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画图策略 寻找解题路径
2020-05-19丁佐龙
丁佐龙
摘 要:为了借助画图策略,寻找解题路径,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来充分体现画图的优越性:借助示意图,建立倍的模型;借助条形图,理解移多补少;借助线段图,理解分数除法。
关键词:苏教版教材;画图;数学解题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它培养和开发着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然而,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为了化难为易和化抽象为具体,想到了画图的策略,使得各种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几何直观,有助于人们解决各种问题。儿童在尝试解决数学问题时也是如此,借助图形有利于他们理解每一步的含义,直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熟悉不同的画图类型,体会画图带来的解题方便,以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地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几何直观能力。
一、借助示意图,建立倍的模型
示意图,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表示题目意思的草图,这样方便学生用简洁的图来表示复杂的题目。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的认识”一课时,由于倍的知识具有抽象性,且生活中很少出现倍的内容,因此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有距离感。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我通过拍手游戏、画示意图等活动建立倍的模型,深层次地理解1倍数和几倍数。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拍手游戏中认识了倍,知道了1倍数、几倍数和倍数,也知道了怎么用圈来表示谁是谁的几倍。现在,请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第一行是第二行的5倍。
第一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绘图,教师巡视并收集学生不一样的作品。)
师:老师看到每个同学都创作出了一幅图,谁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创作。
生1:我第一行画了1个娃娃,第二行画了5个娃娃,所以第一行是第二行的5倍。
生2:不对啊,生1是把第一行看成了1份,第二行有这样的5份,应该说第二行是第一行的5倍,而不是第一行是第二行的5倍。题目要求我们画的是第一行是第二行的5倍,这里要把第二行看成1份,第一行有这样的5份。我画的图是第一行有5个正方形,第二行有1个正方形。(教师板书算式:5÷1=5)
生3:我是先画第二行的,画了2个小人;再画第一行的,画了10个小人。因为2×5=10,所以第一行是第二行的5倍。(教师板书算式:10÷2=5)
生4:我在第一行画了15支笔,在第二行画了3支笔,这样第一行就有3个5了。(教师板书算式:15÷3=5)
生5:如果第一行画20个,那么第二行画4个;如果第一行画25个,那么第二行画5个;如果第一行画30个,那么第二行画6个;如果第一行画35个,那么第二行画7个……我们可以一直画上去,其实就是第一行画5个大圈,第二行画1个大圈。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利用示意图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师检查学生是否能找到1倍数和几倍数,还有利于学生发现几倍数与1倍数的倍数关系不变,可以写出无数多组。可见,示意图给学生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他们讲解汇报提供了支架。
二、借助条形图,理解移多补少
条形图,分为横的条形图和竖的条形图,它是用来表示数量的一种方式。学生借助条形图,不仅可以用来统计各部分的数量,还可以用来解释有关移多补少的问题。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拓展课时,借助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计算连续几个数的和用乘法或乘加来表示。
师:(出示题目:4+5+6=□×□)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和乘加,请你观察这道题目,这三个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三个连续的数,相邻两个数相差1。
师:很好,老师用小正方形的个数来表示它们,第1列画4个小正方形,第2列画5个小正方形,第3列画6个小正方形。你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把三个连续数相加的数变成相等,然后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表示吗?
生:中间的5个小正方形不变,第3列6个小正方形拿出1个小正方形给第1列的4个小正方形,那么都变成5个小正方形。可以用乘法算式3×5=15来表示。
师:如果老师在6后面再加7,你能把这四个连续相加的数的和变成一个乘加算式吗?(出示题目:4+5+6+7=□×□+□)请你像老师刚才的画图一样先画一画,再写乘加算式。
生1:我写的乘加算式是4×4+6,因为第1列有4个小正方形,第2列看成4个小正方形多出1个小正方形,第3列看成4个小正方形多出2个小正方形,第4列看成4个小正方形多出3个小正方形,所以是4×4+6。
生2:我是根据刚才的4+5+6=3×5,把4、5、6这三个数看在一起,就再加上7,所以4+5+6+7=3×5+7。
生3:既然可以把连续三个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那么我把5+6+7中的7给5一个1,那么就看成3个6,改寫乘3×6,所以4+5+6+7=3×6+4。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问题,直观地借助条形图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数学本质,利用图来阐述算式中的乘法意义,这样大家理解起来就一目了然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根据算式出示条形图,再借助条形图抽象出乘法或乘加算式,可见条形图在学生理解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对移多补少知识的内化和掌握。
三、借助线段图,理解分数除法
线段图,就是用线段的长度来表示具体的数量,学生根据线段之间的长度关系,找出中间量的问题,从而成功地解决数学问题。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练习课时,学生把题目中的比转化为份数,借助线段图找出了数量关系。
师:(出示题目:某农场里原来小鸡和小鸭的只数比是7∶4,后来跑来10只小鸡,这时小鸭只数是小鸡只数的。问现在小鸡和小鸭一共有多少只?)同学们,请你想一想这道题目应该怎么画线段图,怎么列式计算。
生1:我先把原来小鸡只数看成7份,用7小段来表示;那么原来小鸭只数就是4份,用4小段来表示。现在小鸭只数是小鸡只数的,那么小鸡只数是9份,小鸭只数是4份,就是说小鸡只数增加了2小段。小鸡跑来10只,增加了2小段,就能计算出每小段表示10÷2=5(只)。现在小鸡和小鸭共有13份,所以现在小鸡和小鸭一共的只数是13×5=65(只)。
生2:我是画好线段图后用方程来解决的,把原来小鸡的只数设为7x,小鸭的只数设为4x,后来小鸭的只数还是4x,小鸡的只数变成了9x。所以列出方程7x+10=9x,解出x=5。现在小鸡和小鸭一共的只数是4x+9x=13x=13×5=65。
生3:我是画好线段图后用算式来计算的,10÷2=5(只),原来小鸭有4×5=20(只),现在小鸭也是20只;小鸡的只数是5×9=45(只)。现在小鸡和小鸭一共有20+45=65(只)。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巧妙地把比转化为份数,借助简洁的线段图把复杂的解决问题聚焦到后来小鸡的只数增加2份对应了10只,从而求出一份表示多少,最终顺利地计算出现在小鸡和小鸭一共的只数。可见,线段图能够有效沟通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学生灵活地把题目意思转变为各种图形,让题目意识变得直观清晰,有助于学生在观察、尝试、猜测、推理中发现不变的量,寻找到正确的解题途径,发展了他们的几何直观能力,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沟通了文字、图形、算式之间的内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