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2020-05-19刘灼良
刘灼良
【提要】课堂教学中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问原则;提问艺术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把握“学生为中心”原则
“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是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联系师生之间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应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问题回答,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二)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在提问时,教师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顺序逐级深入,层层递进,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抓住契机,激活课堂气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只有在关键的时候提出问题,才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所以,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试图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二)创设“阶梯”提问,提高整体水平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条理清晰、合乎逻辑的“阶梯”式提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因材施教”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在实际操作中,我常常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教学《变色龙》一文,我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热情高涨,都说“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我又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没变,那是什么?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基础,学生可以毫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通过这样一组从易到難,环环相扣的设问,学生解决了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再如教学郑振铎的《猫》时,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2.作者怎样评判自己对第三只猫的行为?
3.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问题由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由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学生回答,而第三个问题则由优等生回答。这样,不同层次的问题由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他们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提出问题的难易、深浅应因人而异,兼顾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综上所述,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应该成为每个教师必备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