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趣即是有用

2020-05-20朱成玉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20年4期
关键词:发条盘子心灵

朱成玉

为了减肥,妻子每天走山路锻炼。半月有余,电子秤上一站,体重不降反升,不禁有些懊恼:每天重复做这些,有意义吗?

我告诉她,当然有意义。你跳跃着躲开一只蚂蚁,就是为善良代言的人:你听到寺庙里的佛音,停下来,虔诚地合掌,我能听到你为家人和朋友许愿:一缕风吹过,花香沁人心肺,你闭上眼深深地吸气,拥有这样的神情,就是写作者笔下的美人;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你的心灵轻盈,看着叶子从绿到黄,又从无到有,品味其中的哲思之趣。这些都是意义。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不断地重复,看似毫无意义,但意义恰恰就蕴藏在这波澜不惊里。

有一期的《奇葩大会》,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生令人印象深刻。在他的眼中,无论多么无聊的日常生活,都能变成很有意思的事。比如,为了研究如何科学高效洗袜子,他自制了多款自动洗袜机,所利用的用具從电脑风扇到打蛋器,再到发条小人儿。有人问他:“你整天做这些乱七八糟、有的没的,究竟有什么用处啊?”他认为,这样一些单纯有意思、用好奇心驱动的东西,在你要求它们变得有用的那个瞬间,它们就变得不再有趣了。

人们太习惯问“这有什么用”了,就像蔡康永在《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一文中说的:“这有什么用?”几乎是最受欢迎的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好像上好发条的娃娃,你只要拍他的后脑一下,他就理直气壮地问:“这有什么用?”“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我正在渎《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我会弹巴赫了。”“这有什么用?”“我会辨认楝树了。”“这有什么用?”

看翻译家林少华的随笔集《异乡人》,其中有个细节令我莞尔。一次,作者悲哀地发现,大弟夫妇用除草剂,把大门通往房门的甬路两侧的牵牛花喷得蔫头耷脑。作者还能说什么呢……

人啊,往往是太过实际的,哪怕人与人的交往,也大多习惯交“有用”的人。丈夫们出去应酬回来,太太们总免不了问一下都有哪些人在场。你报出了那些人的名字,太太常常会脱口而出:“交那些人有什么用?”你的与人平等交流而滋生的兴致便因这一问而丢得一干二净。

可是人生需要有趣啊,而不仅仅是有用。

朋友素云是个精致的人,厨艺也好,常常请我们去家里做客,而她用来盛菜的精美的盘子,更是令我们称道。一桌子佳肴,不同的盘子盛不同的菜,每一道都像艺术品,让人不忍动筷。她说,我们吃的就是一种美好的情调,所以,精美的盘子是必需的。这时我们注意到,盘子只是冰山一角,她生活里这种精致之美随处可见,比如沏茶,她比茶艺师更有耐心,大费周章地把一杯茶倒来倒去,对于不善品茶的我来说,最终也没能品出那茶在这种折腾里又多出几缕香来,倒是她优雅的姿态,令她熠熠生辉。她让我明白,人生非常重要的东西,很多看似都没有什么用。那些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那些风花雪月、闲情逸致,那些大自然徒步漫游,那些一杯茶一本书消磨一下午的闲散时光,带不来钱,换不来名利,好像真的都没有什么用,可是它们换来了心灵的愉悦,让人生变得有趣。写作更是如此,坐在电脑边上,不停地敲击键盘是有用的。陪老人聊天,与陌生人搭讪,失神地望一朵云,看一朵花,这看似无用,其实大为有用,这是灵感的源泉,正在汩汩涌动。

很多人是实用主义者,在他们眼里,实用即准则。可是庄子在几千年前就说过:“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生而有趣,才是“有用”地活着。日子交付我们的手里,就是让我们珍惜和点亮的。把每一个寻常的日子过得生趣盎然,眼中有美,心中有爱,即便万事有憾,也定有余趣绕心。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9年第17期,有删改)

【导读】

文章所讲的“人生需要有趣”,绝不是让人追求享乐,而是指拥有一种生动、丰盈的心灵状态,不要事事过于追求功利。这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也是生命力的体现。拥有多彩的精神世界,更能感受到点滴的美好.对生活也会更加热爱,并且有足够开阔的胸怀去抵抗、消除生活的疲惫。文章开头写妻子减肥的事有什么作用?

猜你喜欢

发条盘子心灵
你好,机器人
发条地球
比比谁的盘子光等
判断:哪边小,哪边大
紧张
钟表的原则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阿凡提巧装盘子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