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其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2020-05-14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盐城市白蛋白颅脑

李 兰

(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1)

颅脑损伤是指由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颅脑组织损伤[1]。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炎症反应、代谢紊乱,从而可加快其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的分解,使其出现胃肠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有研究指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降低其消化道出血、呕吐、腹胀、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本文对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其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在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入选标准是:年龄在18~51岁之间;其病情符合重症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其本人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或肝肾等器官的严重病变。将其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24例)与肠外营养组(24例)。肠内营养组24例患者中致伤原因为发生车祸者有23例,为从高空坠落者有1例;其中有男15例,女9例;其年龄为20~51岁,平均年龄(34.2±3.6)岁。肠外营养组24例患者中致伤原因为发生车祸者有22例,为从高空坠落者有2例;其中有男10例,女14例;其年龄为18~46岁,平均年龄(35.7±5.4)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本研究经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肠外营养组患者进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方法是:在对患者进行营养脑细胞、脱水及手术等常规治疗后,计算其机体每日所需的热量。在患者入院后2 d内,为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然后根据其所需热量和耐受情况为其输注适量的肠外营养剂(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及脂肪乳剂)。循序渐进地为患者增加肠外营养剂的用量,在1周内将其肠外营养剂的用量增加至500 ml/d,之后视情况逐渐将其肠外营养剂的用量增加至1500 ml/d。对肠内营养组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是:在对患者进行营养脑细胞、脱水及手术等常规治疗后,计算其机体每日所需的热量。在患者入院后2 d内,经鼻腔为其置入肠内营养管,并对其进行鼻饲。根据患者的所需热量和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地为其增加肠内营养剂的用量,在1周内将其肠内营养剂的用量增加至500 ml/d,之后视情况逐渐将其肠内营养剂的用量增加至2000 ml/d。初次对患者进行鼻饲时,将其肠内营养剂的输注速度控制在30~50 ml/h,之后逐渐将其肠内营养剂的输注速度调整为100~120 ml/h。在患者胃内容物的残留量>200 ml时,暂时停止对其进行营养支持,并及时清除其残留的胃内容物。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情况;2)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呕吐、腹胀、便秘、电解质紊乱、胃潴留、肺部感染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

治疗前,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水平分别为(65.3±2.3)g/L、(35.3±6.2)g/L,肠外营养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水平分别为(66.7±2.4)g/L、(35.4±5.4)g/L;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水平分别为(74.8±5.3)g/L、(38.8±4.3)g/L,肠外营养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水平分别为(67.6±3.4)g/L、(36.5±4.2)g/L;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水平均高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水平(g/L,)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水平(g/L,)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总蛋白 白蛋白 总蛋白 白蛋白肠内营养组 24 65.3±2.3 35.3±6.2 74.8±5.3 38.8±4.3肠外营养组 24 66.7±2.4 35.4±5.4 67.6±3.4 36.5±4.2 t值 0.82 6.34 0.72 8.4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4.2%)发生呕吐,有1例患者(占4.2%)发生腹胀,有1例患者(占4.2%)发生便秘,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3/24);肠外营养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4.2%)发生消化道出血,有2例患者(占8.3%)发生呕吐,有2例患者(占8.3%)发生腹胀,有1例患者(占4.2%)发生便秘,有1例患者(占4.2%)发生电解质紊乱,有1例患者(占4.2%)发生胃潴留,有1例患者(占4.2%)发生肺部感染,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7.5%(9/24);肠内营养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n(%)]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指由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颅脑组织损伤。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恶心、头痛、肢体瘫痪、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失语等[3]。有研究指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炎症反应、代谢紊乱,从而可导致其发生胃肠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4-5]。肠内营养支持是经胃肠道为患者提供营养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此营养支持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中,并显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6]。为了研究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其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笔者对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的水平均高于肠外营养组患者,P<0.05;与肠外营养组患者相比,肠内营养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

综上所述,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盐城市白蛋白颅脑
盐城市开展重点钢铁企业全面体检
·盐城市日月路小学师生作品·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盐城市中级法院和盐城市侨联共同举办涉侨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