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知识材料与事实材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05-20袁梦潇

文学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袁梦潇

内容摘要:知识材料與事实材料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两类教学材料,本文主要结合李清照诗词专题教学浅析两类材料在高中教学中的使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两类材料的概念。接着,本文对两类教学材料的特点和教学价值进行了分析,得出单一使用某种教学材料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结论。最后,笔者就知识材料、事实材料及两者间的配合关系对两类材料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几点想法。

关键词:知识材料 事实材料 语文教学 李清照诗词

知识材料与事实材料作为两种形式的教学材料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语文学科而言,对知识材料和事实材料的合理利用有助于高效实现教学目标。而知识材料和事实材料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方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而研究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知识材料与事实材料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将以高中诗歌教学中李清照诗词教学为例浅析知识材料与事实材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知识材料与事实材料的定义

“事实材料”的概念在写作学角度被定义为“文章中所选用的客观事实。一般指具体事例和数据。[1]”著名教育学家李海林把这一概念引入教学层面,并与“知识材料”相对应运用于教学中。李海林教授将“知识材料”界定为直接呈现学生要学的知识的材料,把“事实材料”界定为不直接阐释、说明知识,而是承载知识的有关事实的学习材料[2]。

例如某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诗词风格,知识材料就是直接给出结论:李清照的诗词风格主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诗词主要反映闺中生活和自然风光,风格清丽明快,个别诗词婉转曲折;后期诗词主要反映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思想感情,风格十分凄凉低沉。而事实材料则是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以及各阶段的典型作品等。

二.知识材料与事实材料的特点

知识材料与事实材料的形态不同,特点不同,所含的教育意义也有所不同。

1.知识材料的特点。使用知识材料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目标是识记和理解,学生通过对结论式内容进行识记并加以理解,能够得到最准确的概括结果,但只使用知识材料学习的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长期记忆。

例如,如果教师在李清照诗词风格教学中只提供上节所提到的知识材料,学生在学习时一方面可以快速准确地抓住教学重点是分阶段了解李清照诗词的创作风格,有针对性地进行记忆,但另一方面却可能习惯性机械记忆,只关注李清照南渡前后、嫁人前后的诗词风格差异,缺乏对知识点的逻辑理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

2.事实材料的特点。事实材料在教学过程中供学生研究所用,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在教学中使用事实材料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研究理解获得知识的能力,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阅读事实材料,进一步对材料进行分析、评价和运用从而得出结论,更为完整的认知过程可以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长期记忆和掌握。

但教师在教学中只提供事实材料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方面过于轻视结果的教学可能会影响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把握,另一方面只提供事实材料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过高的学习难度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适当采用事实材料,例如,在课堂上呈现李清照生平经历以及生活的时代背景,特别突出李清照的出身、两段婚姻及经历过的靖康之难等内容,结合各阶段诗歌让学生体会李清照诗词风格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与人生经历的内在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但如果在课堂上只呈现史实和诗词两类事实材料,而不提供任何知识材料,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李清照的相关史实上,难以与教学目标诗词风格产生联系,会大大削弱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材料与事实材料作为学生的语文教学材料,各有特点,在教学中也各有优势,但单一使用某一中教学材料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研究在教学中如何选择和使用教学材料是很有意义的。

三.知识材料与事实材料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几点想法

1.知识材料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任何形式的教学材料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学材料的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而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则可以与知识材料直接挂钩。

以李清照诗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为例,“该词的风格比较清丽婉转,体现了女主人公伤春惜春的闲适愁情。”可以作为知识材料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该知识材料直观准确地了解李清照的诗词风格,把握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事实材料选择要恰当。事实材料作为探究性材料在教学中使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材料中总结出来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中选取恰当的事实材料也十分重要。那么怎样的事实材料才是恰当的呢?

第一,事实材料要典型。

事实材料是不直接阐释、说明知识但承载知识的有关事实的学习材料,事实材料与目标知识之间具有相关性,只不过关系不如知识材料密切。选取典型的事实材料可以引导学生从事实材料中可以有逻辑地厘清知识重点,也可以提供与知识材料相照应的可能性。

比如,李清照诗词专题中诗词风格的变化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一般我们建议将李清照的一生分为多个阶段来理解分析。李清照的一生以因靖康之乱南渡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可以分为与丈夫赵明诚婚前、婚后两个阶段;后期风格变化发生在丈夫赵明诚死后。教师们则可以选择各阶段的典型诗词作为事实材料配合讲解,例如,前期第一阶段可以选择《点绛唇·蹴罢秋千》,第二阶段可以选择《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后期则可以选择《声声慢·寻寻觅觅》。选取这些有代表性的词作进行赏析,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李清照各阶段诗词的主要风格。

第二,事实材料要准确。

准确的事实材料需要教师对相关的原生材料进行判断甄选,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相关知识。事实材料选取来自原生材料,但是绝不仅仅是原生材料的简单堆砌,是需要教师用智慧精确判断并加以加工整理的。

比如说,李清照是典型的的婉约派词人,但李清照的诗词风格并不单一,也有一些相对豪放的诗词作品,比较典型的是著名的《夏日绝句》。这首诗创作于李清照南渡以后,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疑问,南渡后的李清照为家国之事愁苦,一介女流为何会写出如此气势磅礴的诗歌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如果选择《金石录后序》中对此阶段的描写“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已酉春三月罢,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则不太恰当。此段虽描写的是诗人《夏日绝句》创作时的经历,但过于简略,且对赵明诚弃城而逃避而不谈,因此教师们可以适当的进行总结概括,陈述该阶段赵明诚任江宁知府却弃城而逃的事实,引导学生理解出身书香世家的李清照对丈夫的这一行为的失望与不解,体会李清照的创作动机。

第三,事实材料难度要适中。

对于一些阅读难度较高的原生材料,语文教师在选择过程中应当更加谨慎,避免过度加重学生阅读事实材料的负担,导致学生错失教学重点,花费过多精力在理解事实材料上,而忽视了教师原本设计的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事实材料包括作者相关的生平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知人论世”的相关内容)。而“知人论世”的内容形式比较繁杂,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仔细判断,精心加工。这部分内容常常选自一些古代文献,例如李清照的一些生平经历可以从其自己创作的《金石录后序》中窥知一二,也可以从《续资治通鉴》、《宋史》等史书中寻找蛛丝马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截取其中一些片段作为事实材料,但若事实材料全都是文言形式的,学生在使用事实材料时就会花费过多时间去理解,因此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白话形式的事实材料与之配合使用,例如教师们可以选取百度百科的相关介绍,也可以从《李清照传》等专著中截取片段。

3.知识材料与事实材料要密切配合。知识材料与事实材料作为教学材料各有优势,要将二者的教学优势最大化则需要教师将这两类教学材料密切配合。

首先,事实材料与知识材料既相互区别,但又要互相呼应。知识材料是直接阐述知识的教学材料,事实材料用作探究性研讨材料要与之区别,否则将不具备事实材料的探究性教学功能。知识材料一般直接反映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目标,教学材料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因此事实材料也应当与之建立联系,当然这个联系应当是有逻辑的,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而不是过于直接的。事实材料与知识材料两者间应当相应相生,事實材料供学生推断并理解知识材料的相关内容,知识材料则可以结合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教学中使用知识材料与事实材料应当注意呈现时间和方式。大部分情况下,教师会选择先呈现事实材料,让学生从阅读中理解并总结出最终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但也有些老师习惯首先提供知识材料,然后让学生从事实材料中去寻找“证据”,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抓住学习的重难点。比如说,讲解李清照的诗词风格,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给出部分容易回答的知识材料内容:“李清照的诗词大多属于婉约类型”,再通过事实材料引导学生全面立体地了解李清照诗词风格,最后再通过呈现全面的知识材料用以总结与复习。

笔者认为,知识材料和事实材料只是形态不同的教学材料,最终都可以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应当考虑到学情和教师的教学特点,结合两类教学材料的教学价值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尹均生.中国写作学大辞典 第一卷[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24.

[2]李海林·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6-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金山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