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力量
2020-05-13周卫东
周卫东
摘要:与文艺创作一样,精彩的教学细节也是魅力无穷的。教学细节一般是指教学行为中外显的最小单位。它具有如下特性:具象性,体现在独立存在、具体形象、努力所得上;在场性,体现在整体性、丰富性、发展性上;意义性,体现在教育性、关节点、艺术性上。
关键词:教学细节 具象性 在场性 意义性
一次,听俞正强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注意到这样的片段——
师(拿出一个信封和一盒粉笔)信封里没有东西,用一个数字来表示,用哪个数字?
生0。
师(往信封里放进一根粉笔)现在可用数字几?
生1。
师(清空信封后放进三根粉笔)现在信封里的粉笔是几?
生3。
师(躲到桌子下往信封里放粉笔)现在信封里的粉笔可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猜5、6、7、8、10等。)
师怎么现在有这么多可能?
生因为老师躲起来了,我们没看见,所以不确定。
师虽说大家不确定是几,但是有些数大家一定是不会说的,比如哪些?
生不可能是0,因为信封鼓着,里面肯定有粉笔;也不可能是50,因为信封里根本放不下50根粉笔。
师那这个不能确定的数,怎么表示呢?
生用字母表示。
师今天我们体验了这种不能确定是几但能确定不是几的数,我们选用字母来表示。
……
俞老师课上得很惊人。而惊人之处往往就在那些不经意间的细节。注意一下这个细节:俞老师躲到桌子下往信封里放粉笔。这个细节其实在暗示学生:虽然都是往信封里放粉笔,但这时的粉笔数是未知的、不确定的;同时,虽然是不确定的,但是有取值范围的。这样的细节有效地为“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了孕伏。
类似的教学案例不胜枚举。
曾在杨九俊先生的文章中读到过这样的例子。吴战垒先生回忆他的老师词学大师夏承焘先生讲课的情景时,说夏先生有一次在黑板上写出“鬼灯一现,照见()面”,请同学们填空。诸同学填上了“狰狞”“阴森”等词,不料夏先生填的是“桃花”二字,“桃花面”给人的感觉更加阴森、恐怖。几十年后,吴先生对这一细节仍然难以忘怀。
“往往,一个时代会被后人记住,并不因为它有多么的强大和繁荣,而是因为一些戏剧性的细节——盖洛普也尝言,一些人被历史记取,并非因为他们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的特立独行。”文学名著被人记住的往往不是故事梗概,影视经典被人传说的往往是其中的一些“梗”。与文艺创作一样,精彩的教学细节也是魅力无穷的。
有人说,细节再好也是小,太微观了,不值得研究。可别小看细节的力量!“细节决定成败!”此话绝非妄言。
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就会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造成龙卷风。这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1972年,美国学者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取一张普通的纸(通常厚度约为0.1毫米)。将其对折,再对折,此时纸的厚度仍不到半毫米。若对折40次,纸会有多厚?若对折100次,又会有多厚?大多数人估计,即使对折100次(实际上做不到),纸的厚度也不会超过1米。而事实上,对折42次(实际上也做不到),纸的厚度将达到4.4×105千米,大于地球到月亮的距离!这就是有名的“纸张对折实验”。
“蝴蝶效应”与“纸张对折实验”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细节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积聚到很大,大得惊心动魄。
细节是什么?
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它源于服装行业,是指做工精巧细致。尤其是品牌服装,做工十分考究,穿在身上感觉十分舒适。教学细节一般是指教学行为中外显的最小单位。它可以是预设点,也可以是生成点;可能是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也可能是师生之间的一段对话和一个互动。
教学细节有哪些特性呢?
1.具象性。这是教学细节最为显在的特点。如果从不同维度审视,它应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独立存在。不管内容多少,它总是一个“单位”构成,具有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在研究教学问题时,把细节挑出来讨论,就是因为一个细节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世界”。
(2)具体形象。相对于理念,它是行为的;相对于内蕴,它是外显的。有时,它就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场景。
(3)努力所得。这种具体可感的教学行为告别了粗疏化和随意性,常常让人眼前一亮,感到是有设计、有创意、有匠心的,是包含了教师精细的努力的。
2.在場性。就课堂教学而言,细节就生长在具体的场域之中。主要体现在:
(1)整体性。教学情境由多种教学要素有机整合、融通而成,并产生特定的情感氛围、心理氛围的“场”。教学细节应当是教学情境的有机构成,在本质上应当与这个“场”是协调的。
(2)丰富性。在教学情境中,师生、生生,“群个”“群群”,以及预设、生成,书本、生活,课内、课外,等等,相互之间是开放的,这就使得教学细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它可能是个体行为,也可能是群体行为;可能是教师发出的,也可能是师生互动产生的;可能是精心的预设,也可能是机智的生成……教学情境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细节的丰富性。
(3)发展性。教学情境是流动的、生长的、发展的。而情境的发展推动了教学过程,生成了新的教学环节。精彩的教学细节往往构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甚至催生教学高潮。
3.意义性。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一些教学细节正因为具有教育学意义上的价值、作用,才值得我们品味、咀嚼。主要体现在:
(1)教育性。一些好的教育细节是先进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形象外显。比如,青年名师丁爱平面对班上一名随班就读的学生表达“二分之一”时信手涂鸦的作品(见图1),动情地写下如此文字:
为什么
直到今天,你闷着头使劲画的模样历历在目
为什么
你的错,如此可爱
谢谢你
你那满满当当的圆,何尝不该是你在我心中满满当当的位置
你那大小不一的圆,何尝不该是你们本来的样子
你那数量不等的圆,何尝不该是我们真实的学习
谢谢你
你教会我很多很多……
这类教学细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喜爱和保护,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儿童至上”的教育理念。
(2)关节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彭钢先生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教学细节“还要求教育行为处于教学过程的关节点上,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联结作用”。比如,教学“千米的认识”,课初回顾阶段,可以设计这样的填空题:橡皮长5(),教室长8(),南京到无锡之间的距离是250()。这样能有效地把学生带到新的计量单位的学习中来。
(3)艺术性。一些对渲染氛围、描绘场景起作用的细节,往往别有他意,甚至是意味深长的。这在文艺作品中可谓俯拾即是。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身着得体的绿装,本身就会给人带来春意盎然的感觉;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身着大衣,恐怕也会引起学生的类比联想。再如,华应龙老师教学《游戏公平》一课,临近课末,当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生活中用掷硬币的方法来决定比赛顺序的视频时,从屏幕的左上方飘下几个字——“下课了……”,让听课的师生都沉浸在美好的思绪中,因情感与思维的高度交融而回味无穷,不忍离去。
请相信细节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