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社区医院人员防控知识强化测评模式效果评价

2020-05-19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上岗岗位肺炎

(北京市海淀区中医医院医务科,北京100086)

2020年1月20日后,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地区出现疫情,作为辖区唯一的社区医院,除承担正常的医疗任务外,还负责密切接触者的流调及疫情监测。社区医院人员的防控认知及应对能力,是决定能否打赢这场战争的必备条件之一。2020年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社区医院作为基层医疗的第一道防线,在疫情突发形势下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背景下,为保障社区医院完成疫情防控任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确保社区医护人员自身安全,急需迅速提升社区医院全体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业防控知识水平,达到各岗位疫情实战防控能力要求。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海淀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159人,其中医疗专业技术人员123人(高级职称15人, 中级职称51人, 初级职称57人),非专业技术人员36人(家庭医生助理14人,工勤人员22人)。按岗位分类:临床医疗52人,护理及家庭医生助理(简称护理医助)31人,预防保健15人,药械科及检验超声放射等辅助科室(简称药剂特检)28人,行政后勤33人。

1.2 学习和考核内容

学习落实国家、北京市和海淀区各级下发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及文件[1-7];海淀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核心要点》培训手册等。利用教材、视频、演练等方式对全体人员进行强制性培训,要求科室人员当日防控内容当日培训完毕,反馈学习完成情况,要求防控方案及核心知识应知应会。

1.3 考核方法

考核内容来源于系列培训内容,题库随下发方案内容动态更新,涵盖62个各类防控方案、文件和培训手册等。防控知识考核内容分4类,即法律法规类、医院感染类、个人防护类、流行病调查类。以医院感染类及个人防护类知识为重点,不低于总题量的70%。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选择题每题3分,简答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通过第三方数据收集平台进行实名制考核答题。

1.4 考核标准设定

经过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多方商讨,结合疫情形势下各工作岗位重要性及危险暴露程度,以及实践工作中的测试应用,核定各岗位合格分数为:行政后勤岗位为67,药剂特检为77,护理医助为88,临床医疗为88,预防保健为100,各岗位人员测试分数低于合格分数不得上岗。

1.5 考核频次

设7 d为最长考核周期,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要求及知识更新频率调整测试频次。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工作表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首次测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考核内容掌握情况

实施测评模式前社区医院全体人员防控知识知晓率最高的是用过的一次性帽子和口罩应丢弃到黄色垃圾桶中统一处理,100%的人员知晓;医疗机构预检点或分诊台的所有物品,每日至少消毒频次,知晓率仅为23.27%。医疗垃圾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潜伏期、疫情上报时间和部门等知识普遍掌握,知晓率较低的后五位问题主要集中在消毒杀菌方面的知识点,见表1。

表1 首次测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知晓率前后五位统计(n=159)

2.2 不同岗位职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考核情况

2.2.1 实施测评模式前后不同岗位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测评成绩

首次测试全院平均分数为78.37,其中临床医疗岗位人员平均分数为76.09,个人防护类及医院感染类知识分别仅为72.24和74.44;预防保健岗人员平均分数为81.53。实施强化测评模式1周后,预防保健岗各类防控知识全部达到满分,全院人员平均分数达到93.84,其中法律法规类、个人防护类、医院感染及流行病调查知识分别达到93.43、94.73、95.17和91.69。见表2。

2.2.2 各岗位合格上岗情况统计

首次测试全院合格上岗人数为48人,上岗率仅为30.19%,预防保健岗位无合格上岗人员,临床医疗人员的上岗率也仅为5.77%。运用强化测试模式后,第3天全院上岗人数为78人,上岗率升至49.05%;第10天岗位合格人数为149人,已达全员的93.71%。见表3。

表2 实施测评模式前后各岗位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类防控知识平均分数(n=159)

护理医助岗含护理和医生助理岗位;药剂特检岗含药械科和检验超声放射等辅助科室。

表3 实施测评模式各岗位人员合格上岗人数情况(n=159)

护理医助岗含护理和医生助理岗位;药剂特检岗含药械科和检验超声放射等辅助科室。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综合医院从自身工作角度总结出很多防控培训经验,如吴丽芬等[8]提出了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南玲等[9]提出了增加模拟训练考核、隔离病房现场的教学方法;董书等[10]提出了多形式并用、分层、理论结合实际操作的循环式全员培训机制,这些经验总结都是针对综合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重点部门科室提出的。基层社区医院作为居民就诊的首诊医疗单位,往往是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基层社区医院的防控十分重要。对基层社区医院人员如何做好防控以及培训,目前没有可借鉴的相应报道。社区医院人员对疫情认知水平的高低、相关防控知识及应对能力,对于这次疫情阻击战取得胜利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全员防控能力,除进行理论学习外,还进行了各岗位的应急演练,从疑似病例的发现与报告、筛查流程、防护服的穿脱、各部门的联络配合、疑似病例与密切接触者的安置、消毒杀菌、医疗垃圾的处理等,都进行了实地的技能演练,在培训中暴露出对疫情紧迫感和严峻程度认识不足,部分重点岗位人员对传染病专业知识存在一知半解状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掌握没有跟上不断上升的防控要求,从首次测试结果中也反映出实施防控知识强化测试模式前的医院状态:个人防护及医院感染类知识以及消毒杀菌的基本常识都远远达不到防控工作的要求,临床医疗等岗位部分医生对传染病防控意识淡薄,这就无法保障社区医院安全顺利完成防控任务,无法保障重大疫情下基本医疗和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运转,防控工作存在极大的隐患。专家认为,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感染,医院疫情的发生与该医院医务人员感染的防范意识密切相关,必须加强相应的强有力培训学习[11-12]。

李兰娟[13]指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医院应对重大疫情能力是一次大考,应该深刻反思梳理存在的短板弱项,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的原则进行系统战略谋划。本社区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知培训进行重新定位,由以往单一的知识培训转变为强制的岗位培训,考核成绩作为疫情形势下各岗位能否上岗的依据,并与人力资源部门密切配合,要求各岗位未达标人员限时强化学习,科室督导,限时考核,并反复强化学习,从而保持实战状态,应用强化测评模式后,效果显著:人员防控意识和认知水平迅速提升,1周后,全院人员防控知识平均得分从78.37上升到93.84,其中预防保健岗各类防控知识全部达到满分;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认知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更新的防控方案要求保持同步;实现各重点岗位人员关键时刻随时拉得出,用得上,除保证社区医院疫情期间正常运转外,还可有力支持市区各级疾控流调任务及集中隔离点人员的随时调配。

该强化测评模式适用于重大疫情下人员的应急实战培训,可实现防控知识水平迅速提高,并保持应急实战状态,该模式改变了常规能力培训的定位和作用,在实战应用中,应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疫情形势的变化,适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如知识点的比例分配、岗位合格分值以及考核频次等。综上所述,该强化测评模式行之有效,对防控一线的社区医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上岗岗位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持证上岗”倒逼父母做个称职家长
“父母持证上岗”建议背后有深意
认识肺炎
『父母持证上岗』建议背后有深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内蒙古:农畜水产品将“持证上岗”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