导学案还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阅读资料,以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然,教学本来就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南通市的“十二字、十二条”只是给课堂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指导和评价标准。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老师们通过不断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同学之间的小组合作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目的。

[作者通联:江苏南通市观河中学]

猜你喜欢

学案积极性课文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