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张家港行动
2020-05-19钱洁雅
钱洁雅
张家港市现有幼儿园95所,其中省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园4所,苏州市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园10所,张家港市课程游戏化项目园7所;幼儿园承担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改实验项目1个。张家港市先后获评首批“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首批“苏州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等称号。通过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局关于印发〈张家港市优质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等区域性文件,张家港市学前教育正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着力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公益普惠——把握质量提升的价值取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要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多年来,张家港市学前教育始终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发展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市镇两级管理体制。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市人民政府统筹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水平,镇人民政府协助市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辖区内幼儿园,在幼儿园建设、运行保障、规范管理、安全防护等方面落实相应责任。学前教育相关指标纳入市政府对镇人民政府教育目标达成监测評估工作中。
二是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市镇两级财政足额保障学前教育经费,城乡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为1200元/生/年;新建幼儿园硬件条件建设标准坚持以国家设计标准和省优质幼儿园要求为基准并适度超前。2018年,张家港市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730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056.79万元,增长了23.84%;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507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112.66万元,增长了24.90%,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385308.6万元的比例为13.17%。2018年初,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发布的《全省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情况的通报》显示,张家港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全省名列前茅。
三是完善公办资源建设机制。首先是加强领导,协同共建。市政府每年将建设的公办幼儿园纳入年度城建计划,重点项目纳入民生实事工程;教育局联合市发改委、财政局、住建局、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共同推进,确保项目的推进和落实。其次是贯彻落实“代建制度”。由市建筑工务处和区镇规建部门负责代建项目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同时实行新建幼儿园园长筹建制,项目一启动就派驻筹建园长沉浸式地参与建设过程。再次是建立地块出让会审制度。教育部门参与地块控制性详规制订、地块出让条件制订等,切实推动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移交。
由于体制机制完善,张家港市基本形成了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幼儿园、普惠民办幼儿园和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协同发展、相互补充的良性发展格局,以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教育需求。目前,张家港市共有幼儿园95所(含分园),在园幼儿46745人;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的达44098人,占全市幼儿总数的94%;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有35426人,占全市幼儿总数的75.8%;在省、市优质园就读的幼儿有37316人,占全市幼儿总数的80%。由于公办资源比较充足,张家港市自2006年起率先全面实施公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家长凭房产证或户口到所在服务区公办幼儿园报名,幼儿园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实行全接纳,具备集体生活能力的特殊儿童在服务区幼儿园随班就读。
二、推进课程建设——聚焦质量提升的核心内容
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课程。2014年以来,张家港市始终把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作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新抓手。5年来,4所幼儿园成为省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共建园,10所幼儿园成为苏州市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共建园,5所幼儿园加入苏州市前瞻性项目研究共同体,7所幼儿园成为市课程游戏化项目园。整个区域通过行政推进、教研支撑、全市共建,课程游戏化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时间管理上:幼儿园形成了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科学组合的一日活动流程。生活管理上:理解幼儿生活和课程的关系,确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重视挖掘生活活动的价值。环境创设上:幼儿园从幼儿整体发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高度审视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工作,室内外环境更有生命的气息、更包容多样的资源、更利于幼儿充分的活动。活动内容上:从幼儿需要和兴趣出发,与周围的生活紧密联系,来自幼儿生活,贯穿幼儿生活。活动形式上:能灵活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活动形式,更加理解游戏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资源利用上:有效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因地制宜绘制课程资源图,懂得开发、利用自然、社会中的资源服务于幼儿园课程实施。家园关系上:尝试创新家长学校、家长会、亲子活动方式,向家庭普及幼儿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知识;吸引家庭参与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鼓励家庭利用各自的优势特长或其他家庭资源参与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
2019年8月,张家港市获评首批“江苏省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这既是对张家港市课程建设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目前,张家港市课程建设中还存在如下问题:1.全市幼儿园在理念上都拥有正确的儿童观和课程观,但还不能深度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全过程中;2.全市幼儿园有积极改造环境和利用资源的意识和行动,但怎样有效地把课程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这其中的有效路径还需探索;3.全市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和理解“儿童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但在儿童游戏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有效支持幼儿的主动建构经验的专业能力还比较薄弱,等等。基于这些问题,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坚持以儿童、教师成为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为原则,以建设具有“儿童立场、游戏精神、主动建构”三大因素的高质量区域课程;建成具有“学习力、观察力、课程设计力、沟通力”四种特质的张家港幼师群像;呈现具备“更喜欢上幼儿园、更健康的体魄、更专注地活动、更敏锐地感受自然、更有秩序地生活”五种形象的张家港幼儿样态为张家港幼教发展美好愿景。
一是形成区域课程整体规划。首先是明确推进机制。建设以三级项目园体系为纵向梯队、以幼儿园发展联盟为横向联结、以研究项目组为点位突破的“三位一体”课程建设工作网格,通过省、市、县三级项目园体系化运作,幼儿园联盟协同化发展,小团队项目化研究,形成全市推进课程建设全覆盖、强内涵的积极局面。其次是明确行动路径。形成区域课程总方案,确立一个理念——促进师幼共同成长;明确两大主要实施路径——生活与游戏;完善1+X课程基本内容——五大领域+张家港市地方文化。引导各园基于园本资源展开课程建设,寻找本园课程实施的“最近发展区”,对现有课程进行适宜性改造。再次是明确价值归旨。进一步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课程实施的质量意识,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幼儿在课程中主动建构经验为生长点,彰显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促进每个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满足个体差异性发展。
二是强化课程的落地实施。在区域课程整体规划框架之下,我们强调各幼儿园要基于园情和生情,探索适宜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以更有趣一点、实在一点、生动一点、有效一点的活动为媒介,将资源转化为幼儿经验,在课程的落地实施中,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正如虞永平教授寄予张家港市课程建设的期望:张家港既有现代都市的先进和富裕,也有新农村建设的自然和丰沛。外在的条件只有在有专业眼光的教师手里才能真正转化为课程资源。要在过程中系统挖掘和利用资源,要有敏锐的目标意识,真正把资源转化为经验,这就离不开丰富多样的活动,要切实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机会,让资源分层次地持续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唯有不断获得新经验才是真正的学习和发展。
基于以上启示,我们正在寻找优质课程实施路径,即把握儿童和“指南”两个基本点,实现课程实施四个优化:优化空间,形成开放、多元和生长的空间环境;优化时间,形成弹性而有规律的作息安排;优化生活管理,形成自主而有秩序的生活能力;优化资源转化,形成从课程资源到具体活动再到儿童经验转化的三步走技术路线:第一步强调各园进一步用发现的眼睛,因地制宜地开发资源;第二步引导各园仔细观察儿童运用资源主动建构经验的方式,归纳出从课程资源到具体活动转化的方法,如要素、活动、问题、情境、脉络等;第三步优化各园师幼课程活动中孩子经验获得的有效性研究,紧扣“适宜儿童年龄特征的直接获得性,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的发展意义性,能展现儿童学习与发展过程的发展连续性,能作为观察、了解与支持儿童学习的线索和证据的循证教育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质量提升。
三、优化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的动力系统
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关系着质量提升的成败,我们紧扣扩充数量、提升质量两大工作,精心培育教师队伍。
一是增加幼儿园教师总量供给。首先是储备优质师资。通过免费男幼师、定向师范生、优质师范生培养、校园招聘等多种举措,综合施策,努力提升幼儿园优质师资储备。2015年至今,招录免费男幼师38名,组建“麟”哥哥团队,开展男幼师职业发展规划指导,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师资结构;近两年,培育乡村定向师范生、优质师范生5名,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进行跟踪,安排参加社会实践、教育培训、教育教学等活动,将优质师范生纳入青年后备干部培养对象;2019年11月,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设置校园招聘考点,组织开展招聘80名本科以上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其次是实施幼儿教师备案制。2018年10月,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印发《张家港市备案制教师管理实施意见》,同年11月,启动备案制幼儿教师招聘工作,两年来共招聘2批次共239名备案制教师。备案制教师在职期间,薪资报酬、福利、休假等待遇以及职称评定、岗位聘用、骨干申报、评优评先、培养培训等工作均参照事业编制教师实施。以上措施有效吸纳了更多符合条件的人才进入幼师队伍,加大了幼儿教师总量供给。目前张家港市共有幼儿教师2210人,其中事业编制教师1194人,备案制教师239人。
二是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张家港市坚持把教科研作为由点及面整体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切实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实施系统式、持续式、沉浸式专业引领,培育具有“学习力、观察力、课程设计力、沟通力”四种特质的张家港幼师团队。首先是教师专业成长探索新路径。教师招聘中加大对核心专业素养的考核权重。合并教研室、人才服务中心职能,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实现研训一体;研究教师培训方式,通过能力诊断、定制课程、实践研修等途径,让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以特色项目普惠各层面教师成长,包括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送教下乡、业务园长整体培训项目、青年教师专题培训、男教师“麟哥哥”团队成长系列培训等,依托项目研究出名师,以点带面提升专业素养。未来五年还将逐步修订职称评审、骨干评审、人才选拔等评审工作条件,突出幼儿园学段特点,关注教师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实际能力。其次是教研工作落实新转变。贯彻《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建立市、联盟、幼儿园三级教研网络,加强教研平台建设;市级教研团队每学期初确定教研工作内容、研究方式、时序进度、范围频次、诊断评价等,并向幼儿园公开发布,各联盟、各幼儿园根据市级方案确立联盟级、园级方案,做到系统设计与弹性实施相结合。围绕以幼儿经验为基础的课程整合能力、游戏与教学互为生成的能力、基于行为观察和判断进而有差异地支持儿童发展的能力、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探索性环境的能力等专业发展维度,至少以半日为一个时间单元,持续跟踪儿童的活动,以一周、一月的儿童行为研究单元,持续进行沉浸式研讨,引导各园开展与日常保育教育工作深度融合的园本教研,从诊断教师专业课程设计、实施能力开始,指导教师观察、支持儿童,推动教师内化专业行为。
三是教科研工作實现新提升。课题研究是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坚持以课题研究探索教育规律、解决疑难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是张家港市学前教育的优良传统。区域层面上,我们依托江苏省教科院规划办“十三五”重点自筹课题“区域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阅读的行动研究”,托起全市幼儿园教师的进阶式阅读,实现用工作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工作,增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基础素养。幼儿园层面上,一贯做到园园有课题、人人做研究。多所幼儿园获得省教科研先进幼儿园、省幼儿教育科研基地、省精品课题等荣誉。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张家港市学前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面对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还要继续扎实工作,积极作为,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深化张家港市的学前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