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价值与启示

2020-05-14吕俐敏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华字典字义图说

吕俐敏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以下简称《字课图说》)是由上海澄衷学堂出版于1901年的一套字课教材,全书4卷,选字3291个,插图762幅。这套书从1901年初版到1905年,被重印达14次之多,在当时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清末最著名的课本之一。近年来,伴随着文化界的“民国热”,本套教材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先后被多家出版机构出版。

关于这套教材,胡适先生认为是“中国自有学校以来,第一部教科书”,“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历史性的价值”。再版之后,有人评价其“既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小学字典,同时还是一部解释字根意义、正本清源的《说文解字》”,“是百年语文第一书”。这些评价究竟是溢美之词还是名实相副?《字课图说》到底是一本怎样的教材?在当代语境下是否还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结合《字课图说》的编排特点,讨论其价值、意义与启示。

一、以昔视昔:《字课图说》的时代特征

1.《字课图说》的国际视野与启蒙价值

甲午海战激发了一代知识分子强烈的救亡图存的愿望,他们充分认识到“西国之强,强以学校”,而“学堂教育人才,首以书籍为要”“学堂以编辑课本为第一要事”,基于这样的呼吁与认识,教科书在当时被赋予了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各家教材在介绍和汲取西方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制度方面,可谓不遗余力。那种急切打开蒙童视野,意图拯救一个衰老王朝的担当与情怀,;在字里行间可见端倪。

首先是世界地理的介绍。在解释完中国国家地理相关的汉字之后,开始介绍世界地理,“亚、欧、非、美、澳”是对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澳洲的介绍;“倭、韩、暹、安、缅、印、爱、俾、波、阿、土、希、埃、俄、英、法、德、奥、义、瑞、荷、比、班、葡、那、丹、合众、墨、巴、秘”等是对各个国家的介绍。对于承载着丰厚意义的词,如爱、安、义、德等,《字课图说》仅在“浅说”中作了简单介绍,整个“深说”部分,对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物产、政体、历史渊源等,作了详细而周全的描摹。这部分内容,对于一个闭关锁国的骄傲王朝是多么重要!

其次是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知识方面从“化”字开始,“养、轻、淡、绿、弗、喜、酸、廿、强、酵、金、煤、珀、银、铜、澒(汞)、锡、铁、钢、铅、锌、锑、铂、钾、锰、炭、灰、硫、鹻(碱)、盐、硝、硼、磐、晶、玻、瑙、碗、嶙”等三十八个字,除介绍化学知识之外,还有配图。介绍的时候,一方面说本国的情况,一方面说西方的认识。比如,“廿(矿),廿有层理,恒与地势相关,故采矿者必明地学,芈质非化合化分,不能悉其纯杂,故辨芈者必谙化学。西人最重廿学,中国前朝引为弊政,且有风水之说,故廿产虽饶,未及畅办”,对比之下可见我国历朝对矿物资源的态度。再如“澒(汞),金类原质之一,有自然独成者,其质流,其色白亮而不生锈,能反光,受热则渐升渐上。寒暑风雨表等皆用之。若与养气合,则为三仙丹;与绿气合,则为轻粉;与硫合,则为殊砂”,一方面说明汞的化学属性和物理属性,一方面说明其用途。把代表化学基本元素的一组字放在一起进行解释,既便于教师讲授,又利于学生學习。

最后,是对建筑、政治、文化制度等的介绍。有渗透着商品观念和商业价值的,如“楼愈高则租值愈贱”“泰西重商务,国家既立商部”;有对中西不同之处进行对照比较的,如“中国悬为厉禁,泰西则择精于律学者给以执照”“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议,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东西各国皆有歌”“西国政体分三项”。这些比较,对于开蒙的学生,无异于是种下了一颗了解异域的种子,无怪乎多年以后,作家茅盾还记得“他的母亲就是用澄衷学堂的课本教他识字的”。

《字课图说》对于西方地理、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介绍开放、包容、充满自信,还不时地反省本国的情况,比如对律师制度的建立、矿产的开发等。能够勇于反省,多方观照,实事求是地编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字课图说》的人文关怀

如前文所述,《字课图说》是在民族危难之际,有识之士们的共识,童蒙养正。如何编纂有情怀、有视野、有关怀的学习材料,也是该书在编写时积极解决的一个问题。

《字课图说》处处体现了对儿童学习心理和学习体验的关怀。比如,凡例中提到“然欲执童子而语此,除名动静类外,不特艰于讲解,且恐阻窒其性灵也”,“字义分详简二类,而识字之序,则分深浅二级,先浅后深,浅者定为初级……深者定为次级”。在编写之时,考虑到对词的语法分类,童子接受困难,担心阻窒性灵,给教师提出建议;对字义的解释分级,表现为教材中的“浅说”和“深说”;对字形也作了分级,规定了识字的顺序,表现为检字表上是否加“O”。

在凡例中,对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学习作了规定:“讲授初级,斋中悬一黑板,教习取初级之字,书于板上,令学童备格本一分,一一依笔画先后仿录,次书四声于字旁,次书字音,次书字义,其格本即名为理字本,学童录毕,教习逐一与之讲说,以诸童心境融彻,口说了然为度。”“还讲”即复习之意,在这个部分讲了如何复习、如何巩固,程序非常清楚,操作简单,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指导意义。

正文对自然界事物解释的部分,既有形象的描绘,又有实践的指导。比如,“雹,急雨入冷气界,骤为冰颗,初尚轻小,下坠时被冷风旋转数次,愈并愈大,有如豆如卵如石者,剖之其层数历历可数”,对于冰雹形成的原理、形状、实践都作了细致描述与指导。再如,“露,日光既西,地热渐散,其水气之腾布地面者,遇冷则凝为露,试以口向玻璃呵气,则有小珠点凝成。地面之露,亦同此理,草木枝条散热尤速,故成露较多”,讲了露水形成的原因,是很好地引导学生实践的材料。冰雹,剖开看是否像大树的年轮一样一层层的;露,向冷玻璃呵气,是否有小珠点凝结而成。同时又引导学生,“草木枝条散热尤速,故成露较多”,以此将学生引向更加广阔的自然。

图文并茂是《字课图说》最大的特点。用“图”来解释和说明,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所要解释和表达的内容。全书共762幅图画,为名物、动作等绘图。比如在卷三中,对古代的冠、冕、旒、弁、缨、帽、笠等头饰,在文字解释的同时进行图解,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了古人头饰的样子、形式、称谓等,即便对于今天的名物考证,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为动作绘图,可以帮助学生区别意义相近的词语,促进其更加精准地理解和运用,如卷三中的盥和濯,前者为洗手,后者为洗脚,图示非常清楚。

同时,该书也是一套适合学生习字的教材。“书中大小文字均由唐驼正楷书写,清晰优美,一笔不拘”。秀美遒劲的书法作品为儿童的书写提供了范本,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书法的熏陶,可谓两全其美。

综上,以历史的眼光进行观照,《字课图说》作为一套蒙学堂的教材,具有极鲜明的时代特征。既可见其开放与包容,又可见其保守与传承。整套书中蕴含着编者的人文关怀、国际视野和开启民智的使命感。

二、历史观照:《字课图说》的发展脉络

如果说《字课图说》的编写蕴含了打开视野、观照周边的使命与担当,那么同时也坚守着“讲西学必先通中学,乃不忘其祖”的信念,在开拓中有传承,在扬弃中有坚守。

1.《字课图说》的选字及字序安排

童蒙学字,既是为了能够尽早阅读并书写和表达,也是为了传承汉字文化,掌握汉字系统的规律及其文化内涵。选择什么样的字既可以达到以简驭繁的识字目的,又能实现对汉字文化的理解,非常重要。

《字课图说》在编纂凡例中指出:“选字:共选3000余字,皆世俗所通行,及书牍所习见者,惟第二卷锌锰铂钾之属稍乖此例,以其为原质定名,屡见译本化学书,不能省也,其他生僻字,概从割爱,其字有数体,则以最常用之体为正,而附见其余。次字:略以名动静状及虚字为次,而于一类之中,又以事类之,如天文地理人事物性之属是也。”

可见,《字课图说》的选字标准有三个:一是“世俗通行”,即常用汉字,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实现口语向书面语的转化;二是“书牍所习见者”,即那个时代儿童能够接触到的书本中的常用字,为尽快实现阅读做准备;三是来自“译本化学书”的常用字,在“人人谈实务,家家言西学”的时代,学术界都有渴望学习西方、富强本民族的强烈愿望,所以教材编者从西方译本中选取常用的基础性字词编入教材。从这三个选字标准看,编者希望该书能够贴近儿童生活,并以此为桥梁,接近书面语和外来语。

从字的排序看,表面看是按照词语的语法分类(名、动、静、状、介、连、助、叹)排列,仔细研读会发现,这样的安排从具体事物到抽象运用,其实是符合学生认知逻辑的。在词类以下,字的排列又是“以事类之”,按照事类进行排列,比如日、月、星、慧、孛、斗、魁等都是表示天空中的星辰,雨、露、云、霞、雾、霜、雪、霰都是表示天气现象,就是把同一个语义场的字排列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概念,跟当代的概念学习、主题学习等类似。而“以事类之”也是我国传统字书《尔雅》《释名》的排列方式。可见,无论是选字还是排序,该书均是在对历代字书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扬。

2.《字课图说》释义的传承

对比《字课图说》和《新华字典》的释义,在字义撷取中,《字课图说》以深说为主,浅说不录入;《新华字典》录入全部义项,作为对比。以下列几个字为例进行分析。

(1)集

《字课图说》:叁,象群鸟在木上也,引申之凡物所聚,皆曰集。故商贾所聚曰市集,著作所聚曰文集。

《新华字典》:

①聚,会合,总合。集思广益,集会,集中。[集体]许多人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总体,集体利益,集体所有制。

②会合许多单篇或单张作品编成的书,诗集、文集、选集。

③某些篇幅较长的著作或作品中相对独立的部分,影片分上下集,十集电视纪录片。

④定期交易的市场,市集、赶集。

⑤完成,大业未集。

通过两则材料的对比可以看出,《字课图说》在解读的时候,从字形、字义的角度进行解释,强调了字义的引申,有清晰的引申路径:“字形一群鸟在木上一物所聚为集一商贾所聚是市集,著作所聚是文集”。关于引申义的解释,来源于《说文解字注》“引申为凡聚之称”。《新华字典》对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进行抽象,比如“集”字会合、总合的意思,就是由“集会、集中、集体”等词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诗集、文集、选集”则抽象出“会合单篇或单张作品编成的书”。以此类推,义项③④也是这样得出的,而“完成”的义项则是在这些意思的基础上的又一次引申。

(2)房

《字课图说》:室在旁者也。嫡妻所居为正室,其旁谓之房。俗称妾日偏房,义本于此。此房所以闭藏也,故蜂巢日蜂房,花跗含子之处日花房,盛箭之壶亦曰房。

《新华字典》:

①(房子)住人或放东西用的建筑物(房屋):楼房、瓦房、库房。

②形状、作用像房子的:蜂房、莲房、心房。

③称家族的一支:大房,长房。

④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字课图说》中,“房”与“旁”建立联系,两个字都以“方”得声,通过“房”就是在室的两旁来解释意义,同时说明“房”与“旁”在语源上有联系。这种解释上承《释名》“声训”,一方面解释字义,一方面联系语源;接着解释正室和偏房的来历其实跟住房有关;然后是从“房”的“闭藏”功能进而引申出蜂房、花房、箭房等。《新华字典》义项①解释了“房”这个概念,然后列举具体的楼房、瓦房和库房;义项②跟《字课图说》中的蜂房、花房等意思相同;义项③其实应该是引申义,是《字课图说》中“房”的本義的引申;义项④是“房”的另外用法,与本义、引申义关系不明显。《新华字典》中没有解释“偏房”“二房”等意义。

通过上述两个字的比较可以看出,《字课图说》的解释是训诂学的思路,重点是借助汉字的“音形义”三个要素“据形说义”“因声求义”。“集”呈现了小篆字形,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群鸟在木”的特点,形体与意义建立联系,是“据形说义”的表现;“房”则通过“室在旁”,在“旁”和“房”之间建立了声音的联系,“旁”是旁边,“房”是室的旁边,达到“因声求义”的目的。此外,《字课图说》溯本求源,从本义出发解释词义,达到“本义明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假借之义亦明”n们的目的。通过揭示贯穿词义的形象特征,把词义的纵向联系条理化,达到以简驭繁的解释效果。“集”的形象特征是不同方向的“汇集”,市集是人的汇集,文集是文章的汇集。“房”的形象特征是“旁”“闭藏”,前者发展出引申义,后者发展出比喻义。

《新华字典》的释义方式是现代词义学研究结果的运用,用同义词解释词义。集,义项①为聚,会合、总合,就是用同义词解释。房,是用下定义的方式,“住人或放东西用的建筑物”就是房。通过分析可见,《新华字典》中“集”的几个义项之间联系较为紧密,而“房”的几个义项之间的联系则比较疏远,尤其义项③④与其他义项的关系。但是,《新华字典》的意义概括更加抽象,符合字典贮存状态意义的特点,即通过对言语中的意义进行归纳和抽象,得出来的概括性意义,是字典中意义的存在状态。如“房”的义项②对花房、蜂房和莲房作了概括,而《字课图说》只说了特点,然后就解释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缺乏概括和归纳。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发现,《字课图说》注重源头,《新华字典》更多是流变,前者为本,后者为变。理想的辞书应该是既能通文字之本,又能尽文字之变,二者结合一定是最佳选择。从传承的角度看,《字课图说》传承了我国历代字书中字义解释的“形训”“声训”等训诂方式,在字的音、形、义结合方面作了积极的探讨,因为解释了词义的形象特征,保证了词义引申的连贯性解释,使人读来有通透感。相比《新华字典》的释义,《字课图说》更多是对具体语境中字义的解释,缺少更加上位的概括与抽象,但是作为教材,这样的释义方式显然更加适合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字词,把握字词含义。

3.教材编写的传承

1901年出版的《字课图说》在一定意义上引领了国家课程文件的出台。“字课”作为国家课程文件中的用语,出现于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蒙学堂章程》。该章程对识字教学进行改革,废除读“三、百、千”,规定除设“读经”科外,在蒙学堂开设“字课”和“习字”课,这就意味着“三、百、千”等韵语类识字的材料退出教材领域。专门的“字课”教材应该是以字为主的教材。

纵观我国历代识字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韵语类、看图识字类和以汉字构形理论为基础编写的教材。

韵语类教材。从目前能够看到的文献资料,研究者通过《仓颉篇》推论更早的《史籀篇》就是韵语形式的识字教材,以此而下,《急就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童蒙识字材料均为韵语形式,只是字数、内容和字种的差别而已。除了这些为读经而学习的学字书之外,还有杂字类书,“常见的‘杂字以四言为主,与《千字文》相近似,但有的也采用五言和六言等其他形式”。

看图识字类教材。以《新编对相四言》为代表,题目点明“对相”,“强调了它图文对照,看图识字的特色。该书一共收图306幅,对于当时的读者识字读书,尤其理解字词的准确含义,助益良多”。这类书的产生,张志公认为“大约在南宋晚期,即十三世纪初,出现了一种新的蒙书——‘对相的,即图文对照的识字课本”,这种课本“比欧洲同类教科书的出现约早四百年”。

以汉字构形理论为基础的教材。以刊刻于1838年的清代文字学家王筠编写的《文字蒙求》为代表,该书按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构字方法,为童蒙识字而编,共选两千多字,是在《说文解字》的基础上对汉字的归类和整理。

综上,《字课图书》是综合历代识字教材编写而成。编者抛弃了主流的韵文形式,结合看图识字和汉字构形理论,以语法分类为序,内部以事类为序,对汉字进行编排。字义的解说以训诂学为基础,借鉴了《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尔雅》《释名》等历代字书的释义,综合考虑了儿童的认知水平。

三、以今视昔:《字课图说》的当代借鉴

1.作为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

如前文所言,《字课图说》作为教材,既不是根据韵文规律编写,也不是根据造字规律编写,而是根据事类编写。在解释字义的时候,注重其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之间的演变关系,字义解释通透,利于学生学习。比如,“节”字的解释,“竹约也,凡称节者皆有约义,如时节、节气,所以约天时也;贞节、节义,所以约人品也;骨节、筋节,所以约身体也;符节、玺节,所以约事权也;节文,所以约礼也;节奏,所以约乐也;皆有限制不能逾越之义”。整个词义解释,抓住“约”这个形象特征,贯穿始终,对于意义之间关系的理解非常有益。这样的编写方式对于梳理与探究等复习类课型,极具课程资源价值。

按照事类排列的方式跟当下的专题学习、情境中学习字词有类似之处。比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操场上》一文,有“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词语的类聚,它们既是动作词语的类聚,也是运动项目和球类的类聚。这种类聚方式,在《字课图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关于数学的一组概念:算、点、面、积、线、形、平、方、圆、椭、角、句(勾股)、全、等、倍、分、和、较、加、减、乘、除、偶、奇等,顺序放置,相互解释,帮助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还有关于人体的、动植物的等,通过这些资料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一个事类形成完整的认识。

《字课图说》在字的类聚和词义的解释方面,都给出了非常好的架构,按照事类整合字,按照“本义一引申义/比喻义”梳理了字义序列,这些资源对于字词学习和积累有极大帮助,既可以对教師专业成长起作用,也可以作为课程资源,整合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对语料的整理、语义的梳理、文化的贯通,三者结合,保证词义不再是碎片的存在,而是既有语义系统的规范也有文化背景的支持,进而构建学生关于语义系统的认知。语言现象置于大的文化背景下,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加开阔的语言学习格局与视野,保证其学习的永续性。

2.对教材编写的启发

《字课图说》的编写放弃了韵语识字,汲取训诂学的研究成果,以事类作为编排的基本单位,这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分类观念相契合。《字课图说》的分类包括天地时空、山川田土、身体疾病、衣食住行、乐器武器、花鸟鱼虫、金属矿石、度量衡、农业生产、建筑宫室等,囊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单元”内容都是用字组织起来的语料,包括历时和共时的语料,偏重于语义阐释。整个“单元”以字为经线,以语义为纬线,形成一个个“事类”的认知网络。

当前的教材编写,也是以人文主题作为组元的基本标准,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不妨借鉴《字课图说》的字种和字义设计学习活动。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奔跑、飞舞;驻足,凝望。这些可爱的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其中课文内容是《猫》《母鸡》《白鹅》,阅读链接内容是《白公鹅》,单元内容以禽为主。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换偏旁帮助识记生字”,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浅,可以换成《字课图说》中关于“禽”的解释并利用“禽”类下的字设计学习活动。

禽,皆卵生,体质甚轻,骨空无髓,血亦红热……居则巢窟,食则动植物为多,或善飞,或善走,或善鸣,或善泅,有形异而性同者,有性异而形同者,产处不一,各有方名。

學习活动:

(1)请阅读上面的内容,列出你知道的善飞、善走、善鸣、善泅的禽类,并根据掌握的鸟类知识,说说这些鸟各自属于什么小类。

(2)鹤、雀、鹏、鹰、雁、雕、鸱鹗、鹭、鸥、鸠、雉、鸽、鹦鹉、鹌鹑、莺、鸦、鸳鸯等,这些字都认识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请你总结规律,根据这个规律,再写一些这类型的字,看看跟你总结的特点是否一致。

(3)这些鸟类,有一些已经成了文化符号,比如鸿雁是书信的象征,燕雀常指地位卑微的人,请你查一查,还有哪些鸟类成了文化符号。

这样的活动将阅读、字义理解、汉字规律总结与文化传承融为一体,消泯了汉字工具论把汉字作为单纯符号的偏狭认识,能够在识字的同时进行阅读、汉字教育进而传承汉字文化。

《字课图说》中有很多这样的义类,稍加改造,就可以进行这种类型的学习活动设计,让当代的小学生与一百多年前的课本对话,也向一百多年前的大先生们学习。材料改造,活动设计,既可以体现教材的当代性特点,也可以体现对过去教材经验的汲取与传承,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努力。

3.对辞书编纂的启发

《字课图书》再版以来,人们一方面将其作为教材研究,一方面也将其作为工具书研究。如前文所叙,《字课图说》是训诂学的成果,《新华字典》是当代语义学研究的成果,前者注重音、形、义的结合,注重从源头处分析汉字的形体、读音与意义的关系,并注意提取基本语义特征,贯通汉字引申义、比喻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而《新华字典》注重从具体的语境中抽离和概括意义,每一个义项更加概括,更加抽象,更符合当代对辞书释义的要求,也更注重语言流变过程中的解释。文字之本源和文字之流变,如黄侃所言,“如车之运两轮,鸟之鼓双翼,缺一则败矣”。

鉴于此,字典在编写之时,不妨汲取源头处的解释,在各项引申义的解释中,凸显字形与意义的关系,凸显词本义的形象特征,比如在“集”的解释中,呈现异体字“集”,以此说明众鸟在木的字形特点与“汇集”的字义相联系,后面的引申义,商人汇聚在一起是集市、文章汇集在一起是文集……以此来贯通古今、源流,贯通音、形、义结合的特点。这种贯通,对于小学生理解字义、词义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使其提纲挈领地把握字义、词义,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并且在思维的培养方面也是非常有助益的。

总之,《字课图说》是“中国教科书编纂史上的一次风云际会,既有‘宿学老儒的领先策划,又有‘新学少年的耕耘力行,还有书法大家的加盟助力。是新旧交替之际启蒙教材改革的一次破冰之旅”,是在继承中发扬,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的典范之作,既有“乾嘉学派”扎实的考据之学作为支撑,又有恢宏开阔接纳世界的包容气度。这套教材无论是从精神面貌、编写思路以及材料本身,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

猜你喜欢

新华字典字义图说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图说
“新华字典”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开庭审理
图说反腐
图说
新版《新华字典》将收入网络用语
最受欢迎的字典
图说
《新华字典》修订将加注常用网络流行用语
绝和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