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辩相融”课堂中交流与互动能力的培养

2020-05-18马素玲徐妮娜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练习本相融作业本

马素玲 徐妮娜

“思辩相融”课堂,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思维与辩论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地学习。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会说、会表达,培养交流与互动能力,发生真正的思考,达到思想与灵魂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要想真正了解 “交流与互动”,特别是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对于教学而言并非一个全新的内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启示或教训,就是课堂上不作无准备的交流、无必要的交流,“互动”也不流于形式,即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却没有任何真正的收获。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围绕“深度教学”,特别是“促进反思、促进优化、促进合作”等目标,对“交流与互动”的含义作出进一步的领会,无论就课堂讨论或是小组讨论而言,教师都应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如通过适当提问将讨论与交流不断引向深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讨论的必要性。当然,相对于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强调学生间的积极交流与互动,这样的交流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思维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让学生理清思路后再交流

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当更加突出这样一点:想清楚了再讲。教学中,我们不仅给学生更多的表述机会,也明确提出“想清楚再讲”这样一个要求,即要求学生在表述前先对头脑中的想法作出梳理与检查,包括认真地去思考如何才能讲清楚,讲得有条理,讲得令人信服。在教学中应当十分重视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充足的空间与时间,包括努力培养他们长时间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例如,教学中要求学生解决的问题显然不要太多太小,而努力做到“少而精”,更要有足够的思维含金量。不然的话,学生就会忙于应付,而不可能真正静下心来长时间地思考,甚至根本找不到深入思考的切入点。

三、提倡方法多样化的交流

我們在教学中更加突出“交流”功能:针对其他人的看法或做法进行思考,然后比较与分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只有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地思考,才有可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适当评论和批评,也才有可能对自身原有的想法作出适当的改进。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大力提倡观点与方法等的多元化,对于同学们的不同观点与方法进行理解与认同,鼓励学生对于不同意见的争论。还可以对问题进行反思,对多种方法进行优化。例如,在三年级的学习乘加的解决问题时,有一个问题:李华买了5本同样的练习本和作业本,每个练习本2元,每个作业本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是先算买练习本花了多少钱,再算买作业本花了多少钱,最后算一共花了多少钱。也有的学生提出来先算买一本练习本和一本作业本一共花了多少钱,再乘5,就能得到答案。在这个时候我鼓励学生进行争论,从争论与交流中得出方法的最优化。

当然,在让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既坚持必要的规范,又不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久而久之,学生的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适时增加交流的机会

“课堂对话”不应成为“打乒乓式”的师生对话。我们应将课堂的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多飞一会儿”,先呈现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想法,再通过“你都懂吗”“你能分分类吗”此类提问,引导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实现对话和互动。

当然,教学中我们还给不会的人、有问题的人足够的发言机会,努力做到“学生什么不会就讲什么,谁不会就给谁讲……”这样,为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己对话提供平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解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不重复别人的错误。”

“思辩相融”课堂,基于学生的发展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主动交流、主动辩论、自主学习、从而创建出思维的课堂、安静的课堂、合作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我们知道,在实践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同仁们也有许多的成果和做法,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们风雨同舟,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练习本相融作业本
心相融
作业本
失踪的练习本
搞笑作业本
我能让水油相融哦
整体着眼,类比入手
找到突破口
作业本变成羊肉串
打补丁的作业本
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