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与甜味剂对保育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020-05-18作者邹仕庚王斌胡文锋陈峰
◆作者:邹仕庚 王斌,2 胡文锋 陈峰,2
◆单位:1.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技术中心),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实验室;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3.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断奶可降低仔猪的采食量,并对保育阶段以及后期生长育肥阶段的生长性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生产中多通过饲粮营养调控来缓解断奶仔猪的采食抑制现象,如添加甜味剂等诱食类添加剂(刘清梅等,2016;吕继蓉等,2011;张鑫等,2016)。研究表明,在仔猪饲粮中添加适量糖类或人工合成甜味剂均可显著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Zhang W.等,2019;Zhu L.等,2016),并提高肠道葡萄糖转运载体的表达(Shirazi-Beechey S.P.等,2011),以及提高肠道乳杆菌的丰度(Daly K.等,2014)。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甜味剂产品的使用效果,同时选用天然甜味剂蔗糖作为对照,研究蔗糖和/或市售甜味剂产品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添加的糖为市售食用白砂糖;甜味剂1 为国外知名公司产品,主要成分为糖精钠(≥70%)、增效剂和增强剂;甜味剂2 为国内某公司产品,主要成分为糖精钠和甜蜜素(≥40%)、谷氨酸和增香剂。
1.2 试验设计与分组
试验选取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保育仔猪300 头,随机分成5 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 个重复,每个重复10 头猪,公母各半。试验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蔗糖组、甜味剂1 组、甜味剂2 组、蔗糖+甜味剂1 组。试验期为23 天(44-66 日龄)。试验分组见表1。
1.3 饲粮配方与营养水平
试验饲粮按温氏集团肉猪营养标准配制,基础饲粮配方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所有试验饲粮均由温氏集团试验饲料厂生产。
1.4 饲养管理
表1 试验分组
本试验在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基地试验猪场进行。各组试验猪的饲养管理完全相同,均实行自由采食和饮水,按照猪场常规程序进行消毒、驱虫和免疫。
1.5 测定指标
1.5.1 生长性能指标
试验以重复为单位,分别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对各组仔猪进行空腹称重,并计算日增重;记录各组仔猪在试验期间的饲料消耗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
平均日增重(ADG)=(结束体重- 初始体重)/(试验天数×试验猪头数)
平均日采食量(ADFI)= 耗料量/(试验天数×试验猪头数)
料肉比(F/G)= 平均日采食量/ 平均日增重
1.5.2 腹泻率指标
试验期间每天观察仔猪粪便情况,记录腹泻头数,并计算各组的腹泻率(%)。
腹泻率(%)= 试验全期试验猪腹泻头次总和/ (试验猪头数×试验天数)×100
1.6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 软件的One-way ANOVA 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显著后以Duncan's 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示为“平均值± 标准偏差”,P<0.05 代表差异显著。
表2 饲粮配方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表3 保育仔猪饲粮中添加蔗糖与甜味剂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饲粮添加蔗糖与甜味剂对保育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如表3。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蔗糖明显提高了保育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增幅分别为2.67%和2.70%(P>0.05),但对料肉比无明显作用(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甜味剂1 和2 均对保育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无明显改善作用,其中甜味剂1 有降低平均日增重(1.78%)和提高料肉比(2.01%)的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蔗糖+甜味剂1 组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明显降低,降幅分别为6.70%和4.00%(P>0.05);与甜味剂1 组相比,蔗糖+甜味剂1 组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也明显降低,降幅分别为5.00%和4.00%(P>0.05);而且蔗糖+甜味剂1 组的这两个指标显著低于蔗糖组,分别比蔗糖组降低了6.49%和9.15%(P<0.05)。
3 讨论
在本试验中,仔猪的采食量在添加2%的蔗糖时最高,两种市售的甜味剂均未对仔猪的采食量有改善作用;而在同时使用蔗糖和甜味剂时,仔猪的采食量反而显著降低。这个试验结果有点出乎设计的初衷,试验的初始目的是想验证添加甜味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仔猪的采食量;使用蔗糖是想作为一个自然甜味的对照,而同时使用蔗糖与甜味剂是想取得二者的协同或增效作用。由饲养试验的结果提示,在仔猪饲料中使用甜味剂,在生产上并不一定能提高仔猪的采食量;而生产中使用甜味剂也有从提高产品稳定性或短期采食量的考虑,仔猪长期采食量调控可能不受甜味剂的影响。单纯使用蔗糖,确实可以提高采食量;如果配方的成本可以接受,使用2%的蔗糖采食量提高的效果明显。在保育仔猪日粮中,不能同时使用甜味剂和蔗糖,同时使用会对采食量有负面的影响。
动物对味觉的感受及采食量的调控涉及到复杂的生理生化机制。目前的研究表明,猪的甜味感受主要分布在口腔味蕾和胃肠道组织,通过甜味受体(sweet taste receptor)T1R2/T1R3来感受糖类和人工甜味剂(Nelson G.等,2001)。从本研究的饲养试验结果来看,甜味的感受可能有两个部分,即天然物质的甜味感受和合成物质的甜味感受,这两种感受机制如果同时触动,则可能产生另外的味觉感受而不一定为甜,否则不会引起采食量的降低。与本观点相一致的是,Zhang F.等(2014)指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在甜味细胞中的甜味信号转导机制可能不同:以蔗糖为代表的天然甜味剂利用的是环腺苷酸(cAMP)途径,而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则通过三磷酸肌醇/二酯酰甘油(IP3/DAG)途径。该团队也检测到,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引起了味觉上皮不同的生理电信号。而天然和人工甜味剂配伍作用于甜味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以及生理反应尚且未知,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李振远等(2017)认为,T1R2/T1R3 受体在口腔中可被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激活,然而在肠道组织该受体只能被天然甜味剂激活。与此类似,Han P.等(2018)的综述也提出,天然甜味剂如蔗糖可以通过激活T1R2/T1R3 调节肠道内采食相关激素的分泌,而多数的体内研究表明非营养性人工甜味剂并无类似的作用。因此,在使用调味或风味添加剂时,需要注意配方中含有的天然物质成分的风味或味道。由于猪的味觉感受肯定有别于人,或者猪在不同阶段时对味觉的感受程度会有变化,在使用人类食品调味剂时,应作进一步的试验验证,以了解确切的使用效果。
4 结论
在保育仔猪饲料中添加蔗糖的效果优于甜味剂;保育仔猪饲粮中蔗糖与甜味剂不能同时使用,否则会降低仔猪的采食量;本试验中甜味剂不能提高仔猪的采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