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材中双重否定句的结构特点

2020-05-18王向阳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法教材语文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双重否定句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可分为周遍式、能愿式、委婉式、条件式四种。从语气来看,委婉式为语气减弱型,其他类型为语气加强型。从句型来看,条件式主要用于条件关系的复句或者紧缩复句中;其他类型的双重否定句主要用在单句或者复句的一个分句中,是对同一对象的连续两次否定。弄清双重否定句的结构特点对中学语文教学大有裨益。

关键词:语文;教材;双重否定;语法

双重否定句通常指一句话含有两个否定副词的句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双重否定句数量众多,形式多样。语文教师解释这一句式的基本原则都是“双重否定表肯定”,表面看似合情合理,实际对于“人体不能忍受三天不喝水”这类句子是解释不通的。因此,厘清双重否定句的层次结构、语义指向、逻辑关系等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拟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语料,在穷尽性搜集双重否定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句法、语义、语用、语气等要素,并根据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把双重否定句分为周遍式、能愿式、委婉式、条件式四种类型。

一、周遍式

周遍式双重否定句中谓语的陈述对象含有“周遍”意义,所指没有例外,相对肯定形式,语气更加肯定,属于语气加强型。根据否定词的组合类型,可分为下面四种情况。

(一)“无不”与“无…不…”

“无”常常同否定副词“不”配合使用,构成双重否定式。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无不”出现13例,“无……不……”出现10例,如:

1.……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2.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3.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

4.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

例1中的“无不”表示完全肯定,意思为“没有一个不”,是对前面的陈述对象“月的阴晴圆缺”进行统括性范围限制,强调无一例外,比单纯肯定语气更加强烈。例2是一个联合关系的复句,前后每一个分句均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无时”与“无刻”并列使用,构成一个否定意义的类固定短语,与后面的“不”构成双重否定,强调“所有的时间”都会发生谓语部分所陈述的事情。例3的否定格式为“无所+不+动词”,“无所”是“不”所否定动词的前置宾语,“无所不知”肯定表达为“什么都知道”;例4为连动结构“无+名+不+动”,名词被否定后,所代表的事物具有周遍性,“无处不在”相当于“处处都在”。“无……不……”格式在语境中带有夸张的意味,从而加强了肯定的效果。

(二)“非……不可”

否定结构“非……不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共出现10例,如:

5.……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

6.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7.……现在我想我非把它要来不可了。

例5的否定格式为“非+动宾+不可”,例6的否定格式为“非+主谓+不可”,例7的否定格式为“非+‘把字结构+不可”,这三种格式都比较常见,表示“必须”或“一定”的肯定语气。“非……不可”格式是由条件式“非X不Y”(非等他写完了作业,我不睡觉)格式演变而来。由于“可”经常充当“Y”,它们与“不”逐渐凝固,虚化成了一个否定性语气词“不可”。

(三)“莫不”与“没(有)……不……”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莫不”出现2处,“没(有)……不……”出现21处,如:

8.古今中外,成大事者莫不胸襟开阔,气度恢宏……

9.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

10.……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

例8中的“莫不”带有文言色彩,意思“没有一个不”,与“没(有)……不……”格式语义相同,表示陈述的对象无一例外,带有周遍性,对应的肯定形式为“所有的人或事物都……”。例9中“没有”的否定对象是量词短语“一个(人)”,“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意思为“都会凫水”。例10中“没”的否定对象是代词“什么”,这里虚指上文提及的各种情况,“没什么不合适”意思为“什么都合适”。

二、能愿式

能愿式双重否定句表示能够、应该、必须或可以做某事,相当于各种能愿短语,语气比相应的肯定句更加恳切,属于语气加强型。能愿式的常见格式表现为“不……不”中插入单音节能愿动词,初中语文教材中共发现“不得不”(22例)、“不能不”(14例)、“不可不”(1例)三种类型,如:

11.……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

12.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13.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刘月华指出:“在汉语的句子里,两次否定的意义不完全等同于肯定或取消否定。一般说来,双重否定带有某种感情色彩。”这种“感情色彩”在这种否定句中表现非常明显。上述例子中,例11、例12中的“不得不”、“不能不”含有被迫、不得已的意味,例13中的“不可不”表示劝说,其语气均比单纯的肯定强烈一些。

三、委婉式

委婉式双重否定句一般表达劝勉、建议、猜测等语义,语气比相应的肯定句委婉,属于语气减弱型。委婉式的常见格式以下几种。

(一)“无非”“不无”与“不(是)没(有)”

这一类型的委婉式属于否定词的配对连续使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无非”使用6次、“不无”使用3次,“不(是)没(有)”使用4次,如:

14.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5.可是我这样做,目的无非是向你们提一点忠告。

16.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17.文中孟子关于“义”的论说,对今人仍不无启迪。

18.我看不见所写的东西,写起来是很困难,但也不是没法做到。

“无非”意思为“不外乎、只不过”,例14表猜测,例15表建议,例16是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并含有轻蔑、不值得珍视的意味。“不无”意思为“不是没有、多少有些”,例17“不无启迪”表达了一定程度上的猜测或不确定的语气。例18“也不是没法做到”肯定形式为“可以做到”,运用双重否定的表达强调了客观原因,语气也更加缓和、委婉。

(二)“不是……不……”

双重否定结构“不是……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共使用6次,如:

19.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20.何大学问也不是不疼爱孙子。

21.但我或许还不是很不幸……

例19是用双重否定来反驳对方的想法,并且在反驳后提出自己的修正建议。例20中的双重否定委婉地表达了“反常情况的出现”,并且后文要对其做出解释。例21中“不是很不幸”,语气减弱,下文也要对其“不幸”做出解释。

四、条件式

条件式的双重否定句,两个否定词所否定的内容之间存在条件关系,可以变换为“只有……才……”的格式。该结构多用于条件关系的复句或者紧缩复句中,大都属于语气加强型,可分为四种结构形式。

(一)“不……不……”

“不……不……”格式使用较多,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谚语,如“不打不成材”“不到黄河不死心”等都属于这样类型,下面再列举几个结构上有特点的例句。

22.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23.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24.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

例22为紧缩复句;例23为联合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中均使用了“不……不……”結构;例24中“不……不……”分别用在复句的两个分句中。这几个双重否定句均可变换为“只有……才……”格式,如例24可以变为“只有三顾茅庐,他才出山”。

(二)“没(有)……不……”“不……没(有)……”“非……不……”

这几种结构也比较常见,如:

25.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26.……没有这样东西,我就不可能做面包。

27.非过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的去跑。

例25、例26用“没有……不……”、“不……没有……”构成紧缩复句,例27的否定词分别放在复句的前后两个分句中。这几个句子均可变换为“只有……才……”格式,如例25可变为“但这种壮美的趣味,只有雄健的精神才能够感觉到”。

五、结语

汉语否定结构的研究几十年来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效,不过“关于双重否定的很多理论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有很多方面没有达成共识”。本文主要参照芜崧(2003)的分类标准,并结合初中语文教材的实际,把双重否定句分为周遍式、能愿式、委婉式、条件式四种类型。从语气来看,委婉式为语气减弱型,其他类型为语气加强型。从句型来看,条件式主要用于条件关系的复句或者紧缩复句中,其他句型主要用在单句或者复句的一个分句中。从否定对象来看,条件式两次否定的并非同一对象,但一定可以构成条件关系,其他格式是对同一陈述对象的连续两次否定。

最后再来分析文章开头提到的例句“人体不能忍受三天不喝水”。该句中“不能”否定的是心理活动动词“忍受”,后面的“三天不喝水”作“忍受”的宾语,“不”否定是“喝水”,两次否定的并非同一个对象。与上文谈到的双重否定“人体不能不喝水”来对比,其结构的差异就非常明显了。因此,该句并非双重否定句。

总之,汉语双重否定结构比较复杂,带有两个否定副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双重否定句,把双重否定句仅仅处理为“语气加强或减弱”未免过于简单。

参考文献:

[1]张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刘月华,潘文娱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台湾版)[M].台北:师大书苑,1996.

[3]张焕香.汉英双重否定对比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2.

[4]芜崧.重新认识“双重否定”[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作者简介:王向阳(1978—),男,河南省新乡学院文学院讲师,主研方向为现代汉语词汇、语法。

猜你喜欢

语法教材语文
教材精读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