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手+民俗文化”的非遗传播新模式研究

2020-05-15罗悦绮

新媒体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赋权民俗文化

摘  要  在爆红的短视频时代,快手打通民俗文化传播新路径,云南彝族左脚舞褪去“外衣”走入大众视野。在新时代文化融合的趋势下,左脚舞要保留原有的“底色”,也要焕发出新的光泽,但在发展中仍需去“规划布局”。笔者采用随机走访和半结构访谈了解牟定彝乡百姓使用快手情况,从快手“赋权”、左脚舞在快手中的发展契机切入,初探“快手+民俗文化”新模式,为文化传播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快手传播;赋权;彝族左脚舞;民俗文化

科技迅猛发展,媒介技术进行着日新月异的交迭改进,大众媒介使用习惯正发生着巨大改变,在虚拟现实信息交互的时代,短视频一跃而起成为当下火爆的文化传播媒介。“碎片化”时代下的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需要应对快节奏生活压力,逐渐养成“瞬时审美”的习惯[1]。

快手的App出现让海量信息中遨游的受众眼前一亮,短视频时代的兴起给多元的中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打通民俗文化传播新路径,让云南彝族左脚舞从非遗民俗文化进一步走入大众视野,笔者走进云南牟定——彝族左脚舞之乡对人们使用快手的情况进行了走访和半结构访谈,从快手“赋权”、左脚舞在快手中的发展契机切入,初探“快手+非遗民俗文化”新模式,为文化传播提供一种新思路。

1  快手对民俗文化传播的“赋权”

快手依托短视频为信息传输中介,短视频的传播成为民俗文化与其他文化传播交流的传输桥梁。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短视频时代”到来更加延伸受众视听感官,快手为民俗文化传播进行了“赋权”,增加了文化交流的频度,拓展了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1.1  技术赋权,搭建民间话语权

快手通过短视频与直播来进行技术赋权,虚拟化的交流加强了不同受众跨时空联系,文字及表情符号互动成为话语表达的载体;快手中的主体被赋予高度自由的信息权力,身份也进行了重新赋权;淡化媒体“把关人”角色,普通老百姓成为是信息的发布接收者,人人是话语主导者,都可成为某个方面“意见领袖”,在快手平台中,受众可获得依赖感与满足感。快手平台包容并蓄,各种类型的视频争奇斗艳,动手能力强的技术流、展现日常生活的大众草根流,以及为各种圈层文化搭建平台,像“土味文化圈”“古风圈”“二次元圈”……快手俨然成为一个文化交流汇集的家园。

它提倡个性化的UGC模式,弱化平臺而突出内容价值性[2]。极简是快手的产品思维,快手操作模块设计简单上手极其容易。快手个性化的视频推送突出传播过程中受众的主体能动地位,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受众使用媒介之需,使受众获得信息满足

感[3]。采取算法推荐与人工精选相结合的方式,依靠大数据技术了解用户兴趣、满足用户观看欲望;现下民俗文化中的元素如剪纸艺术、傣族舞裙、彝族耳饰等正在被大众喜爱,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民俗文化传播。快手这样参与式、赋权化、个性化的短视频媒介,为民俗文化传播带来了新契机和可能[4]。

1.2  文化赋权,创造民俗文化新空间

快手的文化赋权打破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和民俗文化传播的相对隔绝状态。快手平台运用长尾理论,把传统媒介所忽略的那20%的个体连在一起。在大众文化占主流的今天,各种民俗文化还是嫌少为人知,于民间原生的左脚舞而言文化推广遭遇瓶颈;快手让大众去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彩,大众文化与民俗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双向互动。

快手用户是接地气的,他们往往有着表达生活观点的愿望,快手拒绝明星以展现普通人生活的视角[2]。普罗大众被赋予了平等文化传播与文化接收的权利,笔者在对云南彝乡走访时,大部分彝乡人表示,快手使用方便,可以直播彝乡婚嫁礼仪、还有各种盛大节目盛况,还能了解更多大众文化,快手成为“去中心化、大众化、自由化”的时代风向标。

1.3  打破文化传播“区隔”

快手分为三大个模块“关注、发现、同城”,受众使用更易上手;在“查找”一栏会跳出视频热搜排行,还隐藏一些小功能,“小剧场”为受众提供了“短、快、轻”而意蕴无限的小故事,“美妆时尚”为爱美女生提供穿搭变美场所,“三农”为农民提供了蔬菜瓜果致富经验等,快手打开文化交流空间,为潜在受众找到归属感。在快手查找界面输入左脚舞,“彝族左脚舞”标签相关作品达1 023个,“左脚舞爱好者”相关标签有作品219个,视频里可以看见无论男女、老少、民族、大家和着左脚调跳着轻快的步伐。快手为民俗文化开启另一扇门,少数民族文化不再仅“本民族”自居,而在保留民族底色向大众生活推广,左脚舞成为了云南彝族自治州的宣传“活化石”。

2  快手影响下的彝乡左脚舞新机遇

彝族左脚舞,彝语称“咕遮”,一般是跺左出右,先出左脚是人体本能表现,亦是自发形成的原生态舞步。2008年6月7日,“彝族左脚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非遗文化传承者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不高,难以熟练运用媒介的现象以至推广力度弱,传播范围小,难以实现民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有效交流;短视频到来给非遗民俗文化带来了新契机,亦需迎接新挑战。

2.1  短视频火爆为彝家旅游业助力

快手为彝家文化传播提供良机,体现左脚舞欢乐奔放之特色,表现云南人民的民族热情。很多“网红城市”“网红景点”在快手影响下孕育而成,很多外地游客慕名也来赶彝家节日的热闹。逢“彝族年”“火把节”盛大民族节日,彝家男女老少都会围着篝火和着弦子的节拍跳着欢乐的舞调,享受生活的美好,似乎每一个音符都在触动着那份情思。如今只要有广场,有游人的地方,就能看到无论性别、无论男女老少跳着左脚,感受彝家人的那份热情好客;当地政府也建立了“彝乡文化大观园”,“彝人古镇”也成了云南旅游必不可少的旅游胜地,彝家美酒、服饰、弦琴、歌碟也成为了外来游客购买的必需品,彝族文化慢慢融入生活。

2.2  快手推广左脚舞转变为全民广场舞

左脚舞初期旋律较简单,类似劳动“号子”,常用于迎新嫁娶。而今左脚舞作为一种民族共享的歌舞,承载着不一样的民族情怀。一些爱好彝族左脚舞的年轻人通过直播方式的推广左脚舞,舞调即时创新,随意性加强,接受度变广,加入了很多左脚舞爱好者;加之融媒体趋势加强和外出务工彝家人带动,出现多种创新舞调,增加左脚舞新元素,民族舞曲渐入都市生活,快手中搜索“左脚舞”可见“云南左脚舞走进深圳”,很多地方把左脚舞推广成中小学课间操,推广成普通老百姓也喜爱的强身健体的体育舞蹈。

2.3  快手赋予左脚调现代多元内涵

快手给与民俗文化广阔的大众舞台,左脚舞文化在快手发展中赋予了更多现代多元的内涵。普正华老师作为楚雄左脚舞传承人在快手上拥有8.4万的粉丝,笔者采访中谈到,原需挨家挨户推广,现下可通过短视频推广,直播表演更为方便。民俗文化的发展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方能让更多人喜爱。“老瓶装新醋”同样适合于左脚舞,保留曲调不变加入多元现代元素,在歌词、唱法上有更多变化。彝语与汉语组合,现代流行通俗唱法和自然朴素民族唱法结合,增加吉他、贝斯潮流乐器与传统弦琴弹唱,让其更加大众化,普正华在《疯狂左脚舞》就融入了这些活泼血液;每个彝家调后都有流传的故事[6],或歌颂百姓艰辛劳作,或赞美朴素真挚爱情,或叙述民间平凡生活,借助故事拍成短视频,更增彝族文化生动性,在这些背景下增加传唱度。左脚舞文化走进青年大众生活,营造一种“全民左脚舞大狂欢”的氛围。

3  “快手+民俗文化”传承模式的思考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快手为优秀民俗文化搭台,民俗文化传播衍生出新的生机,也显现出很多不适之处。笔者走访了解云南牟定左脚舞的快手传播情况加之文献资料研究,得出“快手+民俗文化”传承模式的几点思考。

3.1  民俗短视频传播内容缺乏创新易致审美疲劳

民俗文化受众面相对狭窄,如左脚舞视频内容还是较为单一,没有创新的民俗视频也难发挥上佳传播之效。受访者谈到,文化传承者还未掌握互联网和应用新媒体文化传播技巧,传播呈现视频多影响微的现状,新鲜血液注入及专業团队加持很重要,快手这样的平台可多推出相关民俗文化的挑战为文化传播助力。民俗文化从中吸取了许多新鲜素材才能焕发新生机,融媒体时代也将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推向更广舞台。

3.2  互联网下民俗文化传播的多维视角

民俗文化传播应灵活把大众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结合。左脚舞在农民的长期农作中产生,民俗文化也具有大众文化的潜力。大多数过时产物“重获新生”,新媒体的产生推动了各行业发展。以点试面,从民俗文化故土出发,以盛大节庆为背景,借助短视频传播,公众号、微博各家自媒体助力,形成周期性转发;进行多种娱乐活动,拍摄具有民俗特色纪录片,在各大电台,各个地方卫视进行推广[6]。加之,以民俗文化故事为原型,拍摄品牌广告投放LED屏、公交车身、出租车顶进行宣传。在保证民俗文化初衷上,融入现代流行元素,立足百姓生活,诸如傣族舞、左脚舞、纳西打跳等民俗文化活动也成为百姓休闲放松的娱乐项目。

3.3  新媒体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传播塑造多元文化价值

新媒体为民俗文化搭建交流通道,促进用户获得更好的文化交互体验,在新媒体平台支持下的文化传播,实现传播双向和多元互动,扩大了文化传播力,赋予文化多元内涵,在文化传播整体效果上发挥积极作用[7]。彝家民俗文化从服饰、配器、曲调、舞步等历经岁月沉淀并与时代接轨[6],融入新时代元素,吸收各族文化精华,抵住时代潮流继续传扬,其他民俗文化发展也会同样在融媒体时代下赋予更多现代文化内涵,把握民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转换界限,把握民俗文化传播的“度”——保留“底色”、与时俱进、“不过度娱乐化”,这是文化传承人及媒体人所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发挥好新媒体对文化传播的积极正向作用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3.4  民俗文化在传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快手为“小众文化圈层”“非遗民族文化”打开走进生活大门,而民俗文化传播方式仍较单一,快手可多推出“民俗文化挑战”,让色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展现独特光芒;快手直播平台画面清晰度不够高,视频主要以中近景、近景表现,文化传播易受视频局限;视频多为娱乐化内容,缺乏文化营养内涵,以上是民俗文化在短视频传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亦是中华儿女对优秀中华文化的一方坚守。

4  结语

快手是时代产生的新兴事物,彝族左脚舞与快手这两个事象,代表现代文明与民族传统的碰撞。快手为优秀的民俗文化搭台,民俗文化传播衍生出新的生机,也显现出很多不适。于文化传承人而言,坚守初心,加强“互联网+”时代下的应用媒介能力,让民俗文化在发展中保留独有色彩,并融入时代元素与大众文化共舞;于媒体运营而言,“媒体搭台,民俗文化唱戏”,文化传播加入多种传播元素,多方协调运行,优化新媒体平台文化传播影响力路径[8],“万物皆可媒”助力于文化传播;于政府而言,非遗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迫在眉睫,加强文化普及推广,入驻短视频App和成立文化公众号,助力文化传播工作,让文化深入百姓心;于大众文化持有者而言,不以“文化他者”的刻板印象看待民俗文化,游刃于碎片化信息时代保持清醒头脑,不自封于“信息茧房”,多积累媒介接触经验,不做盲从随大流的“乌合之众”。民俗文化传扬与发展需要文化传承者、媒体、政府、大众文化者多方协调,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织并行将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奇观。

参考文献

[1]任梓萱.浅析网络时代的碎片化阅读[J].科技传播,2019,11(6):181-182.

[2]汪婕.自媒体移动端短视频传播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26-27.

[3]李栋.媒介形态变化与当代社会——受众需求与媒介形态变化的相互作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2(2):17-18.

[4]杨慧,雷建军.乡村的快手媒介使用与民俗文化传承[J].全球传媒学刊,2018,5(4):140-148.

[5]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EB/OL].[2020-01-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6/16/content_5835.htm.

[6]周然,罗悦绮,柏祥.少数民族传统舞曲在互联网时代中的演变——以彝族左脚舞为例[J].大观(论坛),2019(11):100-101.

[7]汪玉娣.新媒体平台对文化传播力的负面影响及价值塑造——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6):202-204.

猜你喜欢

赋权民俗文化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期刊评价中小同客观赋权法权重比较及其思考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赋权理论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首届赋权型性教育研讨会成功举办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问题、策略与走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