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演教学法”在小古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05-13吴丽
吴丽
古文是我国历史遗留的文化产物,它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学生对古文的亲近感,加深学生对古文的了解,教师可以选择有趣的小古文,利用“读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读演”小古文阅读课程的建设展开深入的研究,以期可以提高古文阅读的教学效率。
一、文本阅读中融入“读演教学法”
在小古文的学习过程中融入“读演教学法”,能够对文本阅读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赏剧的形式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将一些经典的小古文课本剧带入课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使其感受课本剧的魅力。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小古文相关的话剧表演或者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编排表演。通过观看表演加深学生对剧本中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的印象。学生在观看表演后对小古文语言及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在接下来的阅读学习中将会更为顺利。
例如,在学习《孔融让梨》这则小古文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孔融让梨”的动画片,在观看的同时,让学生注意动画片中人物的语言特点。在学生观看完动画片之后,对整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情节有了大概的了解,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孔融让梨”的故事情节进行叙述,在叙述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该故事的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展开下一步的教学。待学生叙述完整个故事内容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入文本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补充学生刚才叙述不当或者遗漏之处,与此同时结合动画片内容对文中的字词意思进行解释,明白古文和现代语言的区别,这样对于“孔融让梨”的故事及其蕴含的意义就更能被学生记住了。阅读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结合观看动画及朗读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文本语言的印象,便可以进行排演,让学生自己来演绎“孔融让梨”,全程用古文进行,从而加强学生对古文语言特色的理解及掌握。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也更便于展开下一步的教学。
二、文意理解中融入“读演教学法”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缺少互动机会,难以融入课堂教学。小学生具有好奇心重、精力旺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这个特点,在进行小古文教学时,增加学生的课堂体验机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小古文语言的魅力,通过角色体验,去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表达情感。
例如,在教学《伯牙绝弦》这则小古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想象:“若自己就是伯牙,当自己唯一的知音离开时你会怎么做?”并对文中“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句话的意思进行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作为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角色体验去思考,带着角色去进行阅读,更能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自己的感知出发,更能了解主人公的心情。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演绎的方式去深入体会文中“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的悲壮决心以及对文章中心思想“知音”加深理解。待学生对“知音”一词有深入的理解与认知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介绍一下自己的“知音”,或者深入理解该词语的意思之后,再用其进行造句。这样,通过深刻理解文字的意思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古文的理解与运用,有助于强化其对内容的记忆,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而言有重要的意义。
三、情境创设中融入“读演教学法”
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来自于他们的感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感官刺激。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情境创设,融入“读演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能够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人物赋予的情绪。
例如,在教学《急缓两亲家》这篇属于笑话的小古文时,学生就可运用前面总结的方法进行小古文阅读,阅读过程中学生需了解“亲家”在文中的读音与作揖所包含的文化。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演绎,选一个学生演性缓的亲家,一个学生演性急的亲家,一个学生进行旁白讲述,其他的学生扮演路人。在演绎过程中,学生身临其境,演绎笑点。教师对他们的演绎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了解这篇古文的相关信息。这种“读演教学法”,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角色演绎融入教学课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更进一步感受笑点,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更容易接受知识,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语言特色及含义,对学生的表演提出建议,让学生在演绎过程中不断进步。在学生的古文教学中积极融入角色扮演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为学生吸收知识提供有利条件,而且还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古文阅读的兴趣,让古文教學在一种积极、幽默、风趣的氛围中展开,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使其感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四、编写创作中融入“读演教学法”
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写作,小古文的阅读也不例外,通过对小古文的学习,可让学生掌握古文语言特色,并尝试古文写作。而教师为学生进行古文的教授除了让其理解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及语言特色之外,更重要的是古文今用,学会用古文的语言来进行交流及写作。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古文的续写创作教学时,可以融入“读演教学法”。
例如,在教授学生对《龟兔赛跑》小古文进行剧本编写之前,教师首先需引导学生去读通、读懂“龟兔赛跑”的故事,掌握小古文的语言特色及文章意蕴,对小古文的中心思想、主旨进行正确把握。其次,对文中龟兔动作的描写以及旁白描写方式进行把握,理清写作的顺序,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突出龟兔性格特点的细致描写部分。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将书本中的语言文字加以内化,转变为口语化的语言形式,便于进行表演,再通过表演达到对文章语言及文意的深入理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便可以进行古文编写创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先将续写的内容以白话形式写出来,再转变为古文的形式,也可以将编写的内容通过排演的形式进行表达,全程采用古文的语言来进行排演,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可以提高他们古文的写作能力。通过将编写创作积极融入学生的古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实现对课文的延伸教育,而且通过编写创作还可以培养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小古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用简短的语句呈现大量知识,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当然,古文生僻字多,读起来绕口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务必采用如“角色扮演”“文意理解”“编写创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读演”的优势,最终将“读演”融入教学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又为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最终提升小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