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与挑战

2020-05-18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储备耕地粮食

王 彬

(江西省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南昌 330030)

1 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牢牢掌控粮食安全主动权,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三大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居于首位。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核心是科学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关键是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找准宏观调控的定位,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是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一贯提法;确保产能是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的基础保证;适度进口是有效补充;科技支撑是提高农业产业效率和效益的关键。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稳定。中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6500亿kg以上的水平,粮食的有效供给逐步增加。然而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耕地质量不高、农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仍然困扰着中国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中国粮食储备已经大大超过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17%~18%的安全储备率水平。但是,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仍将存在。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储备的数量、质量,及其市场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来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作物上来看,中国的水稻、玉米、小麦是产大于需,大量的库存积压,但同时大豆、油菜籽又大量进口。一方面是产多了没地方放,积压占用大量的财政资金,另一方面依赖国外,大量进口。这一现状成为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之一。

耕地质量不高、农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中国农业劳动力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从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结构看,大部分是妇女和老人,平均务农的劳动力都在50岁左右,四分之一的人超过了60岁,农业的副业化成为普遍现象。种粮费事、没有效率,导致现在一些地区双季作物改成单季,季节性的抛荒等现象越来越突出。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的空心化、农民的老龄化等问题日趋严重。耕地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地开垦后备资源有限,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进度逐年加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受环境土质等多方面的影响,能开垦为耕地的荒地极为有限,开垦的耕地受土质环境的影响,很难达到被占耕地的同等质量。在一些边远地区耕地可能会出现大量荒芜,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

扶持粮食生产的机制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粮食安全。长期以来,国家不是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解决农业问题放在第一位。当粮食等农产品供不应求时,就采取一定的政策来提高农民种粮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短期内,农民收入增幅较高,粮食产量有所提高甚至大幅度提高;而当粮食等农产品供给情况好转时,政策就会有所改变,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种粮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也随之下滑甚至大幅度下降。

国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兴建了很多国家粮食储备库,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粮食储备的需求。有大量的国家储备粮食必须存放在地方粮食企业仓库,这些仓库因维修资金不足,仓库设施老化,上漏下潮,墙身裂缝、倾斜、门窗损坏严重。同时地方粮食质量监督检验设备老化,检测经费不足,无法对粮食品质进行检测,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另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地方财政粮食政策性亏损补贴包袱重等等,也影响了粮食安全。

2 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的形势持续向好,但也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

2.1 从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看

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均淡水资源少;化肥使用量多。

2.2 从粮食需求面临的多重压力看

人口增长的压力。国务院《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5亿左右。按照广义粮食消费量(人均年500kg)计算,2030 年需生产粮食7.25 亿t。按照2018 年粮食5625kg/hm2计算,2030 年需种植1.29 亿hm2粮食才能保证基本自给。

城镇化、工业化的压力。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8年版世界城镇化展望》: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总量将增加25 亿。其中中国城市人口将增加2.55 亿。也就是说,到2050 年,中国粮食需求将额外增加1020~1275万t。

2.3 从粮食供需结构看

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但分品种差异较大。小麦、稻谷市场供需保持宽松;玉米有缺口,目前库存比较充裕,短期能弥补缺口,但长期看缺口会增大;大豆基本通过进口解决。生产布局日益向北方核心区集中。

2.4 从消费需求升级看

粮食消费需求的变化:过去以植物蛋白为主导,现在以动物蛋白为主导;过去粮食直接消费量大,现在肉蛋奶消费比重加大;粮食直接消费比重减小。

2.5 粮食的浪费问题

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 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3 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解决粮食数量安全问题,关键是着眼于长远和全局,构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库、藏粮于企、藏粮于民、藏粮于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立体防线。

3.1 藏粮于地

土地要规范占用,集约使用,努力提升耕地质量。要加大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加大土壤的改良、培肥,降低农业面临的污染,改善耕地的质量环境,加大耕地的改造。粮食产能比粮食产量更重要。国家正在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经营,着力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当前重点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

3.2 藏粮于技

科技支撑的重要性,关键在于生物技术、装备技术、降耗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推进种业科技创新,配套绿色、节本、高效的生产技术;发展农业机械,推进农机农艺的结合,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推广绿色储粮,提升科技储粮技术,最大限度降低保管损耗、保持粮食储藏品质。

3.3 藏粮于库

通过近二十年中央储备粮垂直体系建设,目前各省已经建立了大量的粮食储备库。在储备方式上可以探讨更灵活的方式,以政策培育市场化主体,减轻中储粮的压力,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作用。建立健全地方粮食储备体系是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重要关键内容。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的体制机制问题。

3.4 藏粮于企

加工企业是粮食转化的重要渠道。粮食加工企业、特别是粮食深加工企业的弹性特征,可以发挥供需蓄水池功能。国家应制定支持粮食深加工的长期政策,支持加工业发展。粮食加工转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解决粮食供求、粮食仓储的矛盾,化解市场风险,有利于粮食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稳定与种粮农民的购销关系,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3.5 藏粮于民

在藏粮于民方面,要构建多级主体的粮食储备体系,重视农户的粮食储备,立足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保持和扩大农户的粮食储备规模,改善和提高农户的存粮质量。积极构建以政府主导,加工、贸易等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实现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协调发展。

3.6 藏粮于外

藏粮于外是适度进口战略的具体化。利用国际资源,就是节约国内的耕地和水资源。利用好国际资源,但不受制于人。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大,却存在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在我国强劲的消费需求下,玉米已连续两年出现产需缺口,大豆自给率不足20%。此外,在我国粮食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之下,对优质粮食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在国内优质粮食供给不足之下,通过进口来解决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猜你喜欢

储备耕地粮食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珍惜粮食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我的粮食梦
耕地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