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部位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治疗ASD疗效及对患儿运动能力、发育商的影响

2020-05-19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经颅康复训练发育

(河南省职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一般起源于婴幼时期,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交流障碍、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行为[1]。据调查显示全球ASD发病率为0.6%,我国ASD发病率介于0.1%~0.3%之间,且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2]。ASD致残率较高,成年后患儿多存在社交障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效药物治疗,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是主要治疗手段[4]。ASD虽病因不明,但患儿额叶功能存在异常已被研究证实,经颅重复磁刺激(rTM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技术,可穿透颅骨直接刺激到大脑皮层,具有无痛、深部刺激等特点[4]。本研究采用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患儿额叶区不同部位,拟探讨不同部位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治疗ASD的疗效及对患儿运动能力、发育商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职工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SD患儿135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依据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对患儿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表1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均按美国DSM-Ⅴ诊断为ASD[4];均无严重脏器功能异常疾病;患儿年龄3~6岁;右利手者;能配合完成本治疗者;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癫痫、严重神经疾病或脑电图检查异常;颅脑外伤、脑出血等脑部疾病;其他不宜进行经颅高频磁刺激者;儿童精神分裂症;kanner综合征;Asperger综合征;其他精神疾病;治疗期间同时接受其他治疗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言语训练、听觉统合训练、地板时光、认知行为治疗等)并加用经颅重复高频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刺激Broca区治疗,观察组刺激背外侧前额叶治疗,两组均采用Rapid2型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英国Magstim公司生产),按患儿脑电图检查结果的alpha峰频确定治疗频率,模式均为高频重复刺激,根据患儿运动诱发电位强度的100%制定治疗强度,1次/d,20 min/次,连续10 d为1疗程,间隔10 d后继续下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在康复治疗前及治疗6个疗程后由两位经过专业培训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师独立评价评估两组患儿的疗效、运动能力(GMFM量表)评分及发育商(DQ)。

疗效评估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量表)以及儿童孤独症症状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分:ABC量表包括57个条目,分值0~158分,总分越高,症状越严重。CARS量表共15项,分值0~60分,总分越高,症状越严重。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量表评定运动能力:共88项,每项采用0~3分评分法,总分越高,粗大运动能力越强。发育商(DQ)评分: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进行测评,0~6岁儿童发育诊断法计算其发育商(DQ),满分100分,评分越高,发育商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CARS评分及ABC评分、GMFM-88量表及DQ评分比较(见表2)

2.2 两组患儿ABC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见表3)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ARS、ABC、GMFM-88、DQ评分比较 分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治疗后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BC各维度评分比较 分

2.3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ASD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和行为干预作为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存在一定争议[3]。本研究显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高频rTMS治疗后,两组ASD患儿症状均有明显改善,GMFM-88评分及DQ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对照组语言、交往能力评分下降更明显,而观察组躯体运动评分下降更明显,表明刺激Broca区对语言和交往能力改善优于背外侧前额叶区,而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区对躯体运动改善优于Broca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也说明了这一点。两组患儿症状均有改善可能是因为一方面rTMS可显著增加脑损伤局部氧含量,改善脑组织灌注,对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高频rTMS可通过产生神经电活动,诱发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善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水平,提高脑组织局部代谢,从而改善患儿脑功能状态[3]。刺激F3区对躯体运动改善效果优于Broca区,可能是因为F3区和初级运动皮层位置近,磁刺激远隔部位也同时产生作用,故刺激F3区对躯体运动改善更为明显[4]。研究表明额叶功能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及认知功能,同时rTMS不仅作用于局部,还能经神经突触传递,使远隔部位同时产生作用,进一步引起神经环路的兴奋性改变,增加神经间的连接而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4]。而刺激Broca区对语言、交往改善效果优于F3区,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对象均为右利手,左侧Broca区为语言的优势半球,且Broca区为镜像神经元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镜像神经元在动作模仿、认知、语言和共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频rTMS激活了镜像神经元,故刺激Broca区对语言、交往改善效果优于刺激F3区。研究表明经颅磁刺激对人体副作用较小,本研究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不同部位重复经颅高频刺激治疗对ASD患儿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提高其粗大运动能力及发育商,但刺激Broca区对语言和交往能力改善优于背外侧前额叶区,而刺激背外侧前额叶区对躯体运动改善优于Broca区,提示临床可根据患儿不同症状侧重点选择不同区域治疗。

猜你喜欢

经颅康复训练发育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经颅磁刺激问与答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