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0-05-18韦应机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的创设与课堂教学有效性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创设的教学过程具备趣味性、直观性、启发性、全面性等几个特点,那学生就能真正的钻进问题中去,就乐于开动脑筋努力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也能得到提升。据此,本文以教学设计为主体分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能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有效性;优化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随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逐渐渗透进小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也获得了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那就是秉持“人本教学”理念,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继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这种教学方法现在已经在小学教育普及开来,而且应用效果非常不错。
一、 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是基础
(一)基本策略
知识有难有易,有深有浅,只有教师秉持“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的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创设学习易懂易接受的教学情境,配合任务驱动法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为提升教学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例分析
例如:《七巧板》教学中,为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认知兴趣入手,以可爱的小动物作为探究七巧板特点的主要工具。所以,教师可以创设“动物园”场景——小刚和父母去动物园游玩,他看到了小狮子、小熊猫、小袋鼠在愉快的嬉闹,小刚非常开心。为了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送上心爱的礼物,小明特意用七巧板拼出了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小狮子、小熊猫、小袋鼠等等,准备给爸爸妈妈一个节日的惊喜。如果你是小明的好朋友,你会帮助他拼出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吗?你会怎么操作呢?借助情景延伸实践问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探究欲望也越来越强。
二、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核心
(一)基本策略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其学习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关键能力。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自己的引导启发作用,从而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思考切入点、思考的方向以及思考的过程都不相同,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考习惯,培养其发散思维,力求从不从角度解答数学问题,从而提升其综合学习能力。
(二)实例分析
例如在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就可以以最基本的0、1、2三个数引导学生通过验算过程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提出问题:“根据0、1、2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同学们能不能找出这三个数的组合数中最大和最小的数?”引导学生分情况讨论,如果学生写出了“012,021”等数字时,教师可以说:“0在数字最高位的时候是可以忽略的,所以012、021实际上代表12、21”,当学生解答完毕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单位数的比较方法,继而推及多位数的比较方法,如此,学生就能通过逻辑推理总结出通用性的比较方法。
三、 培养学生的“问学态度”是保障
(一)基本策略
学生和教师的课堂地位是平等,学生有权对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提问,也可以对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这种“问学”态度可以大幅度提升师生互动效率,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实例分析
例如:教师在讲《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可设计一个包含有括号和加减法的较为复杂的式子6+3-12+14+8-14+5+8-9=?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教师给出一个错误结果,此时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计算结果产生怀疑,会继续验算,如果此时还没有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教师则重新演算出正确的答案,然后讓学生再讨论,最后教师由这一道题为引,让学生明白正确的问题思考意识对其以后的学习非常重要,由此培养学生的“问学态度”。
四、 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一)基本策略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方式锻炼实操能力,这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迁移应用是一个递进式的策略,第一步,从意识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步,从实践操作上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第三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生活运用。三个步骤共为一体,缺一不可,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二)实例分析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在知识内容上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学生对很多的复杂图形难以想象和观察,甚至是完全不知道如何拆分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生活常见的萝卜、地瓜对多边形做出模具,进行切割,让学生亲身面对实物进行观察,甚至是用道具进行切割,这样学生既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复杂图形的分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到一定的操作能力,从而将问题简单化。再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学生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融入实际生活,教师让学生拓展的计算一下窗帘的布料使用面积,桌布的面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窗帘、桌布要稍微大一点)。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不仅能继续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奇妙应用,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五、 结束语
基于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分析,提升方法共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第二步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步是大胆质疑权威以培养学生的“问学态度”,第四步是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这些都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策略,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小娟.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读书文摘,2017(22):333-334.
[2]余根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12-213.
[3]周丽红.体验感悟: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2017(333):20-22.
[4]余根建.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1-22.
作者简介:
韦应机,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板棍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