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2020-05-18王晗
王 晗
焦作市五官医院,河南 焦作 454100
鼻咽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鼻塞、涕中带血、头痛、耳闷堵感、复视等症状,长期发展不仅影响患者视觉和听觉,严重者还会损害患者脑神经,发生肿瘤细胞转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早期的诊断对该疾病患者极为重要,鼻咽镜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是目前临床常用诊断方式。鉴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于焦作市第五医院就诊的46 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深入探讨CT 与MRI 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2月焦作市五官医院收治的46 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22 例;年龄36~64 岁,平均年龄(51.43±5.29)岁;病程7个月~9年,平均病程(4.10±1.07)年;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5例,中学10例,专科17例,本科及以上14例。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均为鼻咽癌者;②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者;③年龄18~65 岁。(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者;③语言及精神障碍者;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⑤远处转移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平卧位,通过CT 与MRI 对其鼻咽部及颅底部位进行检查。(1)CT检查方法: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Aquilion64排螺旋CT机进行诊断,以头顶至锁骨为主要扫描范围,扫描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适度增大扫描强度,扫描层距和层厚均设定为5 mm,控制扫描速度为3.5~5 mm/s。此外,选择90 ml 左右碘普罗胺注射液(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28)作为非离子型对比剂,采用高压注射器以3~5 ml/s的速度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控制扫描与注射时间在45 s 内。(2)MRI 检查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vanto1.5T核磁共振成像仪进行诊断,扫描序列:矢状位T1 加权像(T1WI)及横轴面T2 加权像(T2WI)平扫,扫描参数:重复时间(TR)=30 ms,回波时间(TE)=8 ms,以鞍上池至第二颈椎之间为扫描范围,对其冠状面、横断面及矢状面进行增强扫描,设定层距为1 mm,设定层厚为5 mm,选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70)作为对比剂,剂量为0.1 mmol/kg,设定翻转角度为90°。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在患者鼻咽及颅底部位诊断结果。CT 诊断判定标准:病灶区域骨质密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且鼻咽及颅底病灶区域存在小片状密度增高影或高密度斑块状影;MRI诊断判定标准:病灶区域骨质表现为较低信号或少量脂肪高信号,对病灶区域增强扫描可见骨纹损伤情况,鼻腔空隙增大,骨质出现硬化,并显示颅底骨髓被肿瘤细胞取代,出现信号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鼻咽部位诊断结果
MRI诊断对患者鼻咽各解剖部位受侵情况总检出率为82.61%,高于CT诊断的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鼻咽各解剖部位受侵情况检出率比较 例(%)
2.2 两种诊断方式颅底部位诊断结果
MRI诊断对患者颅底各解剖部位骨质破坏总检出率为71.74%,高于CT诊断的4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诊断方式颅底各解剖部位骨质破坏检出率比较 例(%)
3 讨论
鼻咽癌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耳鼻喉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位居第一,且近年来呈明显升高趋势。鼻咽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病变呈菜花、结节等性状,肿瘤细胞扩散可侵袭颅底骨髓[2]。该疾病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可能出现流鼻涕、鼻塞、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肿瘤细胞会破坏局部血液循环,并随着血液循环对其他脏器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使患者出现视力障碍甚至失明、颅神经损坏、咽喉堵塞、鼻咽血管破裂出血、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危害性极大[3]。鼻咽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其主要发病部位在鼻咽腔顶部及侧壁,病灶区域相对较深,且周边通常被骨质包围[4]。
因放射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且疗效较佳,故临床上对鼻咽癌患者多采用放射治疗,为保证放射治疗效果,在治疗前通常会采用影像学检查,以准确判断病灶区域位置、大小等情况,进而确定放射靶区。CT 及MRI诊断技术是临床上对于鼻咽癌患者常用的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CT 是用X 射线束连续扫描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通过数据处理,获得被检查部位的立体或断面图像,探测不同组织间密度的微小差别,准确发现被检测区域的细小病变[5]。但CT 诊断辐射剂量较大,故对部分患者存在一定局限性。MRI是一种核物理现象,通过对处于静磁场内的患者机体施加特定频率脉冲,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现象,将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呈现患者病灶区域结构[6]。MRI诊断所获得的图像非常清晰,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且该诊断方法无需使用具有辐射性的X射线,对人体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安全性较高,因此适用范围较广[7]。MRI诊断技术可对人体各个部位进行多平面及多角度成像,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可更客观、具体地反映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患者鼻咽部良性、恶性以及由其他部位侵入到鼻咽部黏膜间隙的病变均具有较好诊断效果,对鼻咽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8]。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对患者鼻咽各解剖部位受侵情况总检出率高于CT 诊断结果,MRI 诊断对患者颅底各解剖部位骨质破坏总检出率高于CT 诊断结果,表明MRI 诊断较CT诊断对鼻咽癌患者的病灶显示更为清晰、全面。
综上所述,在对鼻咽癌患者的诊断中,MRI 较CT 诊断分辨率更高,可进一步明确咽部及颅底各解剖部位受侵情况,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