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整体性,提高古典诗词教学效率

2020-05-15许莉

江西教育C 2020年2期
关键词:清平乐统整村居

许莉

古典诗词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管教材如何更迭,古典诗词都占据重要的位置。纵观当下语文课堂,古典诗词的教学总是停留在割裂的层面,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相应的整体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典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聚焦式、深入式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从整体视角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板块进行统整式安排,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一、聚焦典型词语,在触类旁通中感知语言精准

古典诗词言简意赅,常常以寥寥数语展现出最为丰富的价值和意蕴,其语言表达精准而巧妙,但教师往往只能紧扣其中一点展开教学。事实上,教师应该着力从诗词内容的类同性、关联性着手,提升诗词整体性,促进学生感知诗词的内在魅力。

比如《清平乐·村居》中“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初步理解词句大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感知古今表达的差异。很多学生认识到这里的表达顺序有所调整,教师相机告知学生诗词理解要重在“达意”,并以此串联,搜寻出这首词中有类似表达方法的语句,尝试运用调整语言顺序的方式将其中的意蕴展现出来。从一个极富典型的语言现象中,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并提炼出基本的表达范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學生的深入学习提供了范例,巧妙地关注了文本中内在的认知资源,并串联、拓展了文本中的内在意蕴,让学生在逐步感知和熏陶的过程中慢慢体悟。

二、依托核心方法,在串联迁移中整体体验诗词意蕴

整体性教学的理念,就决定了教师可以相机引导运用相应的策略,统整其整首词的感知与洞察。

比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中“翁媪”一词时,教师往往会告知学生“翁”是老夫,“媪”是老妇。此时,学生获取的仅仅是一个概念性的认知,教师就可以紧扣教材中编排的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中哪个是“翁”和“媪”,并结合图片说说自己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就紧扣学生直观性思维认知特点,将教材中的插图与文本进行了有效统整,激活并更新了学生的认知体验。教材的插图是编者根据诗词内容和意境中精心绘制成的,不仅是学生理解大意的抓手,更是推动学生解构诗词意蕴的阶梯。因此,教师紧扣插图与文本语言的内在联系,将这一策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建构起理解词语大意的教学主线,为构建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奠定了基础。

三、把握语句共性,在一脉相承中感知语言节奏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理解诗歌意思,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诗歌中的内在情感。”除此之外,新课标还强调要通过朗读的方式来感知与理解诗词语言,并相机洞察诗词作品中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比如《清平乐·村居》,这首词被编者设置在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的能力,对于诗词所蕴藏的内在节奏也蓄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为此,教师就不能一条线教到底,而要善于从文本整体性视角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把握规律。教师需要从整体词句的内在共同性结构出发,紧扣文本的内在特质,将学生的认知逐步向整体性境界发展,为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生长服务。

四、依循表达思路,在归散统整中体悟诗词意蕴

作为一篇独立、有机的文本,古典诗词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教师不能仅仅从碎片的视角来理解感知诗词的某一部分,而需要寻找诗词内在的情韵主线,将其串联成为一幅有声的图画。

比如在初步理解《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大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归类与统整,将诗词所描写的内容归纳为人与景两个部分,整体感知古词内在“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画面,并梳理出整首词丰富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身心意识都浸润在鲜活可感的画面之中,不仅体悟到文本内在景色的优美,更有效地激活了古典诗词独特的生命气韵,巧妙地促进了学生内在认知体验的不断发展。

无论是一个单元还是一篇课文,教师都应该树立彼此相连的整体性认知,都需要在教学这一板块时关注到另一板块,要能够在看到树木的同时又窥探到整个森林。为此,对于古典诗词的教学,教师可以从文本自身的认知体验入手,帮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整体性体验,让学生形成深入而通透的整体性体验,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猜你喜欢

清平乐统整村居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村居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清平乐
《村居》高鼎
村居
村居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萧娴《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