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叙述角度谈“老师”
2020-05-19王保京
王保京
写记叙文时,叙述者对事件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就是叙述的角度。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一、第一人称视角
所谓第一人称,就是作者以事件当事人“我”或“我们”的口吻来叙述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我进去之后,杨老师立马看见了我,眼睛里装满了不满与疑惑,板着脸对我说:‘你怎么回事!你看你的数学!我脑子里猛地一片空白,浑身的鸡皮疙瘩全冒了出来,走到杨老师那儿,看到满分100分的试题,我只有29分!杨老师仰着头狠狠地瞪着我,训斥道:‘咱们班有几个低于60的?有几道题还空着!我死死地盯着题单上的那一道道红色的伤疤,不仅画在试卷上,也刻在我心里。我很难过,但我知道这是我自己酿成的后果。所以,我没有哭泣,只是握着拳头,心中计划着怎么改变自己。”(选自《我心中的好老师》)
评析:选段采用第一人称叙述,通过“我”的所见、所闻,突出杨老师的认真负责,以及对学生要求的严格;并通过“我”的所思所想,突出“我”内心的感受。可见,第一人称便于作者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读起来真实、亲切、自然。
二、第二人称视角
所谓第二人称,就是作者在文中用“你”或“你们”的口吻来叙述。
“您儒雅清秀,一张帅气的脸总是洋溢着可以瞬间治愈一切的笑容,每当您向我们传授知识时,您那深邃的眼眸中总能映射出我们学习时的影子。您那双温暖、骨节修长的手,总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还有您那具有磁性的嗓音,总能为我们驱走疲惫带来轻松。”(选自《我心中的好老师》)
评析:选段采用第二人称叙述,如同与老师面对面交流,表达了对老师的喜爱、感激之情。第二人称不仅便于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更便于组织全文,把诸多镜头拼接组合在一起,省去了过渡的麻烦。
三、第三人称视角
所谓第三人称,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记叙,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他教学有一套。课堂上,常常面带微笑,一抹淡淡的微笑,亲切之中带有威严。他口才很好。他的语言有时干脆利索,有时准确精练,有时形象生动,总能针对不同的目的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他的激情感染着我们,他经常说他把青春献给了金乡二中,他把满腔的热情挥洒在课堂上,他想让每一个学生茁壮成长。从上班到现在,胡老师教了十几年了。”
“他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他的语文课上,我们从未感受到死板,枯燥……他的旁征博引,他的引经据典,往往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为大家津津乐道。他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当我们回答问题正确时,他会以眼神给我们以赞许,肯定。当回答错误时,他会以眼神给我们以鼓励,信任。”
“在课堂上,胡老师的微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课堂气氛活跃时,他的微笑像迎春花,热烈奔放。当我们静静听他讲课时,他的微笑如蔷薇,含蓄而自信。当课堂气氛低沉时,他的微笑有些寒意,像一朵梅花。”(选自《我心中的好老师》)
评析:选段采用第三人称,敘述灵活,视野开阔,便于全方位表现胡老师的性格特点,使胡老师的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更具立体感。
总之,叙述的角度不同,表达效果也就不同。如果想增强事件的真实感,抒发自己的内心所感,可选第一人称;如果想增加事件的延展性、曲折性和人物的全面性,可选第三人称;而使用第二人称,则能更直接地抒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