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外贸易和入境旅游与福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2020-05-18陈亚红
陈亚红
(仰恩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泉州 362014)
1 研究背景
经济增长一般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即GDP总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即人均GDP.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其基础和前提就是物质财富的丰富和增加.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其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国强民富.因此,经济增长是永恒的经济学研究问题之一,大量学者做了很多理论和应用研究.研究发现,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错综复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财富实现了高速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先行开放和发展的福建省也取得了骄人的经济增长成果.2018年福建名义GDP达到35804.04亿元,比1978年增长约539倍,占全国的比重为3.98%,排名全国第十位.而2018年福建名义人均GDP达到了91197,排名全国第六位.对于福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也有学者做了较多的前期研究.林晓斌(2016)[1]分析了创新集聚与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关系.陈春玲、陈志贤(2016)[2]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分析了贸易转型与福建经济升级关系.陈少晖、张锡书(2016)[3]对福建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贸易开放度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马楠、林迎星(2016)[4]对福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肖碧云(2016)[5]研究发现福建省财政教育支出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谢安妮(2017)[6]实证分析了FDI、人力资本与福建经济增长关系.林亮琛、江海燕(2018)[7]实证分析了闽台进出口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大部分文献主要针对影响福建经济增长的国内因素或是单个国际因素.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很多学者发现开放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和两个市场下的各种资源.Zhang J、 Ebbers H和Zhon C(2011)[8]以中国为例的研究表明旅游客流量、贸易和投资之间是“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关系.因此,本文将开放型经济的三个国际资源变量放于统一的框架中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将选取入境旅游量、进出口贸易额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三个变量,来研究其与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期为福建高质量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政策建议.
2 FDI、对外贸易和入境旅游与福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1 模型设定、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说明
本文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将选取福建省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四个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采用福建省1981-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经济增长作为被解释变量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表示,记为GDPP.解释变量为FDI、对外贸易和入境旅游.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导致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实际利用数和合同数的数据均出现了断层,因此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用外商直接投资合同数(项)表示,记为FDI.对外贸易规模用进出口贸易额(万元人民币)表示,记为MY.入境旅游规模用入境旅游人数(人次)表示,记为LY.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19年福建省统计年鉴》,采用EVIEWS7.2进行分析.为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处理,记为LNGDPP、LNFDI、LNMY、LNLY.因此,构建经济计量模型如下:
LNGDPPt=C+λ1LNFDIt+λ2LNMYt+λ3LNLYt+ξt
2.2 变量平稳性检验
利用时间序列作回归分析时,必须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如果使用不平稳的数据作回归将导致“伪回归”现象,使得实证分析不具实际经济意义.为此,本文采用ADF法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见,LNGDPP、LNFDI、LNMY和LNLY都是不平稳时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以后都变成平稳时间序列.
表1 各变量ADF检验结果
注:检验形式中C代表截距项,T代表趋势项,K代表滞后阶数.*,**,***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水平下显著.
2.3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估计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相互联系的多变量时间序列系统,分析随机干扰项所探讨的经济系统的动态冲击,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的影响.采用VAR模型分析需要先确定其最优滞后期.通过反复试验,利用LR、FPE、AIC、 SC和HQ准则,共同确定最大滞后期P为1期,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VAR模型滞后期选择准则
注:*表示1%的显著水平
根据软件分析的回归结果和研究的目标可写出标准型VAR估计结果:
LNGDPPt=-1.77869+0.796792LNGDPPt-1+0.002352LNFDIt-1+0.075638LNMYt-1+0.135538LNLYt-1
回归结果显示模型总的拟合优度为 0.998682,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 0.998518,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且所有单位根位于单位圆内如图1所示,说明模型结构稳定.根据VAR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滞后一期GDPP每变化1%会导致本期GDPP同向变化0.796792%,滞后一期FDI变化1%会导致本期GDPP同向变化 0.002352%,滞后一期MY变化1%会导致本期GDPP同向变化 0.075638%,滞后一期LY变化1%会导致本期GDPP同向变化0.135538%.
2.4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表达的是内生变量对自己或其他内生变量的变化的反应.在此重点关注被解释变量对三个解释变量变化的反应,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在10期内GDPP对FDI的一个标准差扰动冲击形成了类似倒“U”型的反应路径,前8期呈微弱递增的正向响应,之后呈现微弱递减的正向响应,说明短期来看FDI对福建产生微弱正向效应拉动其经济增长,但中长期发展之后FDI的挤出效应强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减弱.在10期内GDPP对MY的一个标准差扰动都呈正向响应,也形成了倒“U”型的反应路径.前六期GDPP对MY的冲击形成逐年微弱递增的正向响应,说明短期内福建进出口贸易对其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之后开始逐年微弱递减的正向响应,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出口贸易对其经济拉动的作用越来越弱化.GDPP对LY的一个标准差扰动冲击的响应在10期内都是正向提升过程.说明由于旅游业的乘数效应明显将带动很多相关行业的发展,福建的入境旅游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持久的推动作用.
表3 LNGDPP对各变量冲击的反应结果
2.5 基于VAR模型的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主要研究模型的动态特征,在VAR模型中分析影响内生变量的结构冲击的贡献度.本文主要对LNGDPP进行方差分解,测算外商直接投资合同数、进出口贸易总额、入境旅游人数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相对贡献率,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LnGDPP的方差分解
根据表4的结果显示,在10期内GDPP对自身的贡献率呈不断下降趋势,在第10期的贡献率下降约为43.26%.FDI对GDPP的贡献率呈较小幅度的递增,在第10期仅约1.40%.MY对GDPP的贡献率刚开始呈较大幅度增长,到第7期达到最大值约为6.11%,之后以微弱幅度逐年下降到第10期达到约5.65%.LY对GDPP的贡献率大致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在第10期达到约49.70%.
从方差分解的结果可知,福建省人均GDP方差的大部分冲击均来自于自身结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冲击呈下降趋势.入境旅游人次数对人均GDP的方差冲击力度随时间推移不断加强,甚至超过人均GDP自身的贡献率.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合同数和进出口贸易对人均GDP方差的冲击力度都相对较小,对其结构变化的贡献度非常低.
2.6 Johansen协整分析
各变量都是稳定的一阶单整I(1)序列,且确定了最优滞后阶数为1后,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估计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结果如表5所示.根据表5的检验结果可知,在原假设存在零个协整关系方程,该假设下的迹统计量为 53.66747大于5%显著水平下标准值47.85613,因此拒绝原假设,说明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方程,即LNGDPP、LNMY、LNLY、LNFDI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得到协整方程为:
LNGDPP=0.234636LNMY+0.913647LY-0.216072LNFDI
由协整方程可知,福建省人均GDP(LNGDPP)与进出口贸易额(LNMY)、入境旅游人次(LNLY)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的协整关系.福建省人均GDP(LNGDPP)与外商直接投资合同数(LNFDI)存在长期稳定的反向的协整关系.结果显示,如果进出口贸易总额提升1%,则人均GDP实现0.234636%的增长;入境旅游人数增加1%,则人均GDP实现0.913647%的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合同数增加1%,则人均GDP实现0.216072%的负增长.
2.7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只是验证了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但各变量在长期中是否在统计意义上存在因果关系还不能确认.为了说明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做进一步的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以得出,在1%的显著水平下滞后期为1时检验,福建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和外商直接投资合同数的变化是其人均GDP变化的原因.
表6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改革开放四十年,福建省开放型经济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01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354.3亿元,占全国比重4.05%,外贸依存度达到34.51%略高于全国33.88%的平均水平,但远低于毗邻的广东省.2018年广东省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71618.35亿元,占全国23.48%,外贸依存度为73.62%.2018年福建省入境旅游人数达到901.24万人次,占全国6.3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0.92亿美元,占全国7.15%.而毗邻的广东省2018年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748.06万人次,占全国26.5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5.12亿美元,占全国比重16.14%.2018年福建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5.3亿元,增长3.0%.2018年广东省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 1450.88 亿元,增长 4.9%.可见,福建与毗邻的GDP第一大省在外资利用、对外贸易、国际旅游三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实证分析可知,改革开放与福建省经济增长存在密切关系.首先短期来看,根据VAR模型估计的结果显示,福建省的FDI、对外贸易和入境旅游对其经济增长呈现正向拉动作用.根据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显示,福建省的经济增长对FDI、对外贸易和入境旅游的冲击都呈现正向反应,且对入境旅游的反应最大.根据方差分解结果显示,福建省FDI对其经济增长变化的贡献度很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变化的贡献度次之,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变化的贡献度随时间推移大幅度提高,贡献度到第10高达约50%.然后从长期来看,从协整检验结果显示,福建省的FDI、对外贸易和入境旅游与其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福建省的对外贸易和入境旅游长期可以正向推动经济增长,但FDI长期存在阻碍经济增长的作用.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福建省的对外贸易和FDI的变化是其经济增长变化的显著原因.
3.2 建议
鉴于上述研究结论,以下将从宏观层面给予一定建议:
3.2.1 合理引导外资流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降低外资依赖
从实证分析看,福建省的FDI对其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小于负面效应.FDI的负面效应一般体现为对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阻扰、技术创新的打压、内资企业市场的抢占、民族品牌的吞噬、环境污染的转移及资源的过度消耗等方面.从引入外资的行业分布来看,过去四十年的绝大部分时间主要集中在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且重视数量不注重质量造成“市场”和“技术”的失陷.从2010年开始,福建省的引资结构明显开始优化,按行业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数逐渐呈现三、二、一的结构,结构比为30.5:4.3:1.因此,政府应该对引进项目的控制性指标严格要求比如节能的要求、废物废气排放的要求、环境污染控制的要求等,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合理分配引进外资的流向,助力“清新福建”生态经济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福建省的外资引入必然受到更大威胁,所以政府的重心必然放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降低外资依赖.“实施创新驱动强动力”和“加快转型升级调结构”的中坚力量应该是靠本土企业,甚至是靠本土民营企业.因此,政府要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充分激发和释放民营经济活力,下决心打破民间投资壁垒,推动闽商回归,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3.2.2 抓住机遇加大开放,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近几年,福建省获得了中央较大力度的支持,承担了许多先行先试的任务,包括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福州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还有漳州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试点、三明扶贫改革试验、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等[9].面对“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夹击,闽台应该“抱团发展”,充分利用以上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共赢.福建应积极主动推进与台湾产业的深度对接和融合发展,吸引台资企业借道福建拓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沿线国家的出口市场,实现贸易市场的拓展和贸易结构的优化.理论上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也得益于外资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因此,政府应该严格按照指示进行“降费减税”推进传统特色产业改造提升,推动轻工、纺织、冶金、电机电器、建材业等传统特色产业智能化改造和创新转型,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增强传统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政府需要“开源节流”加大对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海洋高新产业等出口企业,提升出口产品的层次[10].
3.2.3 以厦漳泉为龙头分南中北三个区域来深度开发和有序整合旅游资源
如今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关键支柱之一,未来将成为全世界头号旅游目的国.各地旅游部门正在采取更有效的方式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强调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并将旅游业用于促进乡村振兴.在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倾斜下及全国高铁网络建设的推进中,福建省旅游业的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和基础配套服务设施系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完善基础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始终应该贯彻“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当务之急,政府应该加强乡村的居民生活垃圾的科学处理,想方设法推动城市垃圾分类,杜绝旅游旺季垃圾遍地的悲剧,为“清新福建”做不懈的努力.福建省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名气与口碑的国际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广东省,因此政府应该以厦漳泉为龙头分南中北三个区域来深度开发和有序整合旅游资源.具体而言,以厦门为龙头,漳州、龙岩为依托的南部区域;泉州为龙头,莆田、三明为依托的中部;以福州为龙头,宁德、南平为依托的北部区域[11].三个区域的地方政府加强沟通与合作,联手培育出最具地方自身特色且赋予独特文化底蕴的国际旅游产品,形成主题鲜明独特的“旅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