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数学实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020-05-19俞利峰
俞利峰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学习中引入数学实验,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其发现问题,继而经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实验既是目前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利武器。本文对数学实验进行了研究,从而让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 数学实验;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203-02
数学实验是数学教学中一种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它有一套特定的教学流程。即先让学生提出某种猜想,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出发,观察实验对象,利用已掌握的数学方法或结论,与同学合作交流或是自主进行探究,经过测量、操作等必要步骤,从而发现新的内容来验证之前的猜想,继而归纳出最终结论。目前小学的数学实验,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探索过程也十分有趣,目的是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收知识体系。数学实验将动手操作与自主思考相结合,能加强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吸收,让学生在动手时巩固原有概念,在思考中逐渐发现新思路,鼓励学生发挥潜能自主创造,减少遗忘的可能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借助数学实验,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数学实验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有区别,不需要固定的实验场所和大批的实验仪器。数学实验规模较小,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实验类似于切片试验,只是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是某一模块的内容。借助数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性。
(一)主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自主设计教学实验。针对某一部分数学内容,让学生尝试将实验进行细化,让实验表现出难度的层次性。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就是探索精神萌发的时刻,这种有目的性的实验,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鲜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探究学习中对实验的设计能力。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由于数学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師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如何将其形象化,直观地看到三角形内角和为一固定数值。对没有任何思路的学生,可提示其多用几个三角形尝试。
(二)合理设计教学实验。数学实验对学生的思维意识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教师要率先合理设计教学实验,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案例中,介绍几种常见实验方法:首先,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尺的每一个角度,最后正确求和。其次,在草稿纸上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将其三个内角剪下来,拼成只有一个起始边的大角,然后用量角器验证这个大角是否为平角。另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借助学过的平行知识,在三角形的某一顶点做对边的平行线,从而将对边两个内角转移到平行线的位置,从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借助数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获取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像上文介绍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教学案例中,数学实验的第一个层次,先给了学生一个初步印象,让其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第二层实验,是让学生学会在提出假设后,积极进行验证步骤,加强实验的可信度。第三个层次是在确实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后进行的,属于拓展应用范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也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借助数学实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科目的学习除了要掌握最基础的概念和知识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要实现其数学知识的高效迁移,让学生死记硬背肯定是行不通的,关键时刻不排除学生突然反应不上来的情况。借助数学实验,能让学生在经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探究流程中,真正地吸收知识。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班里学生的思维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之下寻求实验探究的实际内容和具体目标,挖掘学生的探究欲望,逐渐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时,教师应考虑到小学生的强烈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可对平行四边形进行任何处理,如切割、平移等。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与分析。借助数学实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充分掌握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教师要告知学生面对疑难问题时,要学会观察问题情境,并展开详细分析。依然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提出学生学过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如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基于学过的内容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方式。接着利用图形转换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切割及平移变成学生认识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长乘宽转而对应到平行四边形中,让学生找出相应的“长”与“宽”,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有自己的计算方式,即“底”和“高”,从而自然地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注意的是,在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观察时,要明确告诉学生,拉伸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周长相同,但是面积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因此直接用长方形的长乘宽无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准确面积。
(三)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措施。展开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相关教具,将长方形拉伸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其长、宽的变化,以及面积是否发生改变,来验证最初的猜想是否合理。然后将平行四边形固定在方格纸内,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迅速计算其面积大小,规定不满一格的按照半格计量,大致确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借助数学实验,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反思。一节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课堂效果及时调整课程进度,改善教学方法,以确保班内的大部分学生能跟上进度,实现高效学习。
(一)教师加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必备手段。在数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教导学生实验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作为一名严谨的学习者,不能武断地认为所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是正确的,而要积极反思所用的实验方法,让其尽可能变成最佳实验方案。借助数学实验,学生能结合真实体验获得知识,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快速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当然数学实验的教学工作,除了教师自己反思之外,教师也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表现,对遇到的疑难问题,不要急着帮助学生解决,而是采取有效方式帮助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让学生客观评价实验内容,完善原本的实验方法,以获取最完美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二)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学生成长的关键。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学生常常只会做题,但并未想到题目本身或是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存在问题。对此,教师需要作出一些改变。以数学课本上《孙子算经》中的趣题为例: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只?教师在为学生解释完题目后,让学生分组实验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最初接触到这个内容的时候,最先想到的解题方案往往是画图。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画圆圈表示头的数量,三角形表示角的数量。最后让各个组内代表发言,提出本组的解决方法。可能这中途会有学生指出,画图费时间。的确,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等所有学生画完九十四个三角形,时间应该就消耗五分钟左右了。但学生在提出浪费时间这个弊端时,本身就是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反思,因而到最后探究省时的解题方法时,承接得也就更为自然。
(三)帮助学生思考问题的最佳方案。反思是进步的阶梯,只有科学有效地总结相关经验,学生才能不断弥补自身不足,实现全面发展。当然,目前鸡兔同笼的解题方法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普及最常用的假设法或抬脚法。假设法:假设兔子的脚和鸡一样多,多余的脚是谁的?那么它对应的是几只这样的动物?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逐渐总结解题方法。抬脚法与假设法类似,让所有的小动物抬起两只脚,剩余的脚就是兔子总数的2倍,除以2自然可以得到兔子的数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班内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帮助学生思考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方案,这对于学生接受基础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习方法都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四、结语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对抽象事物的认知也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要实现数学科目的高效率教学,务必需要让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鲜活起来,更加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或个人经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满足其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尽快理解数学知识,促进他们尽快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