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外送药品防护对策探讨

2020-05-21杜小琴

中国药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我院科室药品

杜小琴,李 斌,李 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药剂科,重庆 400042)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正式名称为2019 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1]。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属于冠状病毒属[2],与曾经给我国带来巨大灾难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的核苷酸同源性约为78% 和50%[3]。目前认为,其传染源主要是SARS-CoV-2 感染的患者,潜伏期为1 ~14 d,最长可达21 d,最短为当天[4-5];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疫情期间,国内医院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为首位,以“医护零感染,无群体感染事件”为目标,快速、高效、安全地开展抗击疫情工作,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也采取了一系列疫情防护对策。现将疫情期间我院PIVAS 下发隔离区药品的防护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不断完善防护措施,在确保药品安全、及时、有效调配外送的基础上,更好地保障外送隔离区药品时人员的安全。

1 院内疫情防控措施

1.1 控制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我院为开放式的建设模式,多个路口均能进出医院。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交叉感染,医院封锁了大部分路口,其余路口设立检查站24 h 警勤管控。门诊、住院部入口处投放红外线体温检测仪,患者进入上述医疗区域前需进行体温检测并登记个人信息,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如发现发热患者(体温超过37.3 ℃)立即由专人直接送至发热门诊就诊。封锁住院部车库,将员工车辆全部转移至家属区停车区停放,无工作证和家属区出入证的人员严禁进出家属区。

1.2 设立发热专区

医院设有发热门诊、发热药房、发热CT、发热隔离区,共同构成发热专区,专门用于发热患者的就诊、检查和治疗,实现发热疑似病例和普通就诊患者的物理隔绝,最大程度地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扩散,降低了医、护、患之间,医疗区与生活区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2020年1月24日重庆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截至3月10日,我院共筛查新冠肺炎疑似患者22例,确诊3 例,医护人员零感染,院内人员零感染。

2 PIVAS 外送隔离区药品的防控措施

2.1 加强PIVAS 的防控管理与教育

加强人员防控培训:医院利用院办公内网、微信等网络平台对PIVAS 全员进行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培训,要求每名工作人员均能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与技能,确保一旦遇到疑似病例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7]。

明确人员职责与定位:实行全员每日定位报告制度,每日按规定时间上报有无发热、咳嗽、胸闷等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有无疫区旅行史、有无疫区人员接触史;住所附近/小区有无确诊或疑似病例报告,如发现有疑问情况出现,及时报告科室和医院相关负责人,并按相关管理流程和安全等级采取适当隔离和解除隔离举措。

严控医用防护物资领用:根据门急诊就诊量和住院患者数合理计算PIVAS 调配工作量,按所需调配工作量合理制订PIVAS 排班表,尽量避免无关或过量值班人员,按岗位(不按人头)合理申报和领取使用紧缺的战备物资口罩、酒精、消毒液、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并做好领用记录,按计划合理有效地分配和使用物资,有效地杜绝防护物资的浪费。

2.2 提高外送药品交接前防护管理标准

加强PIVAS 人员防护管理:医院所有员工按低风险区域进行防护,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圆帽和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符合《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YY0469-2011 相关标准],必要时戴乳胶手套[7]。PIVAS 工作人员入科前由夜班人员对其进行体温测量,发现异常体温(≥37.3 ℃)及呼吸系统症状者,及时安排发热门诊排查,并报告科主任,发现疑似病例2 h 内上报医院[7]。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配置过程严格按照要求步骤进行;遵守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不聚集聊天;分时段用餐,进食堂用餐需自带餐具。根据工作量,优化工作安排,减少药品外送次数。疫情前与疫情期间每日工作量统计见表1。

环境、设施分级消毒防护:根据PIVAS 药品外送可能经过的环境区域污染可能性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针对性防护消毒方式,在保证外送药品安全和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消毒物资的浪费。我院PIVAS 不同环境和设施消毒方案见表2。

表1 我院PIVAS 疫情前与疫情期间每日工作量情况

表2 我院PIVAS 不同环境和设施消毒方案

2.3 优化外送药品交接流程,加强外送人员个人防护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尽量减少PIVAS 药品外送人员在临床科室的暴露接触,避免交叉感染,我院PIVAS 调整优化了日常的药品外送交接工作流程。取消工作人员与临床科室护士面对面清点输液成品并签字的交接流程,改为药品外送工勤人员将装有药品清单的输液成品袋送至临床科室洁净区,由临床科室工作人员接入临床科室;药品外送人员不进入临床科室内部,药品清点交接改由临床科室工作人员与PIVAS 工作人员通过微信视频完成确认。

外送工勤人员外送调配成品药物时,需每次更换专用外送服,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根据成品输液量,合理选用配送车、配送篮。

2.4 注意外送药品交接后消毒处理

外送药品完成返回后,外送工勤人员需及时洗手消毒,用75%乙醇喷洒全身及鞋底,脱摘专用外送服并悬挂于固定位置消毒通风,换鞋,再次手消毒后更换工作服等防护用具后方可返回办公休息区。使用后的配送车、配送篮,每次配送结束进入PIVAS 前,均需使用75%乙醇全面消毒。

2.5 退药处理

尽量减少退药现象的出现。如遇临床科室申请的非配置药品的退药,先由临床科室内部协调患者使用,避免退药过程中发生污染的风险;如必须退药的,用75%酒精对药品外包装进行消毒,再按退药标准操作流程退药。

2.6 做好下班后的个人防护

下班前,每个工作人员需按规定步骤进行消毒防护:手消毒,脱下的白大褂置固定位置处;脱帽子、口罩,按医疗废弃物管理要求丢弃;手消毒,戴口罩、穿便装;出科室后及时回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做到严格防护;到家后及时洗手,更换的外出服必须单独存放。休息人员要尽量避免外出。

3 结语

新冠肺炎潜伏期长、传播途径多样。截至2020年4月3日,我国共确诊新冠肺炎患者82 858 例,治愈76 816 例,重庆地区确诊579 例,治愈570 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全球确诊1 002 159 例,死亡51 485 例。全国发现无症状感染者1 000 多例,且每日有境外输入新增病例。目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提醒全体医务工作者应继续严守防控警绳不放松,做好医疗保障和防疫防护工作。

我院PIVAS 根据疫情危险等级、医院患者收治量、药品调剂量等实际情况,合理制订相应疫情防控对策,通过系列科学、细致的外送药品防护对策的实施,在保证按时按量完成成品输液外送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了PIVAS 药品和外送工作人员的安全,避免了消毒物资的浪费。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变化、医院疫情防控策略的逐步改变,以及日常静脉用药调配工作量的逐渐上升,我院PIVAS 的疫情防护对策也需随之调整。

猜你喜欢

我院科室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水果药品
药品侵权的性质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