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式护理改善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2020-05-18牛力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0期
关键词:永久性造口结肠

牛力洁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6)

0 引言

现如今,在治疗直肠癌时,保肛直肠癌根治术属于最为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1]。但是有部分患者在进行手术后会出现永久性结肠造口,还需要再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患有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其排便方式会因此而改变,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理,对患者的心理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自身的自理能力,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进行干预[2]。为了可以进一步的证明采用激励式护理对于改善出现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有效性,本文选取2015 年8 月至2017 年8 月本院所收治的90 例进行直肠癌手术产生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所收治的120 例出现低蛋白血症的进行直肠癌手术产生永久性结肠造口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120 例患者均已接受保肛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且伴有永久性结肠造口;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均已签署同意书。每组各45 例将9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 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22 例;60 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30-69 岁,平均(55.29±7.38)岁。对照组45 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男性22 例,女性23 例;45 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32-67 岁,平均(56.05±7.15)岁。两组进行直肠癌手术且产生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没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45 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5 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予以激励式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健康宣教:鼓励并引导患者通过多种渠道多了解造口治疗的相关内容,如网络或者书籍等,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通过口述讲解造口手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叮嘱并引导患者进行正确用药;②心理护理:通常情况下,患者会由于受到手术以及疾病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样可以逐渐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内心状态,对于疾病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内容要积极的告知患者,让患者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有进一步的认识[3]。③激励护理:需对患者进行言语上的鼓励,鼓励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疾病,不一味的逃避,同时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进一步了解患者由于疾病所带来的生活中的困扰,再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解决困难,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的处理问题。

1.3 观察指标。比较90 例进行直肠癌手术产生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在两种不同护理干预下,其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其中90 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护能力测评表进行评分,测评表中主要包括自我概念、自我技能、自护知识以及自护责任感4 部分,满分得分总计为172 分;90 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满分为100 分。

1.4 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 17.0 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检测,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行t 检测。P<0.05,表明本次实验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直肠癌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后自护能力评分比较。90例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45 例进行直肠癌手术产生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45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且(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组别 n 自我概念 自我技能 自护知识 自护责任感观察组 45 26.25±5.16 39.05±6.05 68.29±7.85 22.12±4.51对照组 45 22.39±5.75 30.29±5.16 55.16±7.24 18.92±4.16 t - 3.3516 7.3902 8.2479 3.4986 P - 0.0012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直肠癌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90例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45 例进行直肠癌手术产生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91.52±3.85),要明显高于对照组45 例患者的(78.26±5.59),且(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n 生活质量评分(分)观察组 45 91.52±3.85对照组 45 78.26±5.59 t - 13.1050 P - 0.0000

3 讨论

如果患者在节能型结肠癌手术后出现了永久性结肠造口,由于是对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双重打击,因此需要对其及时采取护理干预[4-5]。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通过激励护理可以使护理人员更加清楚患者的心理情况,同时根据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及想法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和沟通等,使患者对于未来的生活更加有信心[6-7]。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来看,90 例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45 例进行直肠癌手术产生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45 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且(P<0.05);观察组45 例进行直肠癌手术产生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91.52±3.85),要明显高于对照组45 例患者的(78.26±5.59),且(P <0.05)。由此可见,在直肠癌患者进行直肠癌手术产生永久性结肠造口后,对患者采用激励式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8-9]。

猜你喜欢

永久性造口结肠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护理质量指标在降低肠造口术后早期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尿道造口患者宜多饮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70年期满自动续期后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