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古典诗词,发展道德素养

2020-05-15李培兰

江西教育C 2020年2期
关键词:爱国古典诗词

李培兰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诗词的价值不仅在于精妙的语言文字,更在于其具有丰富而独到的思想内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是凸显语文人文性的重要资源,教师应该从分析古典诗词的具体内容入手,挖掘其中丰富的价值意蕴,真正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奠基。

一、链接生活,在比照联系中学会热爱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活。”语文教学离不开具体可感、丰富的生活,一旦缺失了生活这一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就如同无本之木。古典诗词的创作是诗人对生活感受的集中体现,教师要善于从中捕捉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生活、品味生活,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就运用浅显而清新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活气息浓厚的农村生活画卷。在教学时,除了讲解词人创作的构思和用词之外,教师可以紧扣这首词中所描写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真谛。首先,从词中描写的环境如低矮的茅檐、清澈的溪水、青青的小草入手,組织学生讨论生活到底要不要贴近自然。其次,从词中体现的人文关系入手,在联系家庭生活的基础上,将教学的重点聚焦于人物的描写上:亲热交谈的翁媪、勤劳肯干的大儿、心灵手巧的中儿、调皮可爱的小儿,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展现了幸福生活的画面。

真正的阅读,并不是始终将自己置于第三者的视角,而需要将文本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其中蕴藏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在比照联系的过程中懂得热爱生活,能为其道德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补充资料,在体悟情感中强化爱国情怀

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是恒久不变的主题。古典诗词中从来都不缺经典的爱国诗篇,诗人将自己浓烈的爱国情怀蕴藏在诗词的字里行间,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上诗词短小精悍,学生体悟其中的爱国情感就会受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需要相应地拓展、补充资料,为学生走进诗歌深处、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铺平道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词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教师教学这首词时,在引导学生把握词的大意之后,相机补充创作背景:当时陆游已经68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4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他的心平静下来;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60多年了,此时陆游在山阴乡下惦念着中原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了解了这些背景,学生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就有了更深的体验。

三、依托主题,在对比整合中铸造精神品质

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很少将自己的观点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委婉、间接地呈现,其中,托物言志就是一种常见的创作策略。为此,教师就需要紧扣诗歌的主题,探寻其中的价值意蕴,依循诗人的创作思路开展教学,铸造学生的精神品质。

比如《雪梅》这首诗,诗人明写雪中的梅花,暗中表达的是自己要学习梅花那种坚韧不拔精神的愿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文大意的基础上,尝试切换表达视角,紧扣诗中每一句话进行交流:“这句话诗人表面上是在写什么?实际上是在表达什么?”从而将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挖掘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精神品质,树立坚韧不拔的意识。

四、关注社会,在回归生活中深化社会担当

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既要关注当下,更要放眼未来。小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古典诗词中挖掘契合学生特性的德育内容,更多地从社会责任担当出发,帮助学生树立公民意识。

比如在教学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时,教师要从知识层面感知诗人创作的独特手法,尤其是对诗中一些关键性词语进行推敲和揣摩;而在人文性层面,就需要针对“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一句,组织学生研讨“假如一个社会变成“万马齐喑”的局面,没有人敢说话,没有人愿意为社会和民族的发展发声,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在研讨的过程中,学生不断丰富和明晰认知体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探讨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才能成为人才。教师也可以从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出发,让学生感知诗人想要改变当时社会局面的强烈愿望,真正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上教学,而是将语言的品味、思维的训练与社会责任担当有机统整,真正深化学生的内在意识,为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地发展奠基。教师要善于利用古典诗词的思想道德价值,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爱国古典诗词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怎样读古典诗词?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