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中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及行为

2020-05-14袁春梅

教育界·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行为教育教学观念

袁春梅

【摘要】当今社会,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文章旨在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的目标与特点的简明阐述,提出教师应该具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及行为,期望对教师科学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实现培养人、提升人的教育目标有切实的帮助。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教育教学;观念;行为

【基金项目】课题号:黔科合基础【2019】1174号。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以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健康的情绪情感,发挥自身潜能,建立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为目标,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内在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的目标与特点的简明阐述,提出在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中教师应该具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及行为,最后分享个人教育教学经验,希望对教师科学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和实现培养人、提升人的教育目标有切实的帮助。

一、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的目标和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标,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按照心理辅导的原理与技巧设计组织的,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与训练,培养其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完善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学习方法,恰當地控制和调节情绪和情感,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健康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恰当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教学目标包含防治性、适应性、发展性三个方面的内容: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健康的行为是防治性目标;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学习方法,恰当地控制和调节情绪和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恰当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适应性目标;培养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完善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发展性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来达到目标,突出的是学生的“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技术科学等有关知识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广泛的知识、生活技能、应对危机的策略,而且可以协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协助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学生适应社会,遵守社会规范,处理人际关系中各种两难情境,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接纳和肯定自己,并追求人生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中会更多关注教学活动的氛围以及学生的内心体验、主动参与度、思维方式、行为表现与改变。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教育辅导活动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学习过程。学校教育体系应该教给学生三个方面的知识:关于自然的知识、关于社会的知识和关于自己的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就是让学生进行关于自我的探索,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而这些关于自我的知识与成就的获得,不是靠教师的传授与说教,而是经由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精心的专业设计与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来实现,通过对学生个体有意义的个人自我体验(包括情感体验、价值体验、行动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同龄伙伴有相近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彼此容易理解与沟通,学生作为活动的一员,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这种互助可以增进学生对自尊自信的体验,从而实现教育辅导活动的最高目标:自助。

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的目标能否达成,课程特点能否充分体现,辅导活动能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全体观、主体观、活动观、相容观以及在此之下产生的教育教学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1.全体观

发展性心理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是要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渴望自己的内心世界被他人理解、接受,渴望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是成长中的学生共同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中,教师应该要有全局观,要立足于全体学生。在制订辅导计划与确定教学内容时,尽可能考虑全体学生的共同需要及共性问题,在活动安排上要注意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机会,做到全员参与,避免只让那些“活跃”的学生抛头露面,应当不露痕迹地适度关注那些平时不大引人注意、没有机会“表演”的学生。实践证明,当给予这些学生足够的关注与机会时,他们所得到的帮助和收获往往是更为持久和强烈的。

2.主体观

学生是自己心理发展的主体。苏霍姆斯林基指出:“只有学生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如果学生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就会出现“强扭的瓜不甜”的低效状况。而且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非常强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教师必须用主体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抛弃“我说你听”的教育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强调教育是一个“他助—互助—自助”的过程,教师、同学的他助、互助只是手段,学生的自助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树立主体观,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要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搭建舞台让学生唱主角,倾诉心声,纾解情绪,发表观点,尝试创新,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成为倾听者、接受者、鼓励者,教师发挥引导、协助的作用。

3.活动观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主要是以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为中介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提升与发展的。活动构成了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心理品质也在活动中形成和完善。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组织指导时,要树立活动观,充分考虑活动带给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和得到练习,有所领悟和发展,从而达到教育辅导目标。要考虑让学生都能参与,都能进入角色,都能活动起来;活动的安排要体现创新性、时代性,让学生乐于参加;活动的开展要促使学生表达真实情感;活动的内容要有适当深度,能引发学生思考和回味;活动的进程要考虑有一定的变式,可促进学生反复练习以固化健康积极的观点和行为。

4.相容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独特的教育目标要求辅导教师在师生之间创造最佳“心理场”,建立人格的平等、情感的相容,营造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信任、交流的良好氛围。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权利与选择,把每一位学生都看成是有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真诚接纳。不仅自己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的优点,而且要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给予关怀、鼓励和支持。其次,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各不相同,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而厚此薄彼,这样才能营造出真正平等、和谐、宽松、自由的教育辅导活动氛围。再次,教师要创设师生的信任场。信任可以让学生获得安全感,增强自信和勇气,带来理解、合作与共享,获得友谊、愉悦、成就感,促进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提高。

三、“三不”和“三重三轻”的经验分享

总结多年来执教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的经验,为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应做到“三不”和“三重三轻”。

1.“三不”

(1)内容选择不滥宁精。根据活动专题,依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内容,精心选择能体现目标、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必要时“忍痛割爱”。

(2)活动设计不空中实。设计、组织活动,要围绕活动的目标进行。活动设计有内涵,有深度,活动安排要丰富,有创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3)形式采用不死寧活。在具体实施中,要考虑形式的灵活,富于变化,避免学生产生疲倦,影响教育辅导课程效果。

2.“三重三轻”

(1)重引导,轻教导。教师不可对学生进行强制说理和武断要求,要力求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因其所动,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

(2)重口头,轻书面。口头交流分享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群体交流产生的影响力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收获。如果学生书面活动过多,时间过长,会冲淡整个团体的氛围,影响活动过程的动态气氛。

(3)重应变,轻计划。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是充满活力和动感的学生个体及交互影响的班级群体,教师宜灵活把握发展势头,根据实际需要随机应变,勿固守原定活动计划。

【参考文献】

李坤崇.班级团体辅导[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夏海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探究[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美)John J Schmidt.学校心理咨询实用规划(第四版)[M] .沈湘秦,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 .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行为教育教学观念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