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研究

2020-05-19王树臣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中华民族

王树臣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之一,并把“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列为未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构筑”“打牢”“铸牢”等词汇紧密与“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相联系,多次出现在党的相关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成为理论界、学术界使用频次很高的术语。 “共同体”因其维度不同,可分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等不同层次,而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仅是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更是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命运共同体。进入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成为人们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2020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一课题更加鲜明地摆在人们面前。严重的疫情打乱了生产节奏、生活秩序,威胁着14亿中华儿女的生命安全。疫情是侵害共同体的命令,防控是保护共同体的责任,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国共产党是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力量

共同体之所以称为共同体,在于它是一个多元集合体的存在。共同体之所以能够成为共同体,是因为在包含多元的集合体当中具有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起着粘合与凝聚的作用。如果缺少这种一致性,共同体只能是一盘散沙的多样体,而不是有机的集合体。中国古代的《汉书》曾说过:“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回顾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因“一盘散沙”而被动挨打,那时的中华民族是缺少一致性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即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凝聚,也正是有了这一核心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才焕然一新。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1],而领导中国人民稳步达到目的的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也正是源于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力量。面对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的新冠肺炎疫情,要应对风险挑战、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

(一)党的领导坚定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只要有信心,黄土能变金。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而不断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同外来入侵者、瘟疫以及自然灾害不断斗争的历程。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一再证明,只要坚定信心、万众一心,中华民族是任何挫折和苦难都摧不垮的,灾难的磨练反而会更加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当然,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信心和定力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来自国家制度的支撑,源于国家制度的自信。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而这些优势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面对大灾大难,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3]

“坚定信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抗疫全过程向中华民族共同体传递的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他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4]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中国有强大的动员能力,有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丰富经验,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4],这为中华民族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提供了精神动力。

(二)科学决策指明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战胜疫情的正确方向

只有信心,没有决策不行,科学决策是共同体战胜疫情的指路明灯,但局势的复杂性又给科学决策带来重重困难。首先,病毒情况不明晰。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对突然暴发的不明肺炎病毒缺乏了解,既没有对症药物,也缺乏掌控病毒的规律性认识。其次,时间节点多层重叠。病毒暴发期正值春运高峰期。据1月10日新华社发布的消息,春节期间将有30亿人次高峰出行,仅疫情严重的武汉地区就有大约500万流出人口。第三,病毒传染性强。钟南山院士团队发表的论文显示:在1月23日之前,发生在武汉的新冠肺炎正面临大暴发,如管控措施迟5天实施,疫情规模预估将扩大至3倍;如果在没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疫情将在2月4日达到高峰,高达19万例[5]。面对复杂严峻的情况,只有科学决策,当机立断,决策与病毒扩散的速度赛跑,才能把疫情对共同体的伤害降到最低。这一点可从李兰娟院士谈封城前后的时间节奏得以印证。从李兰娟院士1月22日晚了解到疫情从武汉到浙江省的扩散情况,立即向上级提出封城的建议[6],到上级领导做出封城的决策,到当晚11点之前新闻媒体发布封城的消息,决策是按分钟进行的。疫情期间,党中央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会议规格高、频次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很少见。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到2020年3月27日,近8年时间及时公开报道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有19次左右,而在4发生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召开了7次,特别是在1月25日正月初一春节团圆时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充分显示了疫情严重,等不得、缓不得、拖不得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党中央通过对疫情工作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确定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思路,专门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指导组等一系列的组合拳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战胜疫情提供了政治保障。

(三)信息公开透明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战胜疫情汇聚力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不小冲击,也给人们带来一定程度的恐慌。恐慌比病毒更可怕,而战胜恐慌最好的方式就是信息公开透明,只有让权威信息跑在谣言前面,才会凝聚共同体、铸牢共同体。

首先,党和政府应对疫情决策部署的信息公开透明。在疫情灾难面前,人民群众最急盼的是了解、获取信息。只有让人们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以及作为普通群众应该怎么去做,才能把共同体的无穷力量激发出来。为把党和政府的决策及时传达到位,基层社区、村支部用上了独具特色的大喇叭,有的城区用上了无人机;主流媒体、自媒体及时跟踪传播各地区各部门疫情以及联防联控具体措施,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普及科学防护知识,为众志成城抗疫情凝聚起精神动力。其次,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在涉及李文亮医生、红十字会救灾物资分配、刑满释放人员返京以及社区民生物资的供给发放等系列问题时,党和政府都及时调查解决,及时答复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引导全社会依法抗疫,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第三,与国际共享防控疫情信息。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没有哪个国家、哪个个体,可以“独善其身” “置身事外”,只有共享信息、团结合作、积极构建抗疫命运共同体,才能取得此次战“疫”的最后胜利。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党和政府一方面采取严密的防控防治举措,一方面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疫情信息。从2020年1月底到3月底近两个月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同22位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28次通电话[7],介绍中国疫情防控进展,回应国际关切,更好地推动国际合作,有效应对疫情挑战,在维护全球卫生安全的同时,也维护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二、人民群众是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主体力量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8]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并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显著优势。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只有依靠人民、发动人民,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一)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战胜疫情的先决条件

面对灾难,是以人民为中心,还是以资本为中心;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每一个执政党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在疫情挑战面前,首先,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9]面对疫情挑战,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政治任务。其次,国家拨付资金,全方位保障医疗救治工作。党和政府决定,确诊和疑似患者全部实行先救治、后结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确保任何一个人不因费用问题影响治疗。据统计,截至3月10日,全国确诊患者结算人数为44189人,涉及总费用75248万元,人均费用1.7万元[10]。对于重症患者,实行“一人一案”,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第三,关心爱护医务人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使他们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昂扬斗志、旺盛精力,持续健康投入战胜疫情斗争。”[11]有关部门在落实好防护物资、生活物资保障,落实好工资待遇、临时性工资补助、卫生防疫津贴待遇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的政策措施,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

(二)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战胜疫情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用“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三个词语精炼概括了中央打赢这场战争的总体思路。作为人民战争,其基本要求就是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依靠人民群众,以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打击侵略者。

这场人民战争如何开展?人民日报刊发一张关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图例,该图例很好地说明了人民战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图例分析看,疫情防控分为指挥协调、排查摸底、信息报送、巡防管控、后勤保障等五个方面,其中指挥协调的职能,负责了解情况、分工合作、后备队伍调遣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战役当中的指挥部;对于排查摸底的职能,负责对外地人、本地人进行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等轮次的调查摸底,相当于战役中的侦察部队;对于信息报道的职能,负责信息登录、制表、上报和归档等,主要了解把握流动人口、动态数据以及被隔离者数据等信息的汇总,相当于战役中的参谋部;对于巡防管控的职能,负责隔离人口管控、交通路口管控以及村内巡防管控,相当于战役中攻坚部队;对于后勤保障的职能,负责生活物资、接受捐赠、入库归档、物资分发、公益性岗位、群众志愿者等,相当于战役中后勤保障部队。正是有了全员参与、全民参战,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全国迅速编织起一张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群防群控网,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最终战胜疫情奠定了基础。

(三)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这种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的显著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也是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主体力量。如何在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过程中,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从而达到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同时,在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的进程中,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这既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具体任务,也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社区实现良性互动,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微信群、大数据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一定程度上形成“全员、全程、全心、全媒、全域”立体覆盖和全面贯穿的工作体系,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战胜疫情奠定了基础。

三、团结奋斗是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迁徙杂居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在多次同外来入侵的列强斗争中,强化了保家卫国的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12]面对形势严峻的新冠肺炎,每位中华儿女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才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患难而相救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绵几千年的内在精神动力,是一种“大家”安全了,“小家”才能得以保全的集体主义理念,更是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守望相助精神。灾难是检验共同体牢固不牢固的试金石。从武汉封城之后的第二天即农历大年三十当晚,军队各方医疗队迅速集结,分别从上海、西安、重庆等地冒雨驰援武汉。截止到3月8日,全国19个省份采取“一省包一市”方式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以外地市,各省市派出300多个医疗队、4万多人,包括大量医疗设备、人员、物资支援湖北。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包括民主党派、宗教界、民营企业以及华人华侨都纷纷加入到支援队伍当中,在疫情面前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的力量。大批志愿者加入救援队伍:有曾经历过“5·12”汶川大地震的当地农民自发购买百余吨蔬菜,全村老小齐上阵,12位村民开着6辆大卡车支援武汉;有“一分钱都不要,我不能发‘国难财’”的每天免费为武汉医护人员送几百份盒饭的“雨衣妹妹”式的志愿者;还有临终前留下遗书 “我的遗体捐国家”的重症患者;诗人写出激励奋斗的诗篇,也有为抗击疫情创作的歌曲——“八方来的支援,告诉我们,砥砺风雨有你有我”[13]。世卫组织访华专家组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用事实回应,“中国应对疫情的准备是全国范围的,人们都有一种强烈的信念——‘我们必须帮助武汉’,其他省份派出了4万名医疗工作者”,“他们像应对战争一样被动员起来,驱使着他们的,是对病毒的恐惧。他们相信自己是站在了第一线,相信自己的行动,是在保卫中国其他地区乃至整个世界”[14]。

(二)“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精神

《论语》有言:“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责任与使命,一直深植于中华文化的肥沃土壤,传承着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重责任、重担当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15]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需要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维护共同体安全,铸牢共同体。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党员的一次大考,也是对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检验。在大考面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纷纷请战,递交请战书,铮铮誓言鼓舞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坚守自己阵地,履行好岗位职责。在这场阻击战中,14亿中华儿女服从命令,各就各位,用各种形式参与到战役之中,他们有与疫魔顽强抗争的“感染者”,有用笔和镜头见证时代书写感动的“记录者”,有坚守岗位全力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奉献者”,有自觉宅在家中仍用手机传播正能量的“点赞者”,大家用各自的行动传播着团结奋斗的精神。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也带动吸引了一大批新鲜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3月2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广东省驰援武汉医疗队远程视频连线,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入党宣誓仪式,十几名广东医疗队队员火线入党,有着55年党龄的钟南山院士领誓,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各级党员干部冒着被病毒感染甚至牺牲生命的危险,奔波在第一线、操劳在第一线,让全国人民在这场战役中有了“主心骨”,吃下了“定心丸”,坚定了打赢这场战役的必胜信念。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群防群治进行到底,这就是战胜艰难险阻的中国力量!“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种动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赞赏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16],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

(三)“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牺牲精神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曾经设计过一道问卷题:假设老板要派你到疫区调查情况,在疫区染病的概率是千分之一,老板给多少报酬你才肯去[17],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平均会索要50万美元的报酬。假如此时塞勒来到中国,会看到令他惊讶的一幕——面对死亡概率更高的新冠肺炎疫情,众多最美逆行者用生命赴使命、以生命护生命,面对疫情提出“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豪言壮志,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永远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在疫情面前,医务人员就是一支冲锋陷阵的中坚力量。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安危,广大医务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日夜奋战,展现了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面貌。在疫情期间,全国来自29个省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40多支医疗队,42000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与坚守阵地的湖北医务工作者携手并肩,在风雨兼程中打响生命保卫战,彰显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也形成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中国方案。《人民政协报》发放了一份关于中国医生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疫情挑战下,如何看待医务工作者成为“逆行者”?92.9%认为医生是值得敬佩的[18]。(见图1)在这种疫情面前,如果有可能,对于愿意当一名医生的问题,82.8%选择了愿意成为一名医生,并认为这是一件值得敬佩的事。(见图2)被调查当中,81.8%的受访者愿意自己的子女从医,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子女能成为一个帮助他人、帮助社会的人。(见图3)97.5%人认为“国有难,召必战,战必胜”,毫不犹豫地申请奔赴一线。(见图4)调研数据充分说明:在大难面前,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得以铸牢。

总之,中华民族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中华民族共同体才会风雨无阻永向前。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命运秀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