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精神是艺术创新的动力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主题阐释
2020-05-20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展览现场
以“和动力”为主题的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以创新性的文化观念与学术修辞,跨文化、跨媒介的艺术表达方式,在传统文化与当代创造之间建立新的关系,揭示当代艺术观念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联性,发掘中国本土思想对当代世界的价值与文化贡献力,推动中国艺术更好地根植本土,立足时代,照鉴未来。身处在纷繁的图像时代,真实与虚拟的分野变得越发模糊,各种艺术形态与样式交缠融合,科技进步与材料更新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此等等都使得我们更加关注重塑传统与关切现实的艺术创造,也希望双年展达成一种面向当下、祈望未来的模式。
The first Jinan International Biennale with the theme of "harmony power" establishes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creation with innovative cultural concepts and academic rhetoric, cross-cultural and cross media artistic expression, reveals the relevance between contemporary artistic concepts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s, explores the universal value and cultural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local thoughts to the contemporary world,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t Chinese art is better rooted in the local, based on the times, according to the future.In the era of complex imag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eal and virtual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blurred, various art forms and styles are intertwined and integrated,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material renewal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art creation, and so on, all of which make us pay more attention to reshaping the traditional and realistic art creation, and also hope that the Biennale can achieve a model of facing the present and praying for the future.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展览现场,2020年,山东美术馆
展览的主题是展览的文化立场和文化理念的体现,也是遴选艺术家及其作品与确定展览结构的准则。放眼全球,各类双年展在主题设置上无不兼涉艺术的发展态势与在地的文化根脉,从而彰显双年展作为当代文化表征的意义。
孕发于山东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作为儒家文化核心理念的“和”包含了中和、和睦、和谐、和合等内质,体现了社会成员的个体品格与社会共同意识的统一,成为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和”的文化精神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和弥足珍贵的现实价值。
面对当下人类共同经历的全球挑战与文化交流的需求,首届济南双年展希望以“和”为破局之动力,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艺术家从自身主体经验出发,探讨“和”的文化内涵与当代艺术创新的关系,构建一种和而不同而又和谐相处的视觉图景。
作为一种文化立场与精神属性,一般而言,“和”的意涵主要呈现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古往今来,人类始终在探索如何在社会生活与文化交往中形成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进而构成人与社会“和”的情境、“和”的氛围。《论语》中讲的“君子和而不同”,便是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谋求更多作为共同理念的“和”,在“独善其身”的个人操守与“兼济天下”的社会情怀之间建立起自觉的联系。所以,“和”的内涵可以转化为今天艺术创造中所需要的精神,而展览更是将单一、独白式的作品集合为相互对话与映照的视觉景象。
① 总策展人范迪安院长(中)在展览现场
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思考的命题,中国哲学、艺术学乃至整个社会学理论都讲求“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断谋求与外部世界特别是与自然世界的和谐。人类在对自然的敬畏、探索与改造中拓延了对于“和”的共识界域,从而避免陷入二律背反的涸辙。对天、地、人也即对自身、宇宙、自然的观照,使艺术家们得以用艺术思维体察世间万物,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与天性的解放。在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亟需精神还乡的当下,更能够引发对人与自然这一命题的深省与对话。在生态文明建设、公共环境空间文化营造被普遍重视的当下,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成为当代艺术表达的重要维度。
三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和合。“和”的精神气度将不同文化之间的博弈乃至对抗转化为文明之间的互鉴与共融。当代艺术的发展植根于全球语境的快速更迭,在合作与冲突、容纳与排斥、极化与兼蓄的复杂情势下,更需要以“和”为共同理想,以内在的和谐支撑外放的力量,使艺术能够弥合文化的分歧,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文化的基础。正所谓“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我们身处在一个纷繁的图像时代,真实与虚拟的分野变得越发模糊,各种艺术形态与样式交缠融合,科技进步与材料更新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此等等都使得我们更加关注重塑传统与关切现实的艺术创造,也希望双年展达成一种面向当下、祈望未来的模式。
以“和动力”为主题的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正旨在以创新性的文化观念与学术修辞,跨文化、跨媒介的艺术表达方式,在传统文化与当代创造之间建立新的关系,揭示当代艺术观念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联性,发掘中国本土思想对当代世界的普适价值与文化贡献力,推动中国艺术更好地根植本土,立足时代,照鉴未来。
山东是儒家思想发源地,“和”是其核心理念。它不单影响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其内涵也具有普世意义,因此我们选择了以“和”为主题,并命名为“和动力”,意为在“和”的理念指引下,用当代艺术的方式,激发推动世界和谐发展的新力量。双年展不仅仅是一个展览,更重要的是,她昭示我们战胜灾难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总策展人、山东美术馆馆长
张望
范迪安先生为济南双年展提出了“Harmo-Power”(和动力)的主旨。初看之下,你或许会发现这两个词似乎形成了一种对立关系。人们通常认为“和谐”是一种愉悦的感觉,而“力量”则与能量、体力和权力有关。“和谐”构成了一个既包含对立、又相互统一的重要术语。“力量”亦不被理解为是一种矛盾,而是一种控制的冲动。这一终极的社会理想,可以在艺术领域中找到。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策展人、德国哈根奥斯特豪斯美术馆馆长
泰丰·贝尔京(Tayfun Belgin)
有时,“Harmony”这个词带着一种悠远而深沉的低语声,它源于时代的记忆,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山丘。它永远不能被定义为一个整体,但它确实假定了一种对平衡和智慧的渴望,一种渴望对这个世界(包括最坏的和最好的)有更高的理解的精神状态,结合一种能够处理社会在此时此地可能面对的所有情况的态度。所以,“和谐”的理想,在中国哲学的古老学派中是如此的亲切,不可避免地包括了对这种和谐的自我保护系统,在我看来,“和动力”的理念是对这悠久的精神传统的最新表达,因此,它或许也可以包括让世界恢复平衡的深刻愿望。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策展人、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
汉斯·德·沃尔夫(Hans De Wolf)
由于新冠肺炎,原本变化莫测的人类文明世界变得愈发难以预料。此时,济南国际双年展把主题定为“和动力”更显意义非凡。现如今,文明转换的步伐加速进行,无法依靠简单预测的复杂时代已经到来。全新的双年展抛弃对外部世界提出宣言性主张的旧惯例,致力于通过个人与个人,或是个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克服全球性危机。这种意志,可以克服旧模式的局限性,并提出能够引领崭新未来的可能性。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策展人、韩国首尔美术馆总策展人
高元硕
英文主题“Harmo-Power”具有多重意味和思想深意,这一合成词既有对“和”(和睦)的巧妙音译,又通过这一新造语词的重新定义、重新命名,建构了“和动力”概念的崭新涵义。其一是“传统”(Tradition)与“当代”(Contemporary)的关系。其二是“地域”(Local)与“全球”(Global)的关系。其三是主题性(Thematic)与多元性(Diversity)的关系。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于洋
②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展览现场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提出“和动力”的概念,即是基于近一百多年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之后,重新回归自我,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获取智慧,找到解决世界问题的途径。范迪安先生为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提出“和”的主张,就是秉承了这样一个思路,即充分尊重世界文化和艺术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并以多元文化为前提寻找和合共生的价值认同。当然,如何将理论问题进行视觉转换,进而影响到艺术家的创作及其思维状态,还需要一个继续深化的过程。所以,范迪安先生又在“和”之后加了“动力”二字,以此构成一个新的词组,就是为了把“和”的哲学思想转换为一种文化能量,一种艺术创造的动力。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策展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
杨卫
“和动力”是一个充满触及性的展览,它将见证这个时代的处境与状况。“和”是理想,动力就指向“触及性”,“和动力”就是在提示理想的触及性,就是理想如何触及现实,或者理想如何落地,如何具体化。它更是一个在艺术上如何相互触及的方法的探讨和研究,是在用触及性要求一种权力,要求哪怕是在“隔绝”的条件下仍保持文化的相互温暖的力量。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策展人、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
孙磊
“和”为(wéi)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本届双年展设立青年策展人项目,为的是鼓励青年策展人探索追问艺术的本源,将传承和创新相互融合,充分展现当代青年艺术家在后疫情时代的现实思考和艺术表达。
“和”为(wèi)青年: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旨在于内足以资修养外足以经世。希望通过本届济南市国际双年展青年策展人项目,发现并培养一批既有学术脉络和厚度,又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的青年策展人后备力量。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策展人、济南市美术馆副馆长
徐琳
身处疫情中,如何理解生命的存在,如何重新理解旅行和偶遇,如何理解万事万物和人的共存,这是现实的,也是观念的。是精神指向的具体尝试,一切也都在触发的变化中,构成未完成的,个人化的,复合的交互—纠缠。
想想什么是当代?想想什么是工具化?想想未来的可能?
“和动力”可以被理解为交融状态下,细微到每个个体艺术家所能承载和贡献的能量交叠,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宏观态势的熵增熵减,一个或多个算法模型下一种可能性的未来。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策展人、独立策展人
李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