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语文

2020-05-20孙俊强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20年4期
关键词:曾皙气愤歧义

孙俊强

“歧义病句”分析

歧义,是指同一语句,同时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一是猎人的狗被咬死了,二是猎人被狗咬死了。歧义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词多义造成歧义,如:那部手机我丢了。(“丢”字可以有两种意思,一是遗失,二是扔。)2.一词多性造成歧义,如:刘洋还欠债十萬元。(“还”字既可以作为副词,表示“仍然”之意,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归还”之意。)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如:我们五人/一组。(这一组有我们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4.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如: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这个人”既可以是施事者,指这个人不认识老张,也可以是受事者,指老张不认识这个人。)5.成分残缺造成歧义,如: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的问题,普遍感到气愤。(“揭发”后缺少“的”字,使句子中心前移而造成歧义。这句话的意思既可以是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感到气愤,也可以是对护林员揭发问题感到气愤。)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可以如何理解。

(1)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2)马路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3)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4)他借我一本书。

(5)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6)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7)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8)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9)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10)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11(12)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12)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古代的“子”

周代的封爵有五种:公、侯、伯、子、男。据说古人的称呼里的“子”就来源于分封的爵位,也表示对有道德、有学问、有地位之人的尊称。

下面文言文中的“子”哪些表示尊称,哪些不是?请回答并解释。

1.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传》)____________

2.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左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墨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岁在子曰困敦。(《尔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曾皙气愤歧义
你好意思吗
解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三·四·一”密码
立足经典传承文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浅谈歧义容忍度与二语习得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极限眼力大闯关
曾皙,我心目中的诗人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完美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