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牙槽骨开裂的CBCT分析

2020-05-2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切牙前牙牙槽骨

肖 蕾

(烟台毓璜顶医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正畸治疗具体指的是对患者牙齿予以移位治疗,但是牙齿治疗的效果,会受到牙槽骨侧吸收效果的影响,需要通过骨重建实现,故而需要对牙槽骨的状态重点予以观察。在局部牙槽骨裂开的情况下,可能会致使患者牙槽骨含量匮乏,影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骨性Ⅲ类畸形的病患,在生长发育停止后,则需要以正畸-正颌联合施治的方式,才能够达到较好的疗效。但是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前牙区牙槽骨情况予以评估。为了深入研究CBCT的临床评估价值,文章抽选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3例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根据CBCT摄片的结果论述,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3例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在26~63岁之间,均龄值是(34.05±4.22)岁。患者均了解研究内容,自愿参与。

1.2 纳入标准

(1)患者年龄高于18周岁;(2)患者X线头影测量ANB角低于0度;(3)患者覆盖<0mm;(4)患者未接受过正畸治疗。

1.3 排除标准

(1)患者具有颅颌面发育畸形症状;(2)患者下前牙存在牙周疾病;(3)患者下前牙位置具有修复体,或者存在缺失牙;(4)患者下前牙具有牙区手术史或者外伤史;(5)患者下前牙数量异常。

1.4 方法

为患者实施CBCT拍摄,输入功率设置是1.7kW,曝光参数是96kV、12mA。CBCT数据对三维图像予以分析,测量平面是最大颊舌截面,对牙根饥饿横面情况进行观察,且在冠状切面适当予以调节,使其通过牙尖与根尖,获得冠状面图像。矢状面适当调整,冠状截面,使其通过牙尖与根尖,获得矢状面图像。

对牙位唇侧的釉牙骨质交汇位置进行观察,若测量数值>4mm,则定性为骨开窗。由同一位医师摄片,数据至少测量、计算3次,且间距时间高于7d,获得3个数据的均值。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中切牙、下侧切牙及下尖牙唇侧骨槽裂开发生率。SSPS20.0为数据整理工具,计数材料χ2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情况比较

下前牙位置唇侧牙槽骨裂开出现率是61.64%(45/73),其中下颌尖牙发生率是52.17%(24/46),下颌中切牙裂开率是26.09%(12/46),下颌侧切牙出现率是19.57%(9/46)。详见表1。

表1 下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情况比较

2.2 下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的男女占比

在性别差异方面,男、女性病患下前牙不同位置骨开裂出现率比较无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下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的男女占比

3 讨论

牙槽骨开裂指的是持续骨皮质缺损,牙槽牙槽嵴顶向根方测量高于4mm[1]。骨开裂会造成患者牙龈退缩,牙根暴露或者局部深牙周袋,影响患者的牙周健康状态。未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骨开裂症状,其程度与患者的年龄、牙槽骨情况及牙周组织健康状态等密切相关。

成年人的牙齿生长发育已经停止,只能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方式,达到治疗的效果[2]。正畸术前的正畸治疗,需要为患者下前牙实施去代偿矫治,保持其牙齿的直立状态[3]。但是临床治疗中因为患者的唇侧骨板较薄,根形显著,一些患者的牙位存在骨裂开的情况。在牙龈覆盖等因素影响下,临床医生可能会难以察觉[4]。牙周情况不佳,也会影响正畸治疗的整体效果。

锥形束CT是牙颌面专用CT,其精确度较高,图像质量清晰[5]。CBCT扫描可有效评估患者牙区牙槽骨量情况,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6]。本次研究中,下前牙位置唇侧牙槽骨裂开的出现率较高,且以下颌尖牙出现率最高,其次是下颌侧切牙等。通过CBCT诊断的方式,能够清晰检查到患者的牙槽骨裂开情况,证实了CTCB扫描的价值。

综上所述,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易于合并出现前牙区唇侧牙槽骨裂开的情况。CTCB可有效对患者前牙区骨量进行测量,可对病患进一步治疗提供数据参考,建议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切牙前牙牙槽骨
上颌前牙区牙齿美学研究进展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青年人正常前牙牙根与牙槽骨位置的CBCT研究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不同垂直面型骨性Ⅲ类患者切牙牙槽骨骨量的研究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