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的调查研究
——基于河北省乡村教师的研究
2020-05-17董烈霞彭丽华
董烈霞,彭丽华,王 颖
(廊坊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一、研究目的
继续教育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状况关乎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本研究对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全面调查,旨在了解当前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基本模式、实施效果,以及乡村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以期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更有效地促进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以河北省各地区乡镇、村的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星发放问卷,回收774份,其中有效问卷711份,有效率为91.86%。
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涉及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基本模式、教育效果以及教育需求四个维度,共计30题。为了全面深入地把握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真实情况,题目的设计分别采用了量表题、多选题、排序题、单选题,其中量表题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问卷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通过Cronbach’s Alpha系数进行信度分析,检验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检验显示,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6,各维度的信度系数均在0.785~0.960之间。由此可见,本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良好。
调查问卷是在参考相关教师继续教育问卷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通过课题组成员大量的讨论和分析编制而成。在问卷初步成型后取150个样本进行了预测,根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和预测结果,再次对问卷进行修订。因此,通过理论分析、专家审查和实证预测,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当前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现实样态和需求特点,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通过相关因素分析,发现问卷各维度与总体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85~0.890之间,表明问卷各维度与问卷总体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同时,问卷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24~0.478之间,表明问卷各维度之间为中低度相关,说明各个维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问卷内容能够较好地反映调查的内容,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从继续教育的频次、时长、级别三个维度对当前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90%以上的乡村小学教师都参加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近70%的乡村小学教师5年内参加了3次以上的继续教育,35%的乡村小学教师参加了6次以上的继续教育,平均每年1次以上。这说明面向乡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频次是比较多的,大部分教师都接受过继续教育,仅有少数教师没有接受过继续教育。从继续教育的时长来看,1~2天的短期教育占的比例最高,为63.71%;而10天以上较长时间的培训仅为8.16%,数量较少;时长为3~5天和一周的培训占20%多。由此可见,目前乡村小学教师所接受的继续教育主要以短期教育培训为主,中长期的教育培训较少。从继续教育的级别来看,国家级的教育培训仅占9.28%,最多的是县级教育培训占31.79%,其次是省级、地市级教育培训,再次是乡镇及校级教育培训。可见,目前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级别以县级、省级和地市级为主,国家级和乡镇及校级的教育培训较少。这可能是因为国家级教育培训资源有限,而乡镇及校级的教育培训条件不足。所以,以省市县为主导的继续教育更能适合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当前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
本研究从教师教育培训的形式、内容、实施主体、考核方式四个维度,对当前乡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见表1~4。
1.以专家授课、讲座和网络远程培训为主要形式。各种形式乡村小学教师教育培训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从表1可以看出,当前教师教育培训以专家授课和网络远程培训为主。专家授课可以系统地向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先进经验或典型案例,网络远程教育可以迅速、大面积地传递知识信息。但这两种方式对于培养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实践技能的作用是有限的。
表1 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2.以教育教学能力、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及教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是丰富的、全面的,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等多个维度,每一维度的内容都很丰富。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个体或群体的差异性,不同的教师群体在专业素养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教师继续教育更多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学及教法知识等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维度的发展。
表2 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3.以一线教学名师、学科教学法专家和本地进校或本校骨干教师为实施培训的主体。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主体各有其优势,能够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不同的经验。从表3可以看出,目前教师继续教育实施主体以一线教学名师、学科教学专家和本地进校或本校骨干教师为主,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育教学实践有着密切联系,以他们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体现了当前继续教育对教师专业实践素养的重视。
表3 实施培训的主体
4.以出勤、实践操作为考核评价的基本方式。从表4可以看出,目前教师继续教育采用最多的考核评价方式是出勤情况,其次是实践操作(试讲、制作软件),其他的方式所占比例较小,还有少数没有考核。考勤作为一种常规考核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参加继续教育教师的到课率,但是无法衡量和保证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实践操作作为考核评价方式,体现了实践性、实用性,能够考察教师专业知识的运用和专业技能发展的实际情况,但它不能全面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方面,如专业情意的发展等。因此,目前的评价方式难以科学、全面有效地考查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
表4 培训的考核方式
(三)当前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
1.大多数教师对继续教育有较强的意愿,继续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有85%以上的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有强烈的意愿。教师继续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提升了教育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能力;更新了教育观念;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思路;增强了专业发展的意识和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等。
2.从教师的满意度来看,教师认为帮助最大的培训者是一线教学名师;最有效的教育形式是教学现场考察观摩、同行经验交流、专家授课讲座。一线教学名师和现场教学能够给教师提供切近的经验,因此,更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满意度较低的培训形式是网络远程培训,这说明网络远程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3.当前继续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教育内容不符合乡村教育的实际和乡村教师的需求,继续教育形式单一,工学矛盾突出,教师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以及激励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四)当前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
本研究从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意愿、动机、专业素养的发展需求,继续教育的模式,以及条件保障等方面对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大部分教师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和内在的学习动机。84.75%的乡村教师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意愿,79.59%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机是以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为主,除此之外,政策规定、职称评聘等也是激励乡村小学教师学习进修的重要因素。
2.专业素养的发展需求更多体现了实践性和实用性。需要强化的是与学科教学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其原因在于乡村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不高,教师希望了解和发展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也在于落后的乡村教育理念,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只需关注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而忽视了教师专业素养的丰富内涵和发展的特性。
3.在继续教育的模式上体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在继续教育的频次上教师既不希望太多,也不希望太少,选择每年一次的人比例最高。在继续教育的时间安排上,大部分教师更愿意在工作日中抽出一部分时间参加继续教育或者在工作日中抽出部分时间与节假日结合,只有少部分选择在寒暑假或者双休日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在继续教育途径上,多数教师选择远程教育,或到本地和外地培训机构学习,少部分教师选择参加校本培训和自主学习。另外,乡村教师希望对当前的继续教育模式进行改进,实现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并要求学习内容更加切合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需要,学习时间要充足而自由,要有激励、奖励措施。
4.存在的困难和需要得到的支持。除了少量个人问题外,大部分困难都源于乡村特殊的教育环境,如工作任务重、资源有限、信息闭塞等。还有部分政策制度的因素,如缺乏明确的制度和规范、对各种培训认识不清等。乡村教师希望在接受继续教育时,能够得到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笔者对目前乡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现状和需求得出以下结论:
1.继续教育的整体情况是量多质不高。目前面向乡村小学教师的各种培训比较多,基本上涵盖了所有乡村小学教师,且以省市县级培训为主,体现了以地区为单位组织培训的特点。但是在培训的时长上,主要是以1~2天的短期培训为主,较长期的培训较少,这种短期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利于全面地系统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继续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为主导。目前的培训基本上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引导和要求下,由各级培训机构和组织者统一组织实施的外在客体式培训[1]。这种培训是以内容为取向的,即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统一确定培训内容。这种内容取向的培训模式是在预设教育目标基础上,面向教师群体的统一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使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但这种教育模式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的,忽视了教师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忽略了教师群体发展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没有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种外在的他律性发展。尽管他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激励性,但如果忽视教师内在发展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忽视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种继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3.继续教育的效果在整体上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发展水平,但是未能有效地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群体的差异性发展和渐进性发展。从继续教育的效果来看,继续教育确实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学历水平等,但在满足教师不同群体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真正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方面存在不足。调查显示,有41.21%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内容不符合乡村教育的实际和乡村教师的需求,36.01%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方式单一,34.74%的教师认为工学矛盾突出,19.69%教师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14.77%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等。这说明当前的继续教育模式强调统一、形式单一,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差异性和渐进性,未能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4.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意愿强烈,教师希望接受自由灵活、能够满足自身专业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同时需要得到相应政策、制度的支持。调查结果显示,84.75%的教师有参加培训的意愿,79.59%的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是自我提高。可见,大部分教师具有强烈的接受继续教育的意愿,并且大部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从乡村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实际需求来看,62.66%的教师希望继续教育的内容能够切合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需要,这说明乡村教师希望接受的是能够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真正能够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继续教育。但是,乡村特殊的教育环境和乡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乡村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方面存在实际的困难,如工学矛盾突出、培训资源有限、信息闭塞等,这些问题往往造成乡村教师很难获得系统的、有效的教育培训。因此,着眼于乡村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政策、制度和资金等方面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和保障,是当前促进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根据以上问题,笔者对乡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注重乡村小学教育以及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强化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使继续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乡村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乡村教育实践和乡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乡村小学教师是服务于乡村教育的主体,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是满足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发展需要。因此,作为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应该强化为乡村教育服务的意识,加强对乡村教育及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真正面向乡村小学教师组织实施继续教育。首先,要研究乡村教育的实际和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找准短板,弥补不足。由于乡村教育环境及教育条件偏差,因此,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作为继续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应该认真研究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到底存在哪些不足,在哪些方面发展落后,这些不足和落后正是继续教育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其次,要研究乡村教育的特点、发展优势以及乡村教师应该具备的特殊素养,体现乡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特殊性。乡村教育资源丰富,具有地区差异性,现代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乡村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因此,乡村教育更需要创新,乡村教师的继续教育更需要满足乡村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优化和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更好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需要和个体发展的渐进性需要。目前教师继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今后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应该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差异和满足教师个体可持续发展需求。[2]因此,应该转变以内容为取向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为以需求为取向的继续教育模式。在培训内容上,应该在充分了解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差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有的放矢地确定乡村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既要打破预先设定教育内容的统一性要求,体现课程和内容的灵活性、个性化,又要克服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狭隘理解,拓展和丰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范围,使继续教育课程或教学内容真正服务于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在培训方式上,要依据继续教育课程或教学内容的特点,将专家主题讲座、优秀一线教师的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典型案例研讨以及跟进式的个别辅导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主题项目为核心的训练体系。在培训组织形式上,要根据乡村教育环境的实际情况,将线上和线下、走出去和请进来、集中和分散等结合起来,实现教育形式的创新和有机组合。在培训主体上,要依据培训课程的需要,将擅长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富于优秀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线名师、某领域或某学科的专业人员以及教育管理人员组成专家团,共同对教师实施教育培训[3]。在考核评价方式上,依据培训目标将理论测试与实践操作、现场考察与后续追踪、集体评价与个别指导等方式有机结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4],对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发展性评价。
3.完善政策措施,为乡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乡村特殊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继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因此,继续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和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制定激励政策,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激发乡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制定继续教育实施和考核评价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对继续教育过程和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为详细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标准和发展要求,帮助教师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为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动力;建立培训机构和乡村小学教师的长期联系,形成系统的继续教育体系,实现对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全程培训;为乡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提供经济、时间等保障性措施;建立教师继续教育专项基金[5],用以支持乡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可采取带薪休假培训,将培训计入教师工作量以保障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时间。为乡村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实现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