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平台联动视角下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20-05-18梁正瀚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摘 要:通过对河南省典型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文本分析,梳理出现行的主要创业教育模式,并对其中政府、企业、高校的功能、职责和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得出河南省创业教育模式的十大特点和六点不足。最终提出构建基于政产学协同的課堂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创业实践平台、精英培育平台在内的协同平台,同时提出创业教育模式应以先进创新创业理念为引领、创业课程体系应以有效创业技能传递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应以专兼结合以专为主、创业环境应鼓励成功包容失败、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以实效性为标准,以此作为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产教融合;多平台联动;创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177-03

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得以快速发展,涌现出众多的创业企业以及“众创空间”“创新工场”“创客联盟”“大学科技园”等创业孵化器。为了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在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国家也通过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校“双创”基地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探索和总结。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河南省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不仅是学术理论发展的要求,更是有效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诉求。

一、河南省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一)样本选取

对河南省12所不同类型高校进行文本分析,以此来了解目前河南省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并进行总结和分析。此次调查的河南省内高校层次涵盖了河南省内高校的主要类型,并且均曾获得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类型的主要荣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河南省创业教育开展较好的一批高校,有助于了解各学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和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

(二)文本分析①

郑州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专创结合,开设专门实验班,通过个性化培养实现从低到高年级逐级提高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通过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学分,线上—线下—特色课程相结合;在创业实践基地上,依托现有的科研平台构建“双创”教育示范基地来提供综合服务;师资建设上,通过创业顾问—创业导师—专任教师来共同打造创业教师队伍。

河南大学则是将“双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纳入必修,引进线上课程平台,通过培训进修提升师资队伍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搭建实践服务平台,并与企业联合组建校外导师队伍。通过专创融合建立人才交叉培养体制,充分融合科技创新,提升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成功率,结合校园文化,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创业比赛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河南科技大学将“双创”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校内各部门协同,开设通识课程,形成线上线下课程学分置换,注重课外实践,允许创业休学,通过培训和聘请校外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优化创业师资队伍,并建立三级体系的创业实践基地。

河南农业大学构建以思政、创新、专业、网络课为一体的课程矩阵,以比赛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激发学生创业思维,将课程纳入必修体系,通过不同院系专业的实践班进行专创融合教育,依托不同功效的科技、孵化、实践平台进行创业实践教育,并在资金、政策、资源、服务上优化服务。

中原工学院通过学分互换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建立以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为一体的递进式创业实践平台,并通过创业宣传、创业环境优化、创业服务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提高服务水平。

许昌学院则是完善了以面对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专项培训、对已有创业项目进行定向指导的层级式教育体系,并在校内建立了协同各部门的创业协作实践平台,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在就业服务各领域建立就业服务平台,从硬件和软件上满足学生创业需求。

黄淮学院以实体化创业平台为载体,构建了满足学生创意、实践、科技、服务的平台,并联合校外企业、立足校内创业项目,实现三者之间的互动协调,实现了紧密的联动对接。

南阳理工学院则是通过搭载高水平创业师资队伍、依托学科竞赛、整合校、政企、校友资源共建创业实践基地,通过科技研发团队带动、专业集群建设、服务地方服务等方式带动“双创”教育。

周口师范学院是实施分类培养,与企业联合特色班、专创融合、赛创融合等方式改革课堂教学,并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实践实训、项目孵化平台,加强专业化“双创”师资建设、精准化创业指导服务保障“双创”教育。

黄河科技学院通过创业思维教育、创业文化培养、专创结合、“双创”能力强化和项目孵化来推动创业教育,并通过“双创”课程改革、实践平台、大赛练兵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专创结合着力打造精品创业课程,精准化培养“双创”人才,强化考核过程、建设精英化“双创”师资队伍、以创业实践平台、项目引领、政产学协同创新为核心打造“双创”教育体系。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专创融合为基础,以培养方案为抓手,以师资、教学管理、课程改革为核心实施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以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为硬环境改造重点,以指导服务为软环境改造重点,着力提升学生“双创”能力。

(三)现有模式特点

经过对以上12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了解,可以看出,河南省内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基本状况,都能够基于学校实情,结合学校特色发展出适宜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其相关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均认识到创新创业理念的重要性,认识到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力军的角色定位,将创新创业纳入其中长期规划。能够有效发挥顶层设计的重要作用,为一段时期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指明方向。

2.在机构设置上,均有承担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实践、服务的专职机构,或为创新创业学院、或为创业指导中心、或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虽名称不尽相同,但能够担负起学校中长期创业工作计划实施的职责,并且能够协调校内资源有机融合服務于创业工作。

3.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革新,基本能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制体系或必修课体系,将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实现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共享,部分学校实现了创新教育学分专门化或者与其他课程学分互换的机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其创新意识觉醒和创业能力提升。

4.专创融合教育已成共识,各学校均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有的学校能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中,在课程体系的各个方面体现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5.能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创业知识诉求将课程合理分配,能够针对一般学生、有创业意愿学生、已创业学生循序渐进地提供不同的创业教育知识,实现层级化的创业教育。

6.创业硬件环境建设紧跟时代步伐,众创空间、孵化园、大学科技园、科技研发平台等硬件的提供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7.创业环境软环境的建设基本满足学生需求,能够提供政策信息发布、创业文化建设、法律、财务、税收、资金、技术、营商等方面的服务。

8.能够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在校内形成各部门齐心协力地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实践平台,校外能够整合政府、企业、校友整合各方面资源为生所用。善于搭建平台,并利用平台。

9.以项目、大赛为突破口,实现创业教育的精英化培养和实战化演练,并以此为基础孵化更多的市场创业主体。

10.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校均是专兼结合、基本形成了专家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通过各种培训提升其创业教学能力;能够做到校内外资源互通使用,能够利用政府、企业、校友资源,将其融入师资队伍中,提升政策指导、创业实践、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四)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河南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短短十数年的时间内发展到如此阶段,但也有不足之处。

1.创业教育模式特色不够鲜明。各学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同质性较强,均是在相同地方发力,未能充分体现其特色。

2.创业教育目标分层差异性不足。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需求进行设定,但是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创业教育目标的差异性,当前的创业教育目标未能充分体现。

3.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未能跟上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模式的检验,是对教育目标是否实现的检验,是对创业教育实效的检验。现有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单一,并且指标体系更多的是以政府角度进行编制,缺乏过程性和目标性的有效统一。

4.创业教育平台联动性不强。各学校虽能搭建功能各异的创业平台,但教育—实践—服务—指导—孵化各平台未能有机融合,平台间的联动效果未能有效体现,如何协调之间的关系,发挥其最大效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5.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尚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割裂。虽然各高校已采用培训、引进、外聘、联合指导等方式进行了创业教育师资的重构,但仍不能满足学生对创业知识的诉求。

6.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够成熟。创业教育是一个集政府-企业-高校在内的有机整体,如何解决创业生态与外部环境的摩擦、生态内各子系统之间的桎梏,以及对创业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估、效能提升、绩效评估,以更有效地完善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双创目标的实现。

二、政产学协同下多平台联动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通过总结出河南省创业教育模式的十大特点和六点不足,结合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以创业教育平台为基础、以平台联动为纽带、以创业教育目标差异化为引导的创业课程体系、以创业服务生态完善为保障、以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为激励,构建政产学协同下多平台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完善创业教育平台,夯实创业教育基础

创业教育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平台,能串联起有限的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1+1>2”的作用。在对河南省典型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梳理分析中,我们还发现了创业教育平台的多样性和功能性。综合上述信息,提出完善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议:构建基于政产学协同的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创业实践平台、精英培育平台在内的协同平台。

1.完善创业课堂教学平台。首先,完善满足不同创业知识诉求学生的线下“创业基础课程—创业技能课程—创业辅导课程”,构建三站式的递进型课程教学内容;其次,引进第三方网络课程,再次,建立特色型校内自建网络课程。将线上线下课程均纳入学分制体系,并实现学分互换。将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创业思维锻炼、创业意识培养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专创融合的课堂教育平台。

2.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模拟创业、课堂创业比赛、项目驱动式创业课程等方法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借助各学院各专业的科研研发平台、专业实验室,结合创业园区的观摩等活动,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搭建起一个校内资源共享互通的实践教学平台。

3.完善创业实践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科技研发平台、孵化器、产业孵化园等资源,联合政府主办的各类创业园区和创业企业,通过技术合作、人力资源交流等方式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的创业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一个便利、高效、实用的创业实践平台。

4.完善精英培育平台。对创业实效较好的创业团队、有技术驱动的创业团队、在高层次创业比赛中获奖的团队,可作为精英团队进行重点的针对性培养,联合校内创业指导专家、政府相关部门人员、校外企业家对其进行一对一或是多对一的指导,并可充分利用第三方创业服务公司的培训资源,为精英团队或是种子选手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培训。

(二)建立以平台联动为核心的运作机制

四个不同类型的创业平台之间的联动、有效流通渠道和运行机制是“政产学协同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关键所在。在逻辑上,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创业实践—精英培训是渐进式的过程。四个平台应以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实绩为标准,形成一个具有较强交互性的联动机制。

具体来讲,课堂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可以互相贯通,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互相印证所学;创业实践平台作为有强烈创业意愿学生的真实实践场所,通过对不同实践场所的层级、功能进行类型划分,以满足不同创业类型和创业规模的创业团队,并通过定期考核来进行优胜劣汰;对于创业实践中的精英团队,则可以进行进阶版的高段位定制化培育。对于团队中的具体成员,也可根据其自身意愿、角色定位、能力水准在不同的平台中进行能力提升,在师资上,也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教师、专业教师、创业导师的联动。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化的、可上可下、互相联通的运作机制。

(三)建设以学生差异化发展为目标导向的创业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目标既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创业课程体系的主要任务所在,更是创业教育评价的判断标准。但是现行的教育模式中创业教育目标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未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如何对创业教育目标进行差异化设定至关重要。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创业知识诉求,对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大众化的,对创业流程、团队协作、财务管理、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等技能性的知识是普适化的,但是对有更高要求的学生而言,则需要设定更高的创业教育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诉求,分层次地设立差异化的创业教育目标,在创业课程体系中,也应分层次进行。例如在创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进阶版公选课、一对一辅导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或是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置,让不同需求的学生自由选择。

(四)建立以创业服务生态为核心的保障机制

建立创业服务生态体系,将以往分散在各部门的政策指导、法律服务、工商注册、资金服务、技术支持、财务服务等资源整合起来,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或者以创业服务站的形式重新呈现,从而解决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创业服务生态体系中也要注意校内校外资源的整合利用,可以与政府创业服务机构或是创业园区创业服务机构联手,成立联盟性质的服务机构,以期建立一个流动化或定期制的长效的常态化的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业服务水平。

(五)建立以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目前创业教育模式最为缺失的一项,可以说,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未能跟上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模式的检验,是对教育目标是否实现的检验,是对创业教育实效的检验。现有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单一,并且指标体系更多的是以政府角度进行编制,缺乏过程性和目标性的有效统一。

在评价主体上应增加学校、企业、政府、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话语权,在设计原则上应以创业教育目标达成度为重要标准,在指标设计上应增加例如学生的满意度等内容。因此,应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达成度,涵盖从顶层设计、管理机构与人员配备、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及管理、实践训练、创业成果、师资队伍、学生满意度、创业文化、资金与服务方面,既注重目标性的评价,又注重过程性的评价,从而实现过程性和目标性的有效统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张雅婷,姚小玲.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与路径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9,(4):107-111.

[2]  邓建平.创业教育模式建构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9,(11):36-38.

[3]  黄旭艳.多维协同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8,(6):52-55.

[4]  陈馥强.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与支撑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9):74-76.

[5]  张蕾,王凤芹.“政、校、生、企”多维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8):82-86.

收稿日期:2019-10-28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高校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研究”(2018BJY028);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互聯网+背景下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研究”(19B880020);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基于政产学合作视角的多平台联动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YB2018032);许昌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政产学协同下多平台联动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XCU2017-YB-060);许昌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构建研究”

作者简介:梁正瀚(1982-),男,河南镇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研究。

①河南省教育厅网站、学校官方网站。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产教融合,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