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某高校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调查分析
2020-05-19
(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健康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己健康的能力与基本素质[1]。而健康信息素养正是健康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信息素养(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HIL)指个体认识到健康信息的需求,熟悉可能的信息源并应用它们来检索信息,评价信息的质量以及在某一具体情况下的适用性,分析、理解并利用信息做出合理健康决策的一系列能力[2]。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他们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不但关系到自身健康,而且对于服务对象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采纳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3]。医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偏低会直接影响其在未来工作中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以及医患沟通能力。了解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而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医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从河北某高校预防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一至四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班,共计61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健康信息素养状况,其中健康信息素养内容包括5个维度,即健康信息认知、健康信息获取、健康信息评价、健康信息应用、健康信息道德,共30个问题条目。借鉴李克特量表计分方法,将5个不同维度的选项按照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由低到高分别赋分为1~5分,分别计算总分(满分为150分)和各维度得分。由于各个维度题目数不同,总得分满分分别如下:认知维度20分,获取维度40分,评价维度25分,应用维度35分,道德维度30分。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现场完成填答统一收回。
1.3 资料整理分析
问卷经审核检查,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618份,有效问卷61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8.7%。610名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见表1。其中女性404人,男性206人;一年级学生134人,二年级学生141人,三年级学生168人,四年级学生167人。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n=610)
2.2 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2.1 总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
调查对象健康信息素养平均总得分为114.21±10.58。家庭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健康信息素养总分有影响(P<0.05);性别、专业和年级对健康信息素养总分无影响(P>0.05)。见表2。
表2 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总分的影响因素
2.2.2 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对医学生健康信息认知能力有影响(P<0.05);其他因素对此认知维度得分无影响(P>0.05)。见表3。
表3 医学生健康信息认知能力的影响因素
F=4.066,P=0.018。
2.2.3 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获取能力的影响因素
性别、年级、专业、家庭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健康信息素养获取能力有影响(P<0.05)。见表4。
2.2.4 医学生健康信息评价能力的影响因素
性别、家庭居住地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健康信息评价能力有影响(P<0.05),其他因素对此评价维度得分无影响(P>0.05)。见表5。
表4 医学生健康信息获取能力的影响因素
表5 医学生健康信息评价能力的影响因素
2.2.5 医学生健康信息应用能力的影响因素
经分析,研究因素对医学生健康信息应用能力均无影响(P>0.05)。
2.2.6 医学生健康信息道德素养的影响因素
男生健康信息道德维度得分为23.12±3.08,女生得分为23.85±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家庭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对该维度得分无影响(P>0.05)。
3 讨论
近几年来,国内多项对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多重因素导致医学生在健康信息素养上的差异[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文化程度对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总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城市来源、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学生,他们的健康信息素养总体水平也较高。
对于健康信息素养认知维度得分的分析表明,不同生源地学生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城市来源的学生健康信息素养认知维度得分高于县城和农村来源的学生。健康信息获取能力主要受性别、专业、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影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健康信息获取能力高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高年级学生健康信息获取能力高于低年级学生,城市来源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高、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学生健康信息获取能力更高。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总体水平和健康信息获取维度得分也越高,表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于学生健康信息素养具有明显影响。在对医学生健康信息评价能力的分析中可得出,性别、家庭居住地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其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的健康信息评价能力高于女生,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医学生健康信息评价能力高。生源地为城市的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总体水平、健康信息的认知水平、获取能力和评价水平都明显高于生源地为农村的医学生,这可能与城市更高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等因素有关。随着年级的升高,医学生健康信息获取能力提高,表明系统的医学专业学习有利于医学生具备并掌握科学的健康信息检索的意识和方法技能。性别是影响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健康信息素养的获取维度、评价维度和道德维度。男生对健康信息的获取和评价维度得分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在学习医学知识过程中相对较好的逻辑能力和理性思维有关。而在健康信息道德维度方面,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这可能表明女生在处理健康信息问题时更加谨慎。
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首次将健康信息素养纳入到健康素养评估内容中,表明中国健康信息素养评估工作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5]。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对未来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高校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是促进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影响医学生对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的认识,更影响着未来在工作中疾病治疗的临床决策[7]。提高医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等多方面的配合。因此国家教育机构应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提供平台,构建更加系统的健康信息检索框架[8-9]。医学院校应该增设相应课程引导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获取需要的健康信息,并鼓励他们将得到的信息分享给他人,并系统学习和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水平[10-13]。应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的课程安排,选取传播力强的信息渠道,增设健康信息素养相关培训课程,组织实习、实践活动,多渠道提高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水平。高校还可以针对非医学专业学生的课业安排,通过选修课、课余活动等途径,提高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健康信息素养,从而提升中国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