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多样化学习需求分析与教学改革研究
——以深圳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2020-05-17吴晓辉
吴晓辉,熊 锟,岑 斯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深圳 51800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教育在时间、地域、主体、知识等方面的开放性特征日益突出,教育壁垒被打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愈加受到关注,教育的功能更多地转向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因材施教、各因其材”的要求,基于“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必然。
一、研究背景
首先,广播电视大学处在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时期,其开放性的本质内涵更要在多方面得到体现,开放教育应提供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多元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要与学习者的多元需求相吻合,简单地将网络教学和面授教学相融合的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其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否适应社会需求,关键是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推进基于教学环境、教学能力、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的改革;[1]开放大学的学习者在年龄、身份等方面异质性特征明显,直接导致了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在获取知识方面,更希望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以便其能快捷地掌握所学内容。因此,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求分析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基于此,本文以深圳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深圳电大)为例,对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求加以分析,提出开放大学适应和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教学改革措施。
二、学习需求多样化的分析
调查采用类型抽样和分层方法,从五个层面选取调查指标,共组织400名本、专科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81份,有效回收率为95.3%。通过线上问卷填写和系统分析数据发现,学习需求日益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群体多样化
学习者身份多样。调查的学习群体既有在职的成人,也有刚刚毕业的高中、高职和中职等各种非在职学生。其中,入学前为高中学历的占49.6%,中职毕业学生占25.2%,专科毕业生占14.4%,技校毕业生占10.5%,本科毕业再报读第二学位的占3%。
本次调查群体所读专业类别多而全。人文类专业学生165人,占比为43.3%;经管类和金融类各为79人,占比均为20.7%;工程与设计类58人,占比为15.3%。
学生年龄趋于年轻化。调查对象中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49岁。入学年龄大多集中在20~25岁,占样本总数的45%;20岁以下的61人,占比16%;26~39岁的140人,占比37%;40岁以上的9人,占比2%。另外,女性远远高于男性,女性占比71%;未婚人数306人,占比为80.3%。
学习能力和入学基础参差不齐。就读前后专业选择有差异,在原专业基础上提升学历的占70%。被调查的学生中基础薄弱阻碍学习的占比52.2%。岗位与专业紧密相关和较为相关的占比55%,完全不相关的占比28%。从事职业分类方面,公司职员占63%,其他职业占24%,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自主创业者、产业工人占比较少。
群体就业情况表现不一。从就业统计来看,69.3%的学生有稳定工作,15.5%从事临时性工作,8.2%待业中,7%选择其他。另外,表示没有时间学习的占比49.6%,因此工学矛盾程度各不相同。
(二)学习选择个性化
一是学习者要求拥有更加充分的自我选择,包括机会、途径和方法。二是学习者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现有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和地点;更可以针对自身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修读双学位、转专业、自主选择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调查显示,对是否需要增加更多的选修课,表示需要的占比31.2%、较需要的占比20.8%、非常需要的占比33.4%,仅有少部分表示不需要或者不知道。
(三)学习动机多样化
学习者由于角色、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产生了多样化的学习动机,45.4%的人是为获得学历文凭和资格证书,为升职做准备;25.7%的人是为获取更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为就业做准备;21%的人表示是为促进能力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7.9%的人表示因目前方向不明确而选择读书。
(四)学习途径多样化
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根据需要灵活切换不同类型的接收信息方式。这种自主性和个性化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见图1)。
图1 学习的主要途径(多选,单位:人)
(五)求助方式多样化
在“学习遇到困难求助方式(多选)”中,我们列出了具体的求助方式,比如上网、向指导老师询问、向同学求助、面授课堂上直接问老师、网上平台留言等,84%的人选择上网查资料,57%的人选择向同学求助,45%的人会询问指导老师,43%的人选择课堂面对面询问,18%的人会在平台留言。从求助方式的选择中,可以将其动机和兴趣归纳为知识性的、学习服务方面的、具体事务性等。
结合上述多样化表现和特点,可以看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化,个性化教育也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正如学者所提到的:“开放大学与传统大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正是她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多样化。开放大学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无边界,将其优势延伸到传统学校延伸不到的地方,提供多种形式的课程和资源包,也可以以灵活的方式和时间提供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服务,从而实现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和个性化的教育。”[2]
三、教学改革探索
传统的面授和完全基于网络的学习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根据这些变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保障教学质量,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一是立足于学习者的特点,以方便快捷的教学方式,为各类学生提供适合的个别化学习方式、学习资源;[3]加强各项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保障学生能够各得所需,学有所获。二是以多样有效的学习方法为辅助,设计有效衔接的教学环节,建立适应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三是给学生提供特色学习支持服务和个性化的教学管理方式,从而重新建构适应多样化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开放大学现代教育新模式。
(一)以管促改,提升教学质量
实施“三个一”分级管理、扁平化教学新举措。在改革实践中,依托“招生统一、一个平台、一支队伍”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以课程和各类教学团队建设为突破口,探索电大系统扁平化教学组织的实现路径,保证电大系统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一个平台”即电大学生都在这个平台开展网上学习,教学师资团队也在这个平台开展网上辅导。各分校、教学点的教师可通过加入全市电大系统的教学师资团队参与上述工作。“一支队伍”是以校本部师资力量为主,同时吸收各分校、教学点的教师,组建一支系统共享的教学师资团队,参与电大系统的教学和教学组织,研究教学内容与方法,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数支专业教学团队组成整个电大系统的师资队伍,如通过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教学团队、公共课程教学团队、“中华文化概说”“中华诗词之美”等通识类课程教学团队、国家开放大学网络核心课程团队等教学团队进行专业和课程的管理,伴有线上视频、练习、考核和线下辅导及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满足了学生在课程和资源选择上的多样化需求。
以弹性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学实效。如免修、免考、课程替代、跨专业选课、转专业、提前毕业等教学管理制度契合学生的需求,尊重了学生的选择。近年来,深圳电大先后发布了《深圳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六项办法》《关于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深圳电大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等,从制度上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扩大教学管理的弹性,从做实网上教学、丰富视频资源、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等方面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二)以信息技术实施教学过程监控
着力推广使用“形考作业与考核平台”。在落实一体化设计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全校共有157门课程全面开展了基于形成性考核平台的题库建设,每门课程按照章节内容分为4~6次形成性考核作业,按照教学进度分次完成。这样的形成性过程考核既注重学习内容的练习巩固,又可以自由选择完成时间;既注重学习过程的监控,又实现随学随测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程度多次重复考核,实现教学考评一体化,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教学组织和教学监控信息化。深圳电大开发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已在深圳市开放职业技术学校、沙头角分校、福田分校等推广使用,是对远程教育面授课质量监控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该系统实现实时监控面授教学质量,完成了日常教学安排和调度(包括调停课)、到课率日报、到课率红色预警、教学情况周报的教学通报工作,对连续到课人数少的课程进行干预,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安排。系统智能化管理充分考虑外界变量、学生选择、灵活学习和管理等因素,合理组织和配置智能化教学信息,以大教学教务管理系统来进行综合性教学教务管理活动和数据共享,从而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管理各项目标。
(三)实施教学模式改革,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基于上述学习者多样性需求的分析,深圳电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围绕“教学资源、教学团队、教学管理、学习评价、学习环境”等方面深入分析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面授导学与网上学习一体化设计的混合教学模式”及模型。通过《深圳广播电视大学面授导学与网上学习一体化教学设计表》,细化面授与网上“两个课堂”的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资源、学习时数的要求与分配,确保课程总学时的完成。将此教学模式的鲜明特色以不同案例的方式呈现,形成特有的、体系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全校300多门课程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实践活动,推进了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实施多媒体资源分类教学。据调查,成人学生群体对教学的实施方式有不同的需求,这部分学生群体年龄较小,不能完全参加面授学习,自我管理比较有计划性,且喜欢网络的碎片化学习方式。为此,我们开设了网络教学班,区别于传统的面授教学班。在教学安排上更加注重网络学习的引导和学习阶段的跟踪,按照学习专题要求从前到后依次完成课程的微视频;将课程的形考任务分解为5~7次,每一次任务都设定了完成的时间要求。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的基础上加以过程的导控,较好地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构建典型教学模型。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专业和课程特点,根据学习者类别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模型,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比如,针对年龄偏小、自我管理和学习计划性偏弱的学习者,探索设计以全日制面授导学为主的一体化教学模型,合理分配面授学时和网络学时。对于所有学习者都要修读的必修类公共课或者思政类课程,采用移动端的“1+4教学模型”,即组成一支由学校党委班子成员、高校专家学者和深圳市教育系统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组成的多样化团队,通过网络直播、专题化教学、大班讲堂、线上答疑4个环节实施教学。[4]还有基于智慧教学手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翻转课堂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特别注重在教学中上传资源、直播录播、学生签到、记录学习过程等。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移动网络教学平台,是推进深圳电大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超星学习通在移动教育时代能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智慧教、智慧学、智慧考、智慧评和智慧管。
四、发展趋势和思考
开放教育学习者的多样性表现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重分析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变化中找到共性和规律,落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与学双向角度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指导我们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这是教学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强化多样化教学观念。开放教育学生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避免简单机械地对待多样性表现,主要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引导。要从学习者的异质性出发进行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既要做到正确认识和把握学习者“基础差异”“能力差异”“工学矛盾”等不同特点,认识到这些因素在质和量方面的差异表现,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技术,对教学内容或解构或组合,从而促进学习者全面和持续发展,最终满足每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优化学习支持服务。与个性化学习需求相匹配的学习支持服务也是多样的,既包含针对不同类别的学习者提供具体的支持服务形式,也包含动态的支持服务体系。在主持教师、主讲成员、网络资源、教学评价、团队成员、技术辅助等教学与服务管理各方面形成支持服务链条,[5]这有利于与学习者建立保持良好的互动,从而保障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有效融合线上线下教育。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到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截至2018年6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72亿,较2017年末增加1668万人,增长率为10.7%。其中,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1.42亿,与2017年末相比增长2331万人,增长率为19.6%。基于此,该报告总结了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线上线下教育相融合会进一步加强。那么,面对开放大学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二者如何有效融合、协同发展,如何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