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断

2020-05-20杜雪平郭燕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受检者支原体胸部

杜雪平,郭燕军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普内二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肺炎支原体肺炎为儿科临床诊治中一种常见获得性肺炎疾病类型,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表现出明显逐年增高趋势,且患病年龄有明显低龄化趋势。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下呼吸道感染等,且病情复杂、严重,且变化速度快,如治疗不及时可引发患儿机体免疫损伤,病情严重时甚至能威胁生命安全[1]。早起诊断,明确病情,及时性针对性治疗是提高疾病疗效,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胸部CT检查是目前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的主要方式。本研究主要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胸部CT检查影像学表现特点,现做入选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0例2018年4月—2019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2],并结合临床症状获得确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性别:男24例,女16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4.3±1.3)岁。选取同时段在本院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纳入者性别:男25例,女15例;年龄:5个月~11岁,平均(4.4±1.4)岁。纳入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所有纳入者胸部CT检查。应用仪器为螺旋 CT BRILIANCE CT16 扫描仪。电流、电压分别为220mA、120kV,层厚为10mm。从受检者胸廓开始进行扫描,一直扫描至肺底。检查过程中主要仔细观察受检者肺尖位置、膈肌部位状况。将初始层厚设置为1mm,扫描过程中发现可疑部位时将层厚设置为2mm,然后再重新进行扫描。同时静脉注射100mL碘海醇作为对比剂,停止静待15s后再实施扫描。仔细观察扫描后影像学特点,并做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受检者肺部是否存在阴影、胸腔积液等异常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22.0软件完成,P<0.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数据使用百分率(%)形式进行描述,比较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CT扫描诊断结果比较

扫描结果显示,对照组受检者肺部CT显示均无异常。观察组主要表现为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肺实变等,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CT扫描结果对比[n(%)]

2.2 观察组胸部CT影像学特点

检查结果显示在观察组40例患儿中,单侧、双侧病变患儿分别为28例(70.00%)、12例(30.00%)。28例单侧病变患儿中,14例(35.00%)为右侧,14例(35.00%)为左侧。婴幼儿的胸部CT表现为散在斑片影为主,学龄前患儿以斑片状及斑点状实变影为主,学龄患儿以大片实变影为主。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为儿童多发呼吸道感染疾病。患病后患儿出现畏寒、高热等症状,如未能及时获得有效诊治,可引发消化、泌尿、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状态及正常生长发育。通过有效检查方式,及时诊断、发现、治疗,可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良好预后。

胸部CT扫描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一种诊断方式,具有无创伤性,操作简单,重复性操作强,价格较低等特点。胸部CT扫描应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诊断,可良好显示患儿肺部影像状态,同时还可准确定位病灶所处位置,阴影形态显示清晰。目前诸多临床研究结果已显示,胸部CT应用于肺炎患儿临床诊断表现出良好诊断效能,诊断准确率较高[3-5]。本研究显示,两组纳入对象接受胸部CT检查后,对照组肺部影像学显示均无明显异常,观察组患儿则100%表现出明显异常,具体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扩张、肺实变及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现象,检查结果与患儿病情表现出良好一致性。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患儿胸部CT影像学显示与患儿年龄存在密切相关,婴幼儿主要表现为散在斑片影,学龄前、学龄患儿则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及斑点状实变影、大片实变影。

综上所述,胸部CT扫描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诊断,可清晰显示肺部变化位置及状况,且不同年龄段患儿有各自的影像学特点。

猜你喜欢

受检者支原体胸部
正确认识儿童支原体肺炎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