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紫砂壶艺的实用艺术
——以紫砂作品“大蕴壶”为例

2020-05-21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用功能延展性泥料

姚 英

紫砂壶艺的实用艺术表现是多方面的,以下将以“大蕴壶”为例,从具有代表性的泥料的实用性与艺术性、造型的实用性与艺术性这两方面,浅析紫砂壶艺的实用艺术。

一、泥料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紫砂壶成为茶具之首,根本原因基于紫砂泥料的优越性。作为茶具,紫砂壶优势明显,陶瓷工艺工程师和食品工程工程师曾做过联合实验,用三个月的时间研究紫砂茶具实用功能,应用TC-PⅡG全自动型测色、色差计等检测手段通过对茶汤、茶色、茶多酚、咖啡碱、还原糖、茶氨酸、茶乳酪等项目含量的测定,对维生素C、微生物检测,以定量的方法确定,紫砂壶的实用功能在各种材质的茶具中最为理想。紫砂茶具可以最大程度的泡出茶的香气而没有熟汤气;在平时使用中能凝聚茶的香气,即使空壶注水也能闻到茶香;透气性能好,过夜不容易馊,茶渣滓放久了也不易发霉;便于洗涤,日久不用,开水泡烫,没有陈腐气味;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强,不会因为温度的过高或过冷而胀裂;砂质传热慢,不易烫手等优良的实用性,深受茶友青睐。

自古物以稀为贵,紫砂泥储存量少,自明代就有“一两砂泥一两金,寸金难买寸金泥”。 紫砂泥一般分为紫泥、红泥、绿泥等,其中,紫泥是经典的紫砂泥料,稳定性佳,易掌控,紧密结实,成型较易,是行家常使用的泥料之一。泥色一般成棕紫色,成熟稳重、端庄肃穆,也是玩家喜爱的泥料之一。但是良者寡,而劣者多,“大蕴壶”选用的是优质的清水泥,该泥为纯的紫泥矿直接陈腐加工成熟泥,原矿清水泥因视之古朴,经长期使用后老味浓厚。清水泥烧成作品质地纯净、砂质均匀、润目怡人,泡养后色泽更加迷人,闻龙在《茶牋》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紫砂泥料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其特殊的泥性,即泥性的延展性、可塑性和泥色的多彩化。首先,我们来探讨泥性的延展性和可塑性。我们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橡皮泥的可塑性高,可以捏成想要的形状,但是延展性不高,一拉就断;橡皮筋的延展性高,能拉能扯,但是可塑性很低,捏不成形状。而紫砂泥充分具备极高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为下文我们要探讨的造型设计提供了优越的制作条件。我们再来看紫砂泥色的多彩化,市场上,我们常能看到五颜六色的紫砂茶具,很多人以为这是加了化学色素,不可饮用,其实不然。紫砂泥又被叫做“五色土”,天生自带颜色,不同的泥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泥,烧制成后呈现不同的颜色;同一块泥,烧制温度不同,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泥,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又会形成更多的颜色;同一件成品,使用前后,又会焕发不同的光泽。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紫砂泥料本身就是一门实用艺术。

二、造型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大蕴壶”的造型设计是基于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将造型艺术最大化。首先,我们来看这把壶的实用功能:紫砂光器造型,适宜把玩;大口径,便于茗泡与清洗;大环把,便于提拿;壶嘴三弯流,易于控制出水,断水利落;壶盖、壶钮,设计合理,便于拿捏;壶身稳重,壶底大圈底,便于放置;大容量,保温性较好,适合多人共饮等,“大蕴壶”将紫砂壶的实用功能做到极致。我们再来看这把壶的造型艺术:壶身呈圆柱型,灵感来源于“汲直壶”。“汲直壶”是曼生壶式之一,此壶名来自汉武帝时的大臣汲黯,汲黯性情刚正,人称“汲直”,是后世诤臣的典范。基于身筒的形体,设计了三弯流的壶嘴和正耳式环把,这类流嘴常见于高身筒的紫砂壶,高身筒的壶型若是配上直流、一弯流或者是二弯流,明显不协调,而三弯流则可以体现出线条的柔和婉转。正耳式环把,与口、嘴三点呈水平、对称。垂直形式安置,呈现端庄、安定的视觉效果。嘴、把的造型设计,起到左右拉伸的视觉效果。壶钮是身筒的缩小版,上下对称,相得益彰。整把壶简练大方,和谐统一,四平八稳,气度泰然,多一分则略显花哨,少一分则韵味不足。同时,拟古,而不拘泥于古; 以古为鉴,又非按图索骥,承古创新,有很高的造型艺术价值。

总结,好的紫砂作品,集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于一体,是名副其实的实用艺术。实用艺术的存在,是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和深刻性的体现,其功能与形式相统一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实用功能延展性泥料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响应中的出版偏倚、科学客观性和科学伦理——“奥司他韦事件”及其延展性思考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浅析包装设计中如何将审美要素和实用功能融合
Office2010的实用功能分析
课堂有效教学之大学课堂
历史教学中的“三性”原则研究
漫谈藏书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