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析 “赤 卫 队” 一 词 中 的 “赤”
2020-05-14尹谭皓
尹谭皓
摘 要: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武装力量,赤卫队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部分。但是,语言学研究对于“赤卫队”一词中“赤”字的含义,没有明确的解释。有人把它与“红军”的“红”的意思相混淆。本文从“赤”的义项出发,结合相关文献中出现的“赤卫队”一词,对“赤卫队”中的“赤”进行考察以确定其含义。此外,对于“赤卫队”用“赤”而“红军”用“红”这一语言现象出现的原因,本文也做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 赤卫队 赤 红
一、对“赤卫队”中“赤”的主流解释和疑问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赤卫队”一词中的“赤”解释为“象征革命,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这一引申义可以看作是从“赤”的另一个义项“忠诚”引申而来的。但是,综合其他资料来看,这样解释“赤”似乎并不那么严谨。从本义到引申义引申的语义途径来看,很难引申出这样的象征意义,由“忠诚”引申出“象征革命,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解释“赤卫队”中的“赤”恐怕更多是后人根据一些语境强加的。因此,对于“赤卫队”一词中“赤”的解释还有待商榷。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写道:“若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没有正式的红军,则只能对付挨户团,而不能对付正式的白色军队。”这句话里的“赤卫队”和“红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那么,同样都可以表示“红色”,为什么一个用“赤”,一个用“红”呢?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赤卫队”的“赤”是“象征革命,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的意思。然而,“红”也可以表示这个意思。那么,“赤卫队”为什么不叫“红卫队”呢?也有人认为,这里的“赤”是“真诚,忠诚”的意思。这个观点也存在疑问,因为“忠诚”与“赤卫队”这个词本身的意思联系并不紧密。
二、关于“赤卫队”中“赤”的新认识和新解释
我们认为,一个词中某个字的具体含义应该以词的整体含义为参照。再回到上面毛泽东的那段话,当中和“赤卫队”对应的,是一个叫“挨户团”的组织。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挨户团”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种农村武装组织。“挨户”形容几乎每户都要参加。1927年革命失败后,许多地方的挨户团被地主所篡夺,变成反革命的武装组织,也叫挨户团常备队。这说明“挨户团”是一种地方上自发组织的、不在白色军队编制之内的武装。“赤卫队”和它对应,说明两者有着相似之处。《汉语大词典》中解釋“赤卫队”为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赤卫队,尤其是早期的赤卫队,往往是由根据地群众组成的,没有正式的装备,常常靠抢夺反动军队的装备来武装自己。在《现代汉语词典》关于“赤”的义项中与此关联较大的是“空”这一义项,如“赤手空拳”。从这一点来看,“赤卫队”中的“赤”与“空”“空尽无物”联系更紧密一些。据此,我们认为:“赤卫队”中的“赤”字不是一般所认为的“真诚、忠诚”的意思,也不是《现代汉语词典》中“象征革命,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的意思。对于“赤”具体的含义,我们认为从“空尽无物”这个义项展开思考更妥当一些。下面,我们将尝试深入探讨其含义。
在语料库中检索“赤卫”,我们发现这两个字前后连贯不间隔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元史·本纪第二二》中:“贵赤卫受乌江县达鲁花赤献私户万,令隶县官。”这里的“贵赤卫”是元代的宿卫禁军之一,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语,“贵赤”是修饰语,即“鬼赤”,是指“跑得快的人”。这显然和“赤卫队”的“赤卫”在词语结构和含义上不一样。“赤卫队”应该是“赤+卫队”的结构,表示“由百姓组成的卫队”。语料库中含有“赤卫”的结果共有8条,均和“贵赤卫”有关,不再从古代文献中考虑。
在中国近代可以查到的报刊中,可以看到不少关于“赤卫队”的报道。例如,在1922年8月19日版《申报》的《国外要闻·苏俄妇女运动之经过》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新政府对于妇女参加战事并未特别计划。仅当一九一八年赤卫队改编为正式军队时,政府曾发令招募男女壮士同赴前敌从军。此为规定妇女从军之始。”这里明确写出了“赤卫队改编为正式军队”的字样,说明当时在苏俄,赤卫队并不属于正式军队。
此后,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逐渐蓬勃发展起来,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开始是学习的苏俄。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之后,《申报》等近代报刊对于中国“赤卫队”的报道越来越多。例如,1927年12月,《布尔塞维克》报道了关于“广州大暴动”的纪要,其中写道:“大部分留守广州的兵工在红军指导之下造成这次暴动,十二月十一日晨四时,五千工人赤卫队占据公安局,缴了公安局保安队的械。”可以看出这里的“赤卫队”是由广州的工人组成的地方性质的武装力量,并且有抢夺公安局保安队的武器武装自己的举动。而且,他们是和红军一起进行军事行动的。众多报道经常同时并列使用“赤卫队”和“红军”两个词而并没有把它们混为一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赤卫队”非正式军队的性质。在1928年2月20日的《布尔塞维克》上,“赤卫队”的字样再次出现:“他们(工人)要求制止商人缩小营业,没收反动商店办工人合作社,经营合作事业,组织赤卫队,下乡宣传,参加各区土地革命的斗争。”这里“赤卫队”地区自主成立、非正式的意味更明显,而且可以看出它是一种由当地人自发成立的,可以用于武装威慑和斗争的革命力量。1929年8月1日同样在该报上刊登的《党的总路线与基本任务》中的第十五条也可以证明这一观点:“在工人农民和青年群众中必须经常的发展有武装训练性质的组织,如纠察队赤卫队等。”又如,1929年7月28日《申报》的《国内要电二·丰顺共产党公开活动》:“丰顺共产党在黄金市大田设苏维埃红军总部……各乡设赤卫队,编查户口兵役,商民出入。须领放行票通过证,限日来回。”可以看出,丰顺地区的赤卫队是由各乡设置的,是一种类似于地方民兵性质的组织。
黄琨在《从暴动到乡村割据1927—1929 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中提到:“中央在1928年6月4日给前敌委员会的信中提出,除正式的红军之外,必须宣传群众组织赤卫队,使男女老少都能担任赤卫的工作,利用一切的民间武器武装群众。”“赤卫队是以村、乡为基本单位的组织,他们大都是不脱产的群众武装。”这就说明“赤卫队”是由根据地的群众组成的、与群众紧密关联的非官方的武装力量。而且,由于是由群众组成的,赤卫队大多使用的是民间的武装,甚至谈不上军事装备。
综合近代各种记载“赤卫队”字样的报刊来看,“赤卫队”更多的是一种地方性质的、不在正规军队编制里的民兵类型的革命武装力量。关于“赤”解释为“真诚、忠诚”,我们考察了近代报刊上包含上述例证在内共245条含有“赤卫队”一词的报道,均难以体现。关于“赤”解释为“象征革命,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我们认为并不严谨。这245条报道中的大部分,尤其是报道中国的部分,基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说明一点,那就是赤卫队是一种非官方、非正式的民间武装力量。因此,我们认为在《现代汉语词典》等辭典中关于“赤”应该增加一个义项:非官方、非正式的(组织或团体)。“赤卫队”就可以作为这一义项的例证。这一义项可以看作是从原有的“空尽无物”引申而来的。
三、关于“赤卫队”一词用“赤”不用“红”的几种可能性
作为两个相近的颜色词,为什么“赤卫队”用的是“赤”而不是“红”呢?有人指出,“赤卫队”一词最早出现于芬兰,之后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使用较多。但是,芬兰语和俄语中并不区分“红”和“赤”两个词。我们认为,赤卫队用“赤”而没有用“红”的原因还要从中国本身来找。对此,存在这几种可能。
第一,《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出,“红”有“表示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的义项,“赤”相对应的义项只有“表示革命”。所以,用“红”应该比用“赤”更能表示修饰对象政治觉悟的水平较高。实际情况也是与之相符的:与“根据地内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赤卫队相比,正规的红军组成人员在对革命的信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觉悟上是更高的。而且,党对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视,“三湾改编”之后,党组织深入红军基层,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红军战士们的思想觉悟。所以,红军战士的整体政治觉悟确实比普通根据地的群众要高。
第二,1920年4月6日,在东北亚的滨海地区成立了一个远东共和国。这个国家虽然名义上是独立的,但是实际上受到苏俄的控制。苏俄把它作为与日本在此地区的一个缓冲。是年11月,远东共和国迁都赤塔。《中华民国史事日志》里曾多次提到这个远东共和国。因为它的都城在赤塔,所以又称它的军队为“赤军”,如《中华民国史事日志》1921年6月26日记载:“赤塔赤军击败白军,占领恰克图及买卖城”;1925年11月5日记载:“美使马慕瑞电告国务卿,冯玉祥军三万进向北京,俄军五千将开至张家口,赤军二师自赤塔入外蒙古,张作霖军五万集中热河附近,奉军中有日人一千五百,白俄一千二百。”由此可见,这里的“赤军”并不是指苏俄的“红军”,指的是赤塔政府的军队。“赤军”和“苏联红军”都是与“白军”相对的革命军队,但是“赤军”毕竟不同于正规的“红军”,所以近代人便有意区分了这两支军队。对于赤塔的军队用“赤军”可能是因为远东共和国都城在赤塔,所以称为“赤军”,这种情况也不是孤例,如民国时期,我们根据军阀所处的地区称呼他们的军队,如川军、湘军、粤军等。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用与“红”相近的颜色“赤”来称呼,既有区分,又体现了一定的联系。近代的报刊书籍多称苏联的军队为“红军”而称赤塔军队为“赤军”,这种情况可能与中国“红军”与“赤卫队”的称呼不同有一定的关联。
第三,还有可能是一开始外来翻译时就用的“赤”,之后一直沿用。或者由于当时的统治者称其为“赤卫队”,因此作为惯称沿用。《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记载,1931年3月24日,蒋中正通令,对于“共匪”一律改称“赤匪”。其实,在此之前,地方军阀就把受革命思想影响称为“赤化”,如1925年7月13日,冯玉祥就通令部署防止“赤化”。1926年1月27日,张之江、李鸣钟、鹿钟麟、宋哲元、刘郁芬等通电否认国民军赤化。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甚至红军方面也有“赤化”一说,如:《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记载:“1929年12月25日,红军周维炯占河南商城,设苏维埃政府及赤化局。”这里红军自己设立的组织也用上了“赤化”的字眼,可以推测“赤化”一词大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已成惯用称呼。赤卫队之所以用“赤”而不是“红”,可能也有受到这些因素影响的原因。
四、总结
结合“赤卫队”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及各种资料来看,“赤卫队”一词中“赤”解释为“非官方、非正式的(组织或团体)”似乎更妥当一些。至于为什么用“赤”而不是用“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罗竹风,编著.汉语大词典[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4]国外要闻·苏俄妇女运动之经过[N].申报,1922-08-19.
[5]佚名.广州大暴动纪要[J].布尔塞维克,1927(9):20-26.
[6]绮园.反动派与海陆丰苏维埃[J].布尔塞维克,1928(18).
[7]佚名.党的总路线与基本任务[J].布尔塞维克,1929(9):57-58,61-90.
[8]国内要电二·丰顺共产党公开活动[N].申报,1929-07-28.
[9]黄琨著.从暴动到乡村割据1927-1929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06.
[10]郭廷以编著.中华民国史事日志[M].北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