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诊断中睡眠剥夺和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临床价值
2020-05-21朱艳
朱 艳
(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同因此给患者的临床诊断也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患者来说,通常需要通过系统的治疗来控制病情发展,若不能明确诊断则会影响患者后续治疗,甚至诱发不良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脑电图是神经中枢疾病诊断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癫痫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中是十分重要的手段[1]。而相比于清醒期的患者来说,睡眠患者的脑电图检查阳性率更高,现阶段临床中诱导患者睡眠的方式以剥夺睡眠、药物诱导两种方式为主,本次研究将针对此两种方式的应用价值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80 例癫痫患者为调查样本,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所有患者均存在癫痫发作病史;患者清醒期间脑电图检查结果为阴性;患者既往无其他神经中枢性疾病;患者/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
观察组:患者年龄平均(8.18±3.71)岁,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24 例。
研究组:患者年龄平均(8.04±4.08)岁,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23 例。
1.2 一般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睡眠剥夺诱导睡眠。患者在监测前禁止睡眠6 ~24h。研究组患者接受水合氯醛药物诱导睡眠。在脑电图监测前给予患者10.0%水合氯醛口服,成人剂量为8 ~10ml,小儿剂量为0.5mg/kg,最大剂量不可超过10ml。
两组患者均开展清醒时脑电图监测与睡眠期脑电图监测。清醒期监测时间不少于30min,睡眠期监测时间不少于45min。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清醒期睁眼抑制、枕区α 波优势、脑电图快波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患者完整睡眠时相率、癫痫样放电率进行统计。
1.4 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21.0 软件处理文中数据,卡方值为计数资料检验值,P<0.05 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患者清醒期脑电图比较
两组患者清醒期睁眼抑制、枕区α 波优势、脑电图快波检测情况无统计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清醒期脑电图比较[n(%)]
2.2 患者睡眠期脑电图结果
观察组与研究组完整睡眠时相率无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癫痫样放电率高于研究组,统计有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睡眠期脑电图结果[n(%)]
3 讨论
脑电图监测是癫痫患者非常重要的检查、诊断手段。对于癫痫患者来说,相比于发病期,正常期的患者刺激灶放电量较低且电强度小。因此,检测阳性率非常低,甚至无法监测到癫痫样放电表现[2]。而患者发病时间不确定,且发病时存在明显的躁动,因此难以在患者发病期间开展脑电图监测,非常不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患者睡眠期间刺激灶放电量会增加,能够提升脑电图检查阳性率,因此多在患者睡眠期间开展脑电图检测。
癫痫患者睡眠诱导方式以睡眠剥夺、药物诱导两种为主。水合氯醛是临床中使用率较高的诱导药物,水合氯醛是一种镇静类催眠药物,能够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本次研究药物同样选择水合氯醛。水合氯醛药性温和,不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刺激,也不会缩短患者睡眠时间,无明显副作用。但药物诱导睡眠中患者睡眠深入不容易被控制,若睡眠过深则会导致异常电波被慢波掩盖,且此种药物具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因此会对患者异常脑电波造成抑制,降低检测阳性率。
睡眠剥夺的方式能够让在睡眠过程中更接近自身生理特征,不会影响刺激灶放电。在现阶段临床中发现,睡眠剥夺的方式针对儿童更为有效,尤其是针对强直阵挛、肌阵挛患者中的效果更为显著,但在失神发作中的效果较差。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清醒期两组患者睁眼抑制、枕区α 波优势、脑电图快波检测情况无统计差异,在睡眠期间,观察组癫痫样放电率高于研究组。我们认为,两种诱导睡眠的方式均能够提升癫痫患者脑电图检测阳性率,但睡眠剥夺方式诱导效果更为明显,但由于睡眠剥夺的方式可能会造成应激性反应,导致阳性率增加,针对此点尚需要进行深入调查。
总的来说,睡眠剥夺诱导睡眠更有利于提升患者脑电图检测阳性率,但此种方式时间较长,而药物诱导睡眠操作更简便,临床中可根据不同检测需求酌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