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的语义分析
——基于隐喻转喻机制和物性结构理论

2020-05-15

魅力中国 2020年12期
关键词:物性语素音节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引言

语义分析对归属于孤立语的汉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隐喻转喻机制是我们进行词义分析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语言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在此中物性结构理论尤其突出。物性结构理论源于生成词库论,对语义的精细化表达具有重大作用。语义的精细化表达对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都有很大的帮助。“心”是汉语的基本词之一,在汉语词汇系统和中文的日常交流中有着显著的作用。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在物性结构下结合隐喻转喻机制,对以其为语素的双音节名词的语义分析,粗略探求这些词汇中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

一、隐喻转喻机制和物性结构理论

(一)隐喻转喻机制

本文中隐喻指组成复合名词的语素义和词义之间有语言使用者心理上的相似性,且大多与外观外貌、味道、习性等方面有关。而转喻则是指构成复合名词的语素义和词义之间拥有相关性。转喻识解主要是由一个域转指向另外几个域,也就是由部分转向整体。

(二)物性结构理论

物性结构理论属于生成词库理论,源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生成词库理论自从提出后,不断地发展完善,解释单位从词与词之间延伸到语素与语素之间。

根据大量的语料调查,袁毓林(2014)为汉语名词的物性结构划分了十种物性角色:形式、构成、单位、评价、施成、材料、功用、行为、处置和定位角色。

二、“心”族双音节名词的语义分析

名词在每一种语言中都占据重要地位,而物性结构理论为名词语义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结合物性结构理论和隐喻转喻机制,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139个“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的词义途径进行探究,如下表所示:

表1

(一)显性关系

语素义和词义之间具有显性或隐性关系。显性即语素义直接相加组成词义,或某一项语素义就是词义;隐性即语素义通过比喻或转喻来构成词义根据所查语料,笔者发现,139个“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中有 88个名词的语素义和词义是显性关系,这类词就不能以隐喻转喻机制分析。以“靶心”为例:

靶心:词义为靶子的中心部位。“靶”在词中即“靶子”,“心”的语素义之一就是中心。两项语素义相加成词义。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88个显性关系的“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中,除去语素义“二十八宿之一”,“心”的其他语素义均有涉及。其中,语素义“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直接参与了67个双音节名词的词义形成,语素义“中心,中央的部分”直接参与了18个双音节名词的词义形成,仅有“心脏”、“心窝”与“心肌”三个词中“心”的语素义为“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

(二)隐性关系

1.隐喻(包括前项、后项及整体)

构词语素的前、后或整体语素义基于同词义的相似性发生隐喻,包括构成角色、形式角色、功用角色、施成角色、规约化属性。

(1)形式角色

形式角色主要是指名词的分类属性、语义类型和本体层级特征。

“心房”和“心室”分别指心脏内部不同位置的空腔。左、右心房和心室之间的间隔和瓣膜就像房间的门一样,一个个空腔就像一个个房间。二者是通过后项形式角色的隐喻形成词义。

(2)功用角色

功用,即功能和作用。若词义与语素义的功用角色具有相似性,则词义体现了语素义的功用。

心路:词义范畴之一是指心理变化的过程,“路”是用来走的,有明显的路线轨迹。

(3)施成角色

名词物性结构的施成角色指的是此事物产生或形成的方法。

“心结”是内心中不易解决的问题,“结”就是打上疙瘩,内心不易解决的问题就像是给内心系上结。因此“心结”是语素义通过后项施成角色的相似性整合成词义的。

(4)规约化属性

规约化属性主要包括评价角色、行为角色、处置角色等。

心潮:词义是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语素义整合所指“心中的潮水”。“潮”的行为角色本是起伏、奔腾、翻滚,在这里是借用心情的起伏与潮水的起伏的相似性。

2.转喻(包括前项、后项和整体)

(1)构成角色

在双音节合成词中,语素义与词义之间有三种关系:部分与整体、典型成员与整体范畴或密切相关的关系。

背心:不带袖子和领子的上衣,语素义是“背部和胸部”。上衣只遮盖了背部和胸部,语素义所指与词义所指间存在密切相关的关系,基于构成角色发生转喻。

(2)功用角色

本文对一例典型进行分析:

“心腹”和“腹心”的词义范畴之一是指亲信的人,“心”和“腹”二者都是人体的部位,执行很重要的身体机能,而亲信的人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就像“心”“腹”对我们的重要性一样。这是由于隐性功用角色的相关性发生的转喻。

(3)施成角色

在转喻关系中,名词的语素义一般表现为动词义项,在形成词义时,转喻为名词义项。我们可以理解为两者是由动词义项转换成名词义项,并在施成角色上有相关性。如:

心裁:词义是心中的设计筹划,“裁”在这里的语素义应为“安排取舍”,心中的安排取舍后的结果就是心中的设计谋划。

(4)规约化属性

基于规约化属性的转喻,在所选择的语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匠心”词义的形成途径是评价角色的相关性,:

“匠心”是指巧妙的心思,语素义的整合为“匠人的心”。因为匠人做事细致,做工经常非常精妙,所以我们一般评价匠人巧妙。。

三、词义形成的倾向规律

在经过分析上述“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的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后,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规律:

第一,在汉语“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中,语素义和词义是显性关系的词语多于隐性关系的词语。这说明在形成词语时,人们的认知并不会倾向于多种隐喻或转喻,更倾向于简单明了的思维。更加证明了语言是在给人们创造便利,它并不会演变成太复杂的形式或不易懂的含义。

第二,在隐性关系的词语中,语素义基于转喻构成词义的现象大于隐喻现象,而且与其他类型名词不同的是,“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中多是前项或者后项隐转喻。而“心”作为本文论述的中心词并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这是因为“心”在汉语中基本词,其构词能力强,但又不会在原来的语义上有太大的改变。

第三,除了隐性关系或显性关系形成的词义,在汉语“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中还有两个名词无法分辨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例如花的雌蕊的组成部分“心皮”,以及糕点之类的食品“点心”。

四、结语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为研究对象,结合隐喻转喻机制和物性结构理论,分析上述对象词义形成途径,发现了词义形成的几点整体性规律。

经过分析,笔者发现显性关系和隐性关系的“心”族双音节名词所占数量并不相等,显性关系的词语明显多于隐性关系的词语。在隐性关系中,语素义基于转喻构成词义的现象大于隐喻。其中“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的前、后项隐转喻多于整体的隐转喻,并且“心”的语素义和词义联系紧密,很多词语中“心”的语素义在词义中并未改变。这些现象说明了人们在认识了解这个世界,或者说在组词成义时,更加倾向于直观的直觉与感受。

物性结构对我们分析词义、探究语义有很大的作用。目前已有学者在根据此理论建设汉语复合名词语义信息标注词库,这个词库是中文信息处理的一大成果。但是,本文对这些词义形成途径的分类不够细致,也未全面分析“心”族词的词义。在隐喻转喻和物性结构上,对“心”族双音节复合名词的定量定性分析,这都是下一步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物性语素音节
物性参数对氢冶金流程能耗及碳排放的影响
比较类材料作文导写及例文评析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看音节说句子
现代视阈下的商品拜物教反思
再谈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