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128 层螺旋CT 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的临床效果
2020-05-21石少华
石少华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299)
肺癌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肺部肿瘤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受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肺癌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给病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2]。本研究对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125 例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病人均采用128 层螺旋CT 检查,通过其检查结果分析该方法的应用价值,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25 例疑似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病人纳入研究,其中男78 例,女47 例;年龄28 ~69 岁,平均年龄(48.1±2.6)岁。所有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对比无显著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告知后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相关文件,经我院相关医学部门准许。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肺部、呼吸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者;肿瘤转移;精神意识不清晰,无法正常交流者;哺乳或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检查仪器为Philips i256 极速CT 和GE Revolution CT,在检查时病人取仰卧位,当病人的呼吸平缓时连续扫描病人肺尖至肺底部的参数设置:电压120kV,电流80 ~140mAs,层厚5mm,层间距5mm;扫描范围:自胸腔入口到肺下界(肋膈角);若存在可疑部位,则需将层厚缩小,对病人进行薄层扫描,将CT分辨率增强,以准确观察到目标部位为宜[3]。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 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与χ2检验,P<0.05 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2 结果
2.1 128 层螺旋CT 周围型小肺癌病灶检查结果
经128 层螺旋CT 诊断检出125 人中共有102 例确诊为早期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准确率为81.60%;其中35 例(34.31%)病灶位于右肺上叶,41 例(40.20%)位于右肺中叶,26 例(25.49%)位于右肺下叶。病灶形状为孤立性结节的有11 例,平均直径<20mm;有5 例多发性结节,平均直径5mm ~13mm。见表1。
表1 128 层螺旋CT 周围型小肺癌病灶检查结果[n(%)]
2.2 病灶内部影像表现
经128 层螺旋CT 检查,显示所有研究对象的病灶结节均未出现明显的钙化。其中病灶呈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39 例(38.24%),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且有小颗粒堆积28 例(27.45%),病灶内部呈细支气管征35 例(34.31%)。
2.3 分析128 层螺旋CT 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128 层螺旋CT 的诊断灵敏度为96.08%、特异度为82.61%、准确率为81.60%,在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见表2。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我国肿瘤疾病排名中居于首位,是当前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通常情况下,周围型小肺癌的直径不会超过20mm,由于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对该疾病的诊断时间可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采取有效的诊断方式提高该疾病的阳性诊断率,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对于防止病情恶化、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5]。
由于周围型小肺癌发生与早期,在临床特征的表现中尚无特殊,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病人的病症进行准确确诊,但由于病人可能没有异常表现,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的可行性较低[6]。多层螺旋CT 技术是临床中常用的辅助诊断方式,因其无创性操作、检查方便等优势在肺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螺旋CT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检查方式,具有高分辨率、覆盖面积广、成像快等特点,并且在扫描过程中不会因患者呼吸运动使扫描图像出现阻碍性阴影CT 成像后的图像不会出现重叠现象,能够较全面的将检查资料呈现出来,并对病变组织清楚的观察,较好的反映出支气管和血管、胸膜和病灶之间的联系,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7-8]。同时周围型小肺癌病变生长位置起始于肺段及其下支气管壁,常规X 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多层螺旋CT 检查能够弥补常规X 线检查的不足[9]。结合本文结果来看,128 层螺旋CT 在125 例疑似病人中诊断出102 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指标中,具备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度。已确诊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在不同类型的周围型小肺癌中差异较显著,如鳞癌的肿瘤组织较其他类型肿瘤发展慢,肿瘤细胞的增长时间较短,从而形成肿瘤不同位置的生长速度不同,便形成了不规则外周轮廓,在影像学显示中表现为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是指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局部胸膜无增厚粘连形成;空洞征是在结核病灶发展中出现纤维化钙化、干酪样坏死以及扩大现象后形成的含气空腔;毛刺征是由于肿瘤对纤维结缔组织和周围组织展开侵袭,出现的一种不规则增生现象,仅在肿块、肺实质交界面出现[10]。因此,通过应用多层螺旋CT 对肺部病灶进行检查诊断,观察病灶内部不同特征、病灶周围特征等对疾病类型进行精确判断,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在周围型小肺癌病灶诊断过程中,使用螺旋CT 检查的阳性检出率较高,能够获得较清晰的病灶影像学资料,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