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通气模式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分析

2020-05-19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呼吸肌吸气阻塞性

(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阻塞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可进展成为呼吸衰竭或者肺心病[1]。该疾病的出现和异常炎症反应、有害颗粒与气体具有密切相关性,具有较高病死率与致残率,需要及时对其行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属于一种常见的的救治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近年来的机械通气技术获得了迅猛发展。为了确保呼吸机被正确、合理应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需要对各项通气技术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2]。一般情况下,机械通气会促使COPD患者出现一系列机体炎症反应,需要及时寻找一种有利、舒适的通气模式[3]。为此,本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分别应用了ASV、SIMV+PSV两种通气模式,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安阳市2014年1月~2017年6月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94例,所有患者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知情同意;伴有Ⅱ型呼吸衰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部诊疗规范》 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依从性低下;存在精神障碍;不能有效配合治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52~85岁,平均(68.59±2.68)岁,病程7~17年,平均(11.89±1.22)年,共47例,男35例,女1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69.62±2.01)岁,病程7~18年,平均(12.08±1.59)年,共47例,男38例,女9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患者刚上机时,设置为A/C模式,控制通气时间为4~12 h,等到患者各项情况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之后,通气模式调整为ASV;将理想体重输入,呼气末正压控制在3 cmH2O,吸入氧浓度控制在50%,通气百分比控制在100%,通气30 min之后,行血气分析,将通气百分比修正。

对照组采用SIMV+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患者刚上机时,设置为A/C模式,控制通气时间为4~12 h,等到患者各项情况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之后,通气模式调整为SIMV+PSV,各项参数设置为:PSV水平:12~103 cmH2O;吸入氧浓度:50%;呼吸比:1∶2;VT:7~9mL/kg;呼吸频率:12~15次/min。

1.3 观察指标

炎症因子水平[4]:于机械通气治疗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α-酸性糖蛋白(AAG)、C反应蛋白(CRP)均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进行检测,采用LUMITest半自动定量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呼吸力学指标:包括气道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对比两组总通气时间、指令呼吸频率、潮气量(VT)。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呼吸力学指标、总通气时间、指令呼吸频率与VT对比对比

3 讨论

一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心率、血气、呼吸频率异常现象,临床多采取机械通气治疗,以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机械通气主要被用来治疗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因为各种原因引发的呼吸功能不全,通过建立人工气道,及时有效引流排除痰液,从而促使控制感染,同时通过机械通气能承担机体全部或部分通气负荷,减少呼吸肌负荷,从而使呼吸肌获得充分休息,便于自身修复及病情控制[1]。实施机械通气主要是为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舒适的通气支持,维持患者基本呼吸功能,但临床治疗过程,一些情况下,SIMV的恒定吸气流量无法满足实际吸气需求,若人机同步性差,会导致吸气作功增加,导致呼吸肌过度做工,处于疲劳状态,吸气流量过高可能会提高Ppeak,若Ppeak过高可能会引起肺泡反复开放或过度扩张,导致肺局部塌陷和切应力,引起严重炎症反应,不利于病情恢复[5]。PSV能够提供给患者足够的吸气需求的流量,但对患者呼吸中枢驱动、肺力学特性有一定要求,应处于稳定状态,若未达到要求,则难以提供相对恒定的潮气量。而ASV其实就是压力控制下的SIMV+PSV模式,同时具有自动反馈功能,能根据患者变化状态下的呼吸力学特性,对压力输出水平、呼吸频率等指令进行自动调整,确保通气量,并保留患者自主呼吸。

本研究中,观察组AAG、CR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可知与SIMV+PSV通气模式相比,PSV通气模式对患者机体炎性反应产生的影响小。CRP水平和体炎症严重程度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能粘附在病原体表面,启动机体免疫机能。PCT则主要由甲状腺C细胞合成、分泌而成,在细菌感染检测上具有较高敏感性与特异性。AAG是用来反映组织损伤或者急性炎症的一个重要指标。患者症状恶化或者肺功能降低会将炎症介质增加,两者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相关性。ASV模式对COPD患者的呼吸比进行了自动调整,促使呼吸周期延长,防止气体陷闭,最大程度上将呼吸肌做功减少,促使患者舒适度提高,对患者肺功能形成有效保护。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Pplat、Pmean、Ppeak等指标值更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Pplat、Pmean、Ppeak等指标值更低,可知ASV模式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患者的自主呼吸,将自主呼吸比例增加,进而促使Pmean、Ppeak降低,缩短通气时间。

综上所述,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ASV通气模式疗效显著,推广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呼吸肌吸气阻塞性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基于运动员呼吸肌训练技术分析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
没事多练壮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