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园蓟马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2020-05-18农红艳黎书辉黎健龙赵文霞3刘嘉裕

广东茶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虫口蓟马若虫

农红艳 黎书辉 黎健龙 赵文霞3* 刘嘉裕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 广东 英德 513042 清远市老茶人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 清远 511800 英德市华农茗门有限公司 广东 英德 513042)

引言

笔者在广东茶区进行茶黄蓟马为害调查时,发现部分受害茶园兼有茶棍蓟马危害。据调查,目前危害茶园的蓟马主要有茶黄蓟马与茶棍蓟马。茶树病害虫防治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传统的化学农药因对人毒性大、残留高、易产生抗药性、不易降解而逐渐淘汰。随着国家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1],在虫害爆发期,毒性小、残留低、对环境友好、易降解,持续时间长的生物农药正在逐渐取代化学农药。黄板、诱虫灯、性诱灭杀等理化防治方法因其零污染、零残留等优点受很多茶企及茶农喜爱。合理应用天敌防治既能减少后期资金投入,又保护茶园生态多样性,减少农药残留,使其成为一些主题为绿色有机的高档茶园的最佳选择。本文拟通过对比茶棍蓟马与茶黄蓟马的生物学特征,论述各种防控措施,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茶园蓟马的绿色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1 生物学特征

1.1 形态特征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属缨翅目、蓟马科,又名茶蓟马、棘皮茶蓟马,是一种已在我国广东、海南、贵州、广西、浙江等省茶园广泛分布[2]的吸汁类茶叶害虫。茶棍蓟马可为害茶树、花生、葡萄、山茶、柑橘、月季等植物[3]。卵,半透明乳白色,肾形,约 0.1mm;初孵若虫白色透明,体长约0.25-0.35mm,复眼红色;二龄若虫乳白色,体长约 0.4-0.5 mm,复眼红黑;三龄若虫浅黄色,体长约0.5-0.6 mm;四 龄若虫 (预蛹 )体橙黄色,体长约 0.6-0.8mm;蛹黄褐色,体长约 0.7-0.85mm。成虫黑色,长0.8-1.1mm,雌成虫腹部背面有一块亮斑,体长约 0.8-1.4mm宽约0.24-0.35mm,雄虫略小,长翅型[4]。

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tis Hood)属缨翅目、蓟马科,又名脊丝蓟马、茶叶蓟马、茶黄硬蓟马,在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以一、二龄幼虫与成虫锉吸幼嫩枝干与叶片。茶黄蓟马可为害茶树、芒果、荷花、银杏、台湾相思、荔枝、苹果、山茶、葡萄、草莓、辣木、守宫木等多种植物。卵,半透明乳白色到淡黄色,肾形,约0.2mm;一龄若虫白色半透明,长约0.3-0.5mm,复眼红,胸比腹宽;二龄若虫淡黄色,长约0.5-0.8mm,复眼黑色;三四龄若虫体黄色;成虫体黄色,长0.7-0.9mm,单眼红色。

茶棍蓟马成虫(农红艳拍摄)

茶黄蓟马成虫(农红艳拍摄)

1.2 行为特征

茶棍蓟马成虫与若虫都具有趋嫩性,且活动能力低,成虫能短距飞翔。白天会在叶背处躲避雨水或阳光直射。雌虫产卵期为2-3天,产卵器较发达,卵多散产于嫩叶叶肉内,每只产大约30粒卵。幼虫具有群集性,常在嫩叶背聚集栖息,少则4-5头,多则数十头。三龄若虫不取食,沿枝干向下爬到树干下部苔藓、地衣或树干周围枯草、茶丛内形成虫苞化蛹。

茶黄蓟马成虫与若虫同具有趋嫩性,成虫活动能力强,受惊快速逃离或飞走,主要集中在芽下1、2叶,也有报告显示芽下2-4叶居多[5],多在叶背。一般为两性繁殖,也可孤雌生殖。每只雌蓟马可产5-98粒卵,多产于幼嫩茎或叶背。幼虫常集群分布,被害嫩叶叶背常有5-10头。三龄若虫不取食,沿枝干向下爬到树干裂缝或者地表茶丛枯叶中化蛹,成虫飞回蓬面。

1.3 发生规律

茶棍蓟马在广东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5月虫口增长,7、8月因台风降雨及高温影响,到9月下旬恢复增长,10月为发生高峰,12月下旬下降。

茶黄蓟马在广东一年可完成10-11代,世代重叠严重,发生时间与茶棍蓟马基本一致。

不同茶树品种茶棍蓟马和茶黄蓟马数量有较明显差异。笔者经过2018-2019年两年调查,在英德茶园发现水仙茶树品种上的茶棍蓟马成虫达到每叶12只以上,而周边英红九号茶树品种上的茶棍蓟马百叶数则为1-3只;鸿雁十二号和水仙茶树品种上的茶黄蓟马发生数量比黄金桂和金萱品种的多。

1.4 危害状况

茶棍蓟马以一龄、二龄若虫和成虫均通过锉吸茶树嫩叶的汁液来危害茶树。虫口密度低时,新梢叶片轻度受害,叶片微卷,色暗淡,背面主脉两侧有2条至多条纵向内凹的红褐色基本对称条纹;后期虫口密度高,受害叶片褐变、叶片背面布满褐色小点、芽叶变小;严重时,整片茶园新梢芽萎缩、僵化,部分叶片焦枯、脱落。茶棍蓟马危害具有爆发性,严重时能使茶园夏秋无茶可采[2]。

茶黄蓟马也以一龄、二龄若虫和成虫均通过锉吸茶树嫩叶的汁液来危害茶树,被害叶背有沿主叶脉向上的红棕色疤痕状条形斑,严重时整个叶片有多条斑痕,正面凹起,没有光泽。

蓟马在同种茶树上的不同部位和不同茶树品种上的危害状均有差异。

2 绿色防控措施

2.1 农业防控

生态系统能决定其自身的生物群落。通过科学搭配合理修剪、中耕除草、合理施肥、茶园间作套种等传统农艺方式,来实现现代化生态茶园建设。

2.1.1 及时采摘或修剪

由于蓟马具趋嫩性,喜在嫩叶叶面活动和取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合理采摘和强采,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虫口密度,常规采摘可使茶棍蓟马虫口密度减退率达到53.5%,强采能使虫口密度减退率达到96.5%[6]。对危害较重、新梢芽叶萎缩、僵化的茶园,可采取修剪的方法,在春茶结束后,6 月下旬-7月上旬,用修剪机剪去茶树蓬面 3~5cm 的枝叶,修剪后把新梢嫩叶带出茶园销毁,减少害虫进一步危害。秋茶结束后,修剪清除多余枝叶与园内杂草,进一步减少虫口数,加强害虫综合防治[1]。

2.1.2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能增强树势、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是防虫的有效方式。研究表明[7]: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茶棍蓟马田间发生量存在一定的影响,其影响效果总趋势为沟施优于根灌, 沼液肥优于生态肥优于常规肥优于清水对照, 效果最为明显的是沟施沼液肥。

2.1.3铺草防控

在每年春采前,可在茶园行间上铺一定量的稻草,能改善水、肥、气、热等状况,增强树势,又为天敌提供良好环境。茶园铺草可减少病害发生和降低虫口密度,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达到病虫害生态控制的目的[8]。笔者在英德茶园对金萱与英红九号两个品种行间铺草,通过调查病虫害和天敌的发生情况,相比没有铺草的茶行,天敌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蓟马的虫口发生数减少。

2.2 色板诱杀

通过对蓟马趋色习性的研究,不同颜色、不同悬挂高度、朝向不同时,色板诱杀效果有显著差异;蓝板诱杀对象专一,不容易伤害天敌,悬挂高度为0~0.2m诱杀效果最佳,东西方向诱捕数量显著高于南北方向[9-12]。

2.3 生物防控

目前蓟马的生物防控主要以结合当地天敌为主。茶黄蓟马和茶棍蓟马的主要天敌有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锥腹肖蛸、龟纹瓢虫、斑管巢蛛、大赤螨、捕食螨、红点唇瓢虫、异色瓢虫等[13-14]。在广东英德茶区草间小黑蛛平均可达11.24头/m2[15],合理利用原生天敌能更好的建立生态茶园。

张瑞杰[16]指出,异色瓢虫对茶蚜低龄若虫、茶蓟马成虫和茶小绿叶蝉低龄若虫三种吸汁类害虫的防控潜力相比,对茶蓟马的综合防控潜力最大。高宇、边磊等[17]研究指出红点唇瓢虫对茶棍蓟马的捕食作用受捕食者、猎物密度的共同影响,当茶棍蓟马密度不变时,红点唇瓢虫平均取食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一定的生存空间和等比例猎物存在时,茶棍蓟马和红点唇瓢虫密度同时增加,红点唇瓢虫个体间表现出种内干扰。李慧玲、李鹏等[18]研究指出室内饲养东亚小花蝽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2.4 科学用药

在蓟马危害高峰期,需要科学使用药剂。水溶性药物和茶叶的充分接触,易在茶汤中浸出[2]。植物浸提液及植物源农药是一种低毒高效,防效长,残留低的新型农药[19]。喷施2.5%菜喜悬浮剂对茶棍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见效较快、持效期较长;苦参碱·印楝素对茶棍蓟马防治效果一般,但结合修剪,防治效果不错[20]。黄皮种子甲醇提取物对茶黄蓟马有较强的驱避活性和一定的触杀作用[21]。不同浓度“生物肥皂”对蓟马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22],使用直喷式静电喷雾器喷雾农药残留低于常规背负式喷雾器[23]。

3 展望

在数代植保人与茶农共同努力下,蓟马在我国部分茶园已经不会造成太大损失,但仍有一些茶园使用较为原始的化学药剂来预防甚至处理虫害。建议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杀等科学方法,以培养茶园物种多样性为目标,建立绿色生态茶园,生产高质量茶叶。绿色防控是我国茶园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也是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虫口蓟马若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辣椒蓟马防治技术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