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阅读是一种亟待培养的好习惯

2020-05-19魏露萍

教育界·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方法指导数学阅读阅读能力

魏露萍

【摘要】数学阅读是一种需要全方位感官配合的阅读行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能力。文章认为学生解题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跟他们的阅读能力成正比,会答题的学生往往首先是会读题的学生,读题是学生对题目信息的初步处理,它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答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忽视数学阅读,要通过有目标、有指导地“读”,来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阅读能力;方法指导

笔者时常听到学生在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粗心,这使他与高分失之交臂,也常常有家长抱怨:“如果不是因为粗心的话,这回应该考100分!”“这次他因为粗心扣分,不然肯定在班里排第一。”笔者不禁思考,这难道真的是粗心吗?我们不能这么简单下定义。如果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认真阅读并仔细分析题目后再做题,就会避免这种简单地用眼睛一扫而过去做题导致的错误,由此可见,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及良好的习惯在数学课堂中也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及正确的方法指导。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说到阅读,可能更多的人想到的是语文阅读,只要会认字就能进行数学阅读了,其实不然。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其他阅读,有着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由于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缺少优美的语言文字,取而代之的是严谨的逻辑推理,以及一些专有的数学名词。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理解每个数学专用术语和符号的意义,并能正确依据数学算理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最后达到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数学阅读过程不仅需要用眼睛看题,用嘴巴读题,更需要动手圈点勾画,动脑思考,用心深入理解。数学阅读是一种需要全方位感官配合的阅读行为,它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由数学阅读材料的特殊性决定的。

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有关研究表明,构成一些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因素之一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比较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内容上显得无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做题时,如果题目较长,就会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觉,不知道怎么根据问题来取舍条件,甚至对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更是无所适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数学阅读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数学阅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数学阅读而更加有效、精彩。

三、数学阅读的方法指导

数学阅读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很重要,但是学生往往在阅读数学题目时抓不住要点,不能正确提取信息,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从而保证数学阅读的有效性。

1.有关计算的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计算题按算法分有口算(估算),笔算(含竖式计算、简便计算等)。无论哪类计算教学,都有相应的计算法则,对于算理的掌握不仅要依靠老师上课时的板演,更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在计算时阅读计算的过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理清算理,掌握方法。

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9+4=?”的教学,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数一数,10,11,12,13。另一种是“凑十法”,把9凑成10,9和1凑成10,要把4分成1和3。但是教材上并未把凑十法的过程放在一起完整的出示,对于这样的图文转换的阅读,学生就会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分三阶段来指导阅读。

第一阶段:大声读,理解知识。

初次接触“湊十法”的计算过程,笔者便要求学生放开声阅读:9加4,把9凑成10,4可以分成1和3,9加1等于10,10加3等于13。此时可以采取教师示范读、学生带领读、同桌相互读的方式,及时表扬大声、完整读出来的学生,大力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第二阶段:轻声读,吸收知识。

在练习用“凑十法”计算时,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独立思考,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计算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将计算过程简化:9加4,把4分成1和3,得数是13。此时可以以比赛的形式,看谁说得又快又对,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第三阶段:心里读,内化知识。

在第二课时用“凑十法”计算教学时,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心里默读计算过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量的口算。完成后再选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对于出错的学生,先让他们同桌之间把错的题目说一说,教师再出题练习,从而更深层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实这三个阶段的计算阅读方法指导对于高年级的计算教学来说同样适用,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教学,第一阶段教学大声读: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不急于给出结论性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大声读算式,包括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以及整数除以整数的几道算式,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除号和除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编成朗朗上口的记忆方法(分数除法三步骤,一被除数不变,二除号改乘号,三除数改倒数)。第二阶段教学轻声读:接下来的练习中,教师和学生一起简化记忆方法,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计算方法(一不变,二改号,三倒数),要求学生计算时轻声说出方法,让方法牢牢印刻在学生心中。第三阶段教学心里读:在后续教学中,对于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心里想方法来做题,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高计算能力。

2.有关解决实际问题的阅读方法指导

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可见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课堂上,学生并不是拿到问题就会解决,往往看到问题后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弄不懂题目意思、抓不住主要信息、理不清数量关系等,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差,这是受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制约的,此时就需要教师在解题方法上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找到基本解题方法,有效解决问题。

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十几减几”的练习题目:小红和小明各要做16个风车。小红说:“我已经做了7个风车。”小明说:“我已经做了8个风车。”问小红还要做多少个风车?小明还要做多少个风车?从练习的情况来看,有的孩子找不到需要的条件,甚至出现用7+9=16来计算小红还要做的风车数量,用8+8=16来计算小明还要做的风车数量之类的错误。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分三步来指导阅读。

第一步:初读,根据相关问题找条件。

拿到题目时,需要孩子根据相关问题来找条件,尤其对于信息量比较大的题目,只有找准了对应的条件,才能顺利解决问题。因此在初读题目时,不论是文字信息还是图上的内容,都要求一一读出来,然后看问题,有两个问题的,先看第一个问题,根据小红还要做多少个风车,找到小红要做16个风车,已经做了7个这两个条件,组成三句话,让孩子阅读解决第一个问题的三句话,然后再根据第二个问题找到两个条件一个问题读一读。

第二步:再读,根据数量关系列算式。

很多学生刚读了一遍题目就迫不及待地列式,这样往往因为没有分析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而出现差错,因此在根据问题找到相应条件后,继续让孩子读,边读边说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怎么办,当学生能说出因为要做16个风车是总数,要从总数里去掉已经做的风车,所以要用减法计算还要做的风车个数时,解决相应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对于数量关系的训练,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到位的,这与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坚持。

第三步:重读,根据题目意思来检验。

解决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检验,往往很多学生在列好算式以后就觉得把问题解决好了,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去检验一下这样列式是否正确,得数是否合理,因此平时要求学生在列式结束后,还要重读一下题目。针对上面学生用7+9=16来计算小红还要做的风车数量,回读题目:小红要做16个风车,原来已经做了7个风车,还要做(16)个风车。通过这样的重读,学生会发现这种做法不成立,于是重新思考,从而保证做题的正确与有效。

同样,这三步驟的解决问题阅读方法指导对于高年级的教学来说也是相当必要的。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在“圆柱和圆锥的练习”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把圆锥当成圆柱来做题,或者看错题中的已知条件,甚至还有的学生会看错问题,从而导致做题出现失误。因此教学时可以这样用三步骤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第一步初读:拿到题目,一边读一边圈画出已知条件中的重点,如圆柱(或圆锥)、半径(或直径)、周长、侧面积、底面积等,并在所划重点上写上字母表示,大致对本题的已知条件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再读:根据所求问题,写出相应计算公式或方法,找出需要的条件(有用的信息)再次读一读,清楚知道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来用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并列式解答。第三步重读:解决问题要养成回过头再读一遍题目的习惯,可以是把结果代入题中去读,看是否合理,这样充分的读题,对于题目的把握能够更到位,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让数学阅读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学习习惯。当这种自觉的习惯养成后,原本教师教授的阅读方法,就能演变成学生的自主性阅读思考和探究解疑能力,从而成为真正有效的数学阅读,学生就能从读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从读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读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在愉快的数学阅读体验中如沐春风。

猜你喜欢

方法指导数学阅读阅读能力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