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理管理策略

2020-05-19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门诊科室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性很强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人传人的特点[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并规定其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防控措施。发热门诊作为防控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防控急性传染病期间专门用于排查疑似传染病人,治疗发热病人所启动发热预防预警机制[2]。它是防治传染病流行的第一道屏障,也是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3]。2020年1月下旬,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前来就诊的患者骤增,原来发热门诊的设施与人员配置已无法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为了安全、高效地完成发热门诊接诊、排查“新冠”工作,山西省人民医院迅速将中医楼搬迁,临时改建为留观隔离病区。护理部紧急抽调护士支援发热门诊和留观隔离病区的工作,在人员调配、岗位设定、物资筹备、人员管理、职责及流程再造等方面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保障医护人员安全及抗击“新冠”疫情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护理管理策略报告如下。

1 科室功能与配置

山西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秉承平战结合的管理模式,真正体现它作为防治疫情的重要阵地是传染病高发期,如禽流感、新冠肺炎。虽独立成科,但其规模与资源相对有限。因此,面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的不断增多,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重整资源,给与最大的关心和支持。

在团队建设上,护理部紧急抽调精兵强将,充实护理队伍,由原先护理6人队伍加强到40人团队,在发热门诊、留观隔离病房、护送陪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资源配置上,随着疫情的发展,不断完善就诊方案、流程,临时改建留观隔离病区,较之前规模增加3倍,可同时留观30名患者。制定实操性强的接诊制度、工作人员防护、环境物体表面和物品消毒、汚物处理等指引流程并落实。制定了CT检查的陪送路线图及陪送人员的防护标准。防护用品分类、分号放置,并设立健康监督管理员专门负责人员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在功能设置上,按照《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及《发热门诊新冠感染防控要求》独立设区。设置独立的医务人员工作区域、专用通道。患者入口通道、挂号、诊室、候诊区、隔离观察室、卫生间等标识醒目。借助高科技手段,如手机移动端、CT自助打印报告机等,进行自助挂号、缴费、检查等服务系统,实现部分自动化,减少人力,避免了交叉感染。设备配置上,在原有急救设备如监护仪、吸痰器、微量输液泵、中心供氧设备、呼吸机、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基础上增加数量。同时在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增加洗手设施,在病区增加动态空气消毒机,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2 人员管理

2.1 防护用品岗前培训,岗中检查,降低人员感染风险

按穿防护用品顺序将其分类、分号放置,专人负责岗前培训穿脱防护用品,并要求医护人员按照培训及张贴的穿脱流程顺序进行实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科室健康监督管理员对每一位在岗人员进行为期2周的跟踪督导,发现防护用品使用不当,及时纠正。2周后,采用抽查的形式进行督导,保证每位医务人员做到有效防护。

2.2 扎实培训,多渠道多方式无间断地开展知识和技能学习,确保团队的基础战斗力

随着疫情的发展,诊疗规范不断更新完善。为确保医务人员能快速准确地理解应用国家、省卫健委制定的诊疗方案、指南,结合院内专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如建立数据上报制度,每日提供日报表等,科室利用手机微信端、腾讯APP会议、华医网、好医生网、文件资料、现场提问、互相交流、现场单独培训等采用多种方式,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新冠”诊疗方案、危重症患者护理、医务人员防护、环境及用品清洁消毒等知识培训,通过线上、线下考核,了解医务人员掌握情况,合格后方可上岗,确保团队基础战斗力,提升服务质量。

2.3 明确防控岗位配备,制定岗位职责、流程,实时更新各项防控知识,在实战中完善

科室从制定流程、职责入手,落实门诊、病房的精细化管理,着手于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人文关怀。在治疗护理患者过程中,依据“新冠”知识的更新完善,及时再规范各项标准、流程。如隔离区分诊护士工作职责、流程;隔离区责任护士工作职责、流程;隔离区消毒人员工作职责、流程;陪检人员工作职责、流程等,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2.4 弹性排班,确保轮换休整到位

在保障正常防控救治工作圆满完成的情况下,采取错时“轮战”方式。为避免护士过度疲劳,不断优化调整排班模式。依据患者就诊人数和留观患者的质量,调整每班护士的人数,每岗8 h,分两个时间段完成。对工作时间较长的人员,安排强制休息,既解决了护士因工作时间长,不能饮水、不便如厕的问题,又缓解了防护用品对护士面部、手部的损伤,更有利于护士体力的恢复,让护士身心愉悦,精力充沛地投入护理工作中,提高护士积极性。

2.5 在人员安排上,实行三线班制度

当班护士组成一线护理班。每班设一名组长,由阅历、能力、责任心强的护士担当,负责协调本班分诊、病房管理、患者治疗护理、环境卫生消毒、外勤等工作。科室护士长是二线班,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及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部人员是三线班,协助科室护士长解决困难,如人力资源调配等。

2.6 注重人文关怀,分享知识经验,强化心理援助,减轻护士压力

全方位关心每一位护理人员。每日跟踪护士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陪同就诊,安排休整,并主动介绍SARS救治和防护经验,交流心得,了解护士心理变化,调适疏导,给予援助,减轻压力。做好后勤保障,了解护士口味,反馈给食堂,在满足医护营养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成员的味蕾追求。保障休息区干净卫生,提供暖宝、吹风机、护手霜、消毒湿巾、液体敷料等日常必需品。院领导、护理部也常常深入科室慰问和关心医务人员,高度赞扬团结奋战、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将关心、温暖送到每一位“逆行者”的心砍上。还嘱咐医务人员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另外,护士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舒缓压力。

3 运行模式

随着对新冠病毒认识的深入和公共卫生政策的调整,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不断对新冠疾病诊疗规范、患者留观隔离及护理规范标准的的修订,构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流程和管理体系,切实保障新型肺炎诊治质量和安全[4],真正起到发热门诊的岗哨、前沿阵地的作用。为了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诊断、早治疗,依据病毒感染的特点并结合医院发热门诊实际情况,实行了二级分诊体系。在门诊、急诊门口独立设置发热预检台进行初步筛查,并给患者和陪侍人员发放口罩,护送患者至发热门诊,进行信息采集、登记。同时患者如实填写“新型冠状病毒”排查表,再导诊进入诊室进行第二次筛查。医生依据患者流行病学史、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血常规及CT报告,综合分析患者病情,严格按照标准接诊流程决定患者的去向。符合筛查标准且排除新冠的患者,有明确的发热原因转急诊科救治并联系归科治疗。疑似新冠的患者转入本科病房进行单间留观,留取“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本,进行进一步诊治。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决定患者居家隔离、转入对口专业治疗还是转诊定点隔离医院治疗。见图1。

图1 发热患者就诊及转归流程图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发热门诊承担着接诊发热、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CT显示肺炎的患者接诊、筛查、治疗、护理、转诊的工作任务。近两个多月来发热门诊共接诊2 000余名患者,留观110余名,输液治疗300余次,是日常工作量的几十倍。先后有60余名医护人员参加在防疫一线。

目前,疫情发展逐渐得到有效控制,但形式依然严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是发热门诊高质量高效率发挥作用的关键。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暴露出了日常管理中的不足,今后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门诊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门诊支付之变
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确保职业健康安全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