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 重读《逍遥游》
2020-05-14郑清岁
郑清岁
一、教学设想
重读自己确定的“难懂”课文,先以问卷形式,了解高二偏理普通班学生的学习困惑。再借助设置的情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是否真正理解“逍遥游”的内涵及学习困惑,设计两项问卷内容。一是学完《逍遥游》,你的感觉是什么?二是学完课文后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问卷结果显示,学生的困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课文例子多、难读懂、不好背诵;另一个是庄子思想现在有什么用处。一形式,一内容,据此确定教学难点为分析“用例”问题,引导学生重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确定的教学重点为厘清“用处”问题,引导学生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辅助手段:PPT展示教学流程;希沃拍照上转,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过程
1.学生问题一:庄子为什么要举这么多的例子?难懂,也不好背!
(1)庄子为什么要举例子?(拟让学生互助解决问题。预设:通常用例是为观点服务的。)
(2)阅读最后一段,思考本段的结论(或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修养最高的人(至人、神人、圣人)能物我不分,无所为、无功利,不立名,可在无限时空中遨游。可见,庄子“逍遥游”的内涵是“摆脱一切世俗的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
(3)探究: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还原全文思路(PPT展示)。
①(1-2段)从自然角度来写,以对比的方式举例,论述自然万物皆“有所待”,不能逍遥游。
②(3段)从人的角度来写,并列举例,论述他们皆“有所待”,不能逍遥游。
结论:无所待,即“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才可逍遥游。
设计意图:借助因果思维,由果溯因还原作者在原因分析上是如何分层的,有必要举什么例,又是如何有序举例,这是理清文章思路常用的方法。庄子先写自然,再写三种常人,二者都是有所待,都是逍遥的反面;最后,卒章显志,明确修养最高的人(至人、神人、圣人)能够逍遥、自由,表现在“无己”“无功”“无名”,即“无所待”。由物及人,由一般的人到特殊的人,这样安排顺序是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
(4)阅读下面三段材料,讨论庄子为什么举这么多例子?
材料一:“著书十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材料二:“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庄子·寓言》)
材料三:“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天下》)
明确:庄子认为通过寓言,可以曲折见意,减少一些政治风险,并把作者不容于世、不容于时的思想掩盖在“不庄”之语中,让人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达到“十言而九见信”的目的。
设计意图:形式为内容服務,采用哪种写法常常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主旨有密切关系。所以阅读时可以借助一些相关背景材料,以更准确地理解作者采用的写法或要传达的情感主旨。了解作者表达动机,探究文本内部结构,理清逻辑脉络,是把握文本内容、牢固记诵对象的金钥匙。
(5)学法小结:以板书梳理为主
2.学生问题二:当下,庄子的思想有什么作用?
(1)了解一下儒家思想。
①阅读下面材料,讨论:涉及的儒家思想有哪些?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宪问》:知其不可而为之。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明确:涉及的儒家思想有“加强个人修养”“积极进取”“心怀天下”“舍生取义”等。
②延伸: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要“有所待”。你有见过类似的观点吗?
明确:荀子“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安石“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③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设置情境)你和小明是同学,高三毕业了,你想引用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毕业留言送给他,以表达彼此积极进取的精神;20年后,小明到更重要的岗位任职,身为老朋友的你又想送一幅书法作品给他,内容为范仲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设计意图:以儒家思想为类比,借助设置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了解一下庄子思想。
①阅读下面材料,讨论:涉及的庄子思想有哪些?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庄子·庖丁解牛》)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内篇·人间世》)
明确:涉及的庄子思想有“顺应自然规律、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旷达乐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②能举出后人受庄子思想影响的诗句吗?
明确:陶潜“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王勃“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刘禹锡“沉舟侧畔千舟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延伸:当我们身处困境时,如“理想无法实现(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个人渺小,人生无常,年华流逝”等,庄子的思想常常能帮助我们走出精神困境。
③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微写作任务。(希沃拍照上传,交流)
材料一:苏轼的诗句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材料二:著名学者南怀瑾的观点
儒家像粮食店,絕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材料三:鲁迅《拿来主义》中的观点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参考上述材料,针对班上小李同学“受庄子启迪的人会不会碌碌无为”的困惑,请你给他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理性的看法?
要求:注意卷面整洁和表达得体,字数300左右。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盘活基础性知识的积累,让学习由内化走向熟化。理性表达时,应当突出主体意识、对象意识、逻辑意识和情境意识。从内容上看,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儒家思想对人的影响更广泛。但人与自身、人与世界仍有诸多矛盾,而矛盾的解决过程也是困难重重,此时唯乐观方能得自由,唯自由方能再出发……文化传承与理解,离不开关注、参与和借鉴。强调传统文化的作用,虽有点功利,但也是符合人们接受规律,至少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作业。
重读一篇自认为难背的课文,写一篇读书心得。可探究作者的行文思路,也可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作者的观点。文题自拟,字数不少于300。
写法建议:①模仿本节课探究思路方法,由果溯因,梳理结构内在逻辑性,弄清形式与主旨的关系;②或尝试关联其他文章,进行类比、让步或辩证分析。
设计意图:再拓展范围,让学生复盘学过的课文,通过写作内容的确定和写法的建议,进一步勾连到写作,使写作的细化训练得到落实。当然,重读难背课文如《离骚》《师说》《劝学》等,也有助于学生弄清记忆规律,减少畏难情绪,进而克服传承传统文化的障碍。
[作者通联:福州市福清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