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环境下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0-05-19陈佳妮
陈佳妮
摘 要 “人人通”的探索与落实为中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创新的教学方式,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老师能够有效地扩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了新的期待。“人人通”的环境下,师生能够更好地通过网络环境来开展互动式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积极探索利用技术的优势,打造创新型数学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 “人人通”;高中数学课堂;信息技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R857.3,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3-0006-01
“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的探索领域,它能实现教师跨校际、跨区域的网上教研研修,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师生共享,它在中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为数学教育改革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一、利用平台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环境下,教师们比较纯粹的依赖教材以及自身积累的经验,所讲的知识还是所举的例题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人人通”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及时跟同行交流学习,查找收集相关的课外资料,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二、借助“人人通”的新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中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求也很高,在“人人通”环境下,合理利用平台工具,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赋予其更多的直观性,为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更多的条件。例如,教师在进行“立体图形”知识的讲解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而相较于在黑板上进行空间立体图形的作画,多媒体工具可以将立体图形的运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动画展示,对提高学生的空间立体意识和创新思维有着积极地作用。以往数学课堂上教师依靠黑板和粉笔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可是对于中学数学中本身包含的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有时候学生是难以真正深入理解的。这时候教师们通过平台上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晦涩的数学知识与问题形象的展示出来,不仅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例如在讲解“椭圆的定义”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探究。然后再借助网络平台上的材料,将教材中的探究内容有声有色得展示出来。化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有助于老师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利用“人人通”构建网络课堂
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视频,通过平台发布给学生,让学生课下自学。比如,在学习“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目标提前录制好的教学微视频。在微视频中,教师为学生展示“由椭圆定义类比推出双曲线定义”的过程,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并逐渐过渡到新知识,并将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作为微视频教学重点,详细为学生做出解释与展示。教师再结合例题详细分析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应用,并设置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自学,对于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给老师留言。微课教学应用于学生课前预习环节,可以以新颖的学习形式吸引学生的自学兴趣,而且微课时间较短又集中讲解教学重难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完成预习,有助于提高自学效率与质量。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现场发布问题,让学生利用平板完成课堂练习。学生完成后上传练习,教师通过平台收集整理数据,让课堂的讲评更加精准。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课堂的一些重点难点分别录制微课,传到网络空间中,提供给学生课后反复多次地学习,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课后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复习的效果。
四、利用“人人通”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以相關的关键词为线索查找有关的材料,学会收集素材,分析数据的科学研究方法,从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相关知识。
“人人通”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也形成了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与设计者,学生是教学内容的消费者与创造者。交互式电子白板、人人通软件、学科教学软件等教学媒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发挥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汇集与获取,数字化学习成果的生成、记录、存储、传递、交流、评价、反馈等丰富多样的功能。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教学环境促进了新型的教与学关系: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生产者、主导者。学生借助信息化环境,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教学媒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培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学生信息素养。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生产者、主导者。学生借助信息化环境,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而教学媒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培育教师信息化教学教学能力及学生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