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梦》板块式教学例谈
2020-05-14杨磊
杨磊
儿童诗以其清晰的结构、富有想象力的-语言、韵律感、生活化、画面感强和趣味性足的优势,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价值。然而,综观儿童诗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兴趣引导缺乏的问题广泛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对儿童诗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其理解、体验和感受。有没有一种教学思路,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高效优质地将儿童诗所蕴含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学生呢?板块式教学思路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打破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改教学内容的“线”状形态为“块”状形态,教学结构逻辑清晰,组合丰富。“小”可用于一个教学步骤,“大”可用于整合一个单元,它就像一个魔方,各种组合都充满新意,既可以充分表现教师教学设计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又可使课堂教学层次清楚而内涵丰富。正是这种差异,使得板块式教学思路以它独有的价值逐步融入语文教学,影响了一大批语文教育工作者。本文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彩色的梦》为例,论述一种设计思路。
第一,环节设置打破常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段儿童的学习要求注重“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如“喜欢学习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喜欢阅读”“对写作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有表达的自信心”;同时也注重词语的积累,标点符号语气意义的感知,借助图画阅读,乐于运用所学词语等。
《彩色的梦》这首童话诗写的是小朋友用彩色的铅笔在白纸上画画,是作者高洪波用“一大把彩色的铅笔”描绘的一个色彩斑斓、生动美丽的大自然画卷,有绿绿的草坪、红红的野花、蓝得透明的天空、葱郁的森林中拉着手唱歌的雪松,描绘的是梦想,也是事实,充滿着浪漫主义的想象。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彩色的梦》的教学资源,可设计如下教学活动。
板块一:欣赏美景,识梦想;
板块二:挑出生字,详解析;
板块三:朗读诗歌,知大意;
板块四:细读诗歌,选美句。
每个活动都有一个简练、准确、明快的小标题,写到黑板上,学生一看就知道课堂的整体规划,以及每一个环节要干什么。从诗中美句的欣赏、生字的解析,到朗读、理解,最后到仿写和背诵,层层递进,可使学生更深入地融入课堂,增强教学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板块教学,循序渐进。
6-9岁的儿童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可将整体的学习规划成彼此联系又可独立进行的几个板块,使得教学结构清晰,学生注意力得到有效调节。在板块推进的细节设置上,要利用多种直观方法,注重兴趣激发,巧妙引导,使学生乐于观察、乐于表达、乐于书写。
板块一:欣赏美景,识梦想。
在导入环节,笔者以信阳本地“美丽乡村”郝堂的来历切入。郝堂村的美景与《彩色的梦》的描绘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村庄曾经只是一位名叫孙君的画家用笔“画出来的小山村”,是画家一个美丽的梦,如今都变成了现实。引导学生欣赏郝堂村不同场景的美图,“航拍之下的郝堂全貌”“依山而建的错落民居”“素雅古朴的宏伟小学”“碧荷环绕的书院小楼”“随处可见的小桥流水”等,真实的素材,视觉的冲击,贴合的意境,立体的感受,使学生情感很快被带入画面。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习主题是“童心”。郝堂村美景欣赏切合学生心理认知发展轨迹,引导学生体会景色与颜色的关系,体验美景的同时引发其对诗歌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板块二:挑出生字,详解析。
这一板块建立在板块一郝堂村美景欣赏和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之上。通过郝堂村景色使学生对梦想有直观的认识,对课文中用画笔描绘的美丽梦景有进一步的期待。再“认一认”九个生字,根据生字特点及学生认知基础,引导其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如含有后鼻韵母的“坪、叮、咛”三个生字,可结合词语“草坪、叮咛”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还可以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记;“坪、般、精”用熟字换偏旁,“郁、囱”用熟字加减偏旁或结合课文插图认读词语“葱郁、烟囱”等方式来识记。
接着“一看,二记,三练”,指导学生书写九个生字。一看结构,“彩、拉、般、精、结”是左右结构的字,“森、苹、梦、灵”是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细节;二记字的占位,笔画长短和间距,左右偏旁的占比规律;三练有代表性的字,如可重点训练“彩”“森”“苹”的写法,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提高写字能力。
板块三:朗读诗歌,知大意。
朗读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和目的。一年级有些诗歌甚至可以“以读代讲”,让学生在熟读熟背中自己体会感知。二年级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阶段,随时需要教师规范的引导。
认识生字后,让学生通篇朗读,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美丽意境。对学生每一次的朗读都应提出具体的要求。《彩色的梦》可以安排三次不同形式的朗读。
形式1:听老师读,注意倾听语速、语气、语调、重音。
形式2:小声练读,读准确,读流利,有节奏,读出感情。
形式3: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找答案。
教师示范时可向学生解释,语速就是朗读的快慢,语气就是朗读所带的情感,语调就是声音的高低,轻重音就是声音的强弱。学生练读,要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的节奏美。最后带着问题默读。《彩色的梦》一共四个小节,每小节都可以提一个关键问题,既是关键信息,又是一句总结。
默读是为了落实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带着问题默读有利于学生深度思考,寻找关键信息,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板块四:细读诗歌,选美句。
在前个三板块的基础上,学生对诗歌有了直观的认知,能初步感受到诗歌的美好意境。接下来可进一步细品诗歌,选出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强“说话”“仿写”和“背诵”能力的训练,实现儿童诗独特的育人价值。
第一小节,设计以下几个思考题:
1.“彩色的梦”指的是什么?
2.找出自己最喜爱的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3.“躺”“聊天”“跳蹦”是写人的,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4.将“跳蹦”换成“蹦跳”,读读看。
第一个问题涉及“比喻”;第二个问题可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个问题涉及“拟人”;第四个问题涉及“押韵”。通过一个小节的学习,学生即可体会到诗歌独特的文学味道。在学生完全理解的基础上,顺势要求他们背诵,丰富语言积累。
第二小节,设计以下几个小活动:
1.读读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
2.带上动作读“大块、大朵、大片”。
3.说说诗人想象“草坪、野花、天空”的顺序。
4.说说你理解的“脚尖”。
5.练習:填空,仿说,背诵。
第一个活动暗示了学生什么是“景物描写”;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作体验词语的内涵;第三个活动点示了写作顺序;第四个活动体会了“比喻”;第五个活动循序渐进地练习了写作,积累了文本素材。
在具体操作上,顺势对比朗读“蓝——得——透——明”和“蓝得透明”,说明破折号“语言延长”的作用。图画对比“笔尖”与“脚尖”,形象直观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说明比喻贴切能使表达更生动。
( )草坪,绿了;
( )野花,红了;
( )天空,蓝了。
大块的__,____;
大朵的__,____;
大片的__,____。
接着,通过以上填空和仿写训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诗歌常见的写作“规律”——相似的排比句式、合理的想象,同时运用上了积累的词语。
最后,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这一小节。在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每一个小活动都是一个微型学习板块,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结,层层推进,帮助学生高效优质地完成学习任务。
有了前两个小节细致的学习,第三小节设计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练习,学习知识运用。
1.理解“葱郁”“烟囱”。
2.说说你对“雪松们拉着手”的理解。
3.说说你对“苹果般的太阳”的理解。
4.“太阳”是“结”的吗?用“画”可以吗?
第一个是“图画解词”,出示真实的图画,以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词语的内涵。第二、三、四个问题都是儿童诗中常见的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反复运用和感知。最后,顺势背诵本小节。
第四小节,细读中着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体会诗歌的余味感。
我的彩色梦境,
有水果香,有季节风,
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
还有_______。
可启发学生在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犹未尽:“水果香”“季节风”可能画的是什么?“紫葡萄的叮咛”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无形的“水果香”“季节风”以及“紫葡萄的叮咛”还原成具体、有形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