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在职教育模式探讨
2020-05-21蒋妍梅
蒋妍梅
(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手术室是医院比较特殊的一个科室,技术性及专业性均很高,因此对护士的素质及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1]。但是当前国内大部分医院手术室护士年龄均很低,低年资护士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因此,采取有效的教育模式加快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成长速度,意义重大[2]。本文作者对10例应用四成分教学模式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作出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手术室20例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育模式,将应用常规教育模式的护士设为对照组,应用四成分教学模式的护士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0例,男1例(10.00%),女9(90.00%);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21.72±1.16)岁。观察组10例,男2例(20.00%),女8(80.00%);年龄18~27岁,平均年龄(21.86±1.37)岁。组间一般资料作对比,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三基”教育模式,主要包括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等等。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前提下增加应用四成分教学模式:选取护士长、低年资以及护理组组长等参与到培训中,并将培训的规划、目的以及考核方法确定下来,制出教育方案,再以方案为基础不断细化管理目标,具体落实到相关职位,从而对低年资护士开展科学培训。培训开展前,需要开展早期分析,步骤具体如下:第一,对手术室需求进行分析。详细分析手术室培训需求,可以被当做手术室护理有关工作准确并立体化的结构[3]。第二,对在职教育人员的特征进行分析。在职教育人员的特征主要指的是对参加教育人员的特征进行研究。具体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在职教育人员的工作经验及学历等层面信息特征,并且保证培训内容符合在职教育人员的认知特点及其风格[4]。第三,对护理技术进行分析。由于手术室对低年资护士开展在职教育以临床手术护理工作状况作为基础,开展对应的教育,进而让在职人员可以快速掌握临床工作有关技术,比如教育花费的成本、时间、人员构成等状况,并且以此基础综合性地制定教育计划[5]。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及记录两组护士的理论考核得分、操作考核得分以及业务考核得分,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原理
两组护士的全部临床数据均采取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方式进行表示,同时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方式进行表示,同时给予x2校验,P>0.05时,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士的理论考核得分、操作考核得分以及业务考核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可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的考核结果对比
表1 两组护士的考核结果对比
组别 n 理论考核得分 操作考核得分 业务考核得分对照组 10 7.12±0.67 7.68±0.15 7.74±0.67观察组 10 8.96±0.53 8.97±0.48 9.15±0.37 t- 14.7326 13.6718 15.6912 P- <0.05 <0.05 <0.05
3 讨 论
四成分教学模式从内容方面来说,主要指的是对手术室护士所必须技能素养进行规律性分析,并对技能的组成内容及相关知识进行研究;该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可以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6]。手术室护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要由护士对四成分教学模式的认知及态度,但是由于护士在文化认知、沟通能力、学历、适应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尤其是在低年资护士中表现得更明显。低年资护士不仅在专业性理论基础知识,还是在临床操作均存在不少缺陷,因此,医院必须对他们开展在职教育,这是因为教育也是低年资护士进行锻炼的机会[7]。传统“三基”教育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主要的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单调,同时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教育效果;而四成分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在职教育中应用后,因为该教育模式具备多向性的立体化特征,并且针对性更强,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就是说该教育模式能够以每位低年资护士具体的身心特征作为基础,并且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8]。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护士接受 四成分教学模式教育,对照组护士接受常规“三基”教育模式,教育结束后对比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结果发现观察组护士的理论考核得分、操作考核得分以及业务考核得分均明显要比对照组优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充分显示了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在职教育过程中应用四成分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理论、操作及业务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